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傣、泰干支文化源于汉文化,在吸收的过程中则发生了一些变异,即:西双版纳傣族、泰北兰那泰人一直沿用汉族的干支纪时法,并借用了干支读音。而泰中泰人除了在15世纪30年代以前曾使用过干支纪时法外,还同时使用十二生肖纪年法,此历法实为干支纪时法的一种变异,并用巴利语序数词1—10和高棉语十二生肖名称代替干支,这是多元文化对泰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必然结果;在十二生肖动物名称上,傣、泰与汉族或傣、泰之间也存在着细微差别。另外,干支文化通过越南传入傣、泰地区  相似文献   

2.
百越民族史整体研究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认为分布在中国南方及中南半岛的壮、傣、佬、泰、掸等族共源于古代的百越民族 ,因此 ,可以从地理生态环境、考古学材料、民族分布、民族形成等不同视角进行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由于佛教在傣泰民族社会长期盛行,对傣泰民族民间故事的人物、题材、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傣泰民族民间故事因此获得新的活力;傣泰民族民间故事成为佛教传播的重要载体,佛教借助民间故事的生动形象和特殊的传承方式得到更加广泛的普及,充分体现了宗教和文学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4.
傣族自称Tai~2,泰族自称Thai~2,根据泰文的写法来构拟,其古音可能是Djai~2。傣、泰不仅在风俗习惯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在语言上关系更是密切。傣语和泰语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语音上有许多共同点,即使某些方面不同,其内部也是很有规律的;词汇上都保留着早期共同的基本词汇(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同源词就有2千余个);语法方面也是基本相同的。傣、泰还有历史悠久的文字。在泰国发掘到的第一块用泰文写的著名的蓝甘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到辗转流徙的历史心性与族群记忆的影响,泰北华人在与国家互动、定位自身的过程中,采取了“逃离式加入”的身份策略。他们一方面积极争取泰国公民权及在泰定居权,一方面维持着与不同政治实体的有效互动,试图利用这种流动性、灵活性与边缘性争取最大程度的自决空间。为了应对泰国国家的政治整合,泰北华人还发展出“分裂式归附”的策略,通过道德化国王,以认可国家传统权威的“加入”方式达到对现代权威的逃离。他们充分利用效忠皇室的话语体系,能动性地演绎与创造了地方的国家秩序,以维护自己在边缘区域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中泰舞蹈之花盛开———赴泰教学随记汤耶碧泰国,对于我来说已不是一片陌生的土地,由于中国傣语和泰国语言相近,民族习俗相似,交往就比较自然亲切。金碧辉煌的王宫,千姿百态的佛塔庙宇曾一直令我向往。而这次,最吸引我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中泰两国的文化交往,舞蹈艺...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西方流传百余年的泰族受汉族压迫,从中国北方不断南迁的谬说进行了辨正,并提出泰族先民至迟在距今二千年以前就聚居在中南半岛北部包括今中国西南边疆的土著。公元初年以“掸”(Dan)名号出现在中国史书记载的掸国,就是今泰(泰)族先民建立的国家。从中国历代史籍记载中,可以找到其一脉相承的发展线索。追根溯源,掸泰族是分布于中国南方和西南方的古越人分支。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语言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可以窥见其演变发展的渊源关系。西汉张骞所指的“西南通大秦”的滇越(一越赕),应是掸泰族先民最早在我国史籍中出现的称谓。“赕”者川原也。滇、(dian)掸、(dan)傣、(dai)泰、(tai)均是赕(tan)的同音异译,泰(傣)族称“泰”字的意义是指“住在平坝上的人”。  相似文献   

8.
我国壮侗语诸族已确定的有壮、布依、侗、傣、水、黎、仫佬、毛南8个民族,人口2300多万。关于它们与泰国主体民族泰族的关系,上世纪末即引起关注。但直到40年代,主要注意的是基本词汇共性。如李方桂所构拟的“侗台语族”中的台语支,其西南语群包括了泰语、傣语、老挝语、掸语、阿将含语和越南西北部的白泰、红泰与黑泰语;北部语群主要是壮语北部方言和布依语;中部语群为壮语南部方言及越南北部的依、土、岱诸语言。近20多年来,学者开始从文化学的角度来探讨它们的共性,本文拟从比较文化学的角度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台语支民族有共同的历史来源,是中国、东南亚有影响的一个族群,但是由于缺少文献记载,其早期历史十分不明晰,语言比较分析成了重构这个族群早期历史的重要手段。壮族、傣族是台语支族群两个重要的民族,通过词汇比较发现,壮、傣民族分化前就创造了发达的稻作文明,在稻田和水利建设技术、水稻育秧栽培技术、稻米加工利用技术以及由此衍生发展的畜牧、建筑村落以及节庆信仰等领域已与现代传统农村相差无几,可以说壮、傣民族分化前已经具有比较发达的以稻作文化为特征的农业社会文明。比较分析壮、傣民族早期共同稻作文化形态对进一步认识台语支诸民族历史文化源流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泰国北部的云南人何平今日泰国北部地区居住着许多从中国云南迁去的人,从广义上讲,在较晚时期从云南迁到泰国北部的人应包括好几个民族,人数较多的有苗、瑶、傣(泐)、汉、回等民族。然而,国外一些文献中提到的“云南人”,则是特指从云南迁到当地的操汉语的汉族和回...  相似文献   

11.
缅甸的掸族与中国的傣族本为同一民族,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缅甸掸族,是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变迁和缅甸封建王朝的北扩这一历史背景下,促使该民族群体中的一部分逐渐形成于缅甸境内。虽然他们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某些方面与中国的傣族有所不同,但还有许多方面依然很相似。而且直到今天,居住在缅甸的掸族依然还自称傣族。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佛教,随佛经而来的大量的巴利语借词对傣语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傣语中增加了多音节词;充实了傣语的常用词汇;巴利语借词深入到傣语的俗语谚语中;巴利语借词加深了傣语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的分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琵琶鬼是傣语恶鬼的意思,傣族人认为它会带来疾病和灾祸,因此常常驱逐琵琶鬼。作为一种文化事项,它与南方其他少数民族中的鬼蛊话语有共性,也有区别。它的存在是傣族鬼神信仰的一种体现,在最初面对不可知的疾病造成的恐慌中充当了疟疾的替罪羊,后其话语逐渐与权力结合,琵琶鬼被不断污名化。从其成因要素来看,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傣族的文化分类。  相似文献   

14.
泰缅民族民间文学与云南傣族民间文学,从语言系统上看,共同归属于“Tai”,也即“Thai-Dai”系统。从民族文化上看,它记录了此区域民族的社会历史与社会生活,表达了居住于这一区域人民对世界特有的认知,他们的情感体验、审美追求和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5.
在汉文史籍中屡见的"岛夷卉服"、"织绩木皮"等奇特的服饰现象,反映了古代华夏、汉人话语中的"南蛮"或越、濮系土著的树皮布文化,与中原华夏的"衣冠"文化截然不同.在民族志上,台湾阿美族、云南傣族、海南黎族、越南Bru-Van Kieu人及太平洋西萨摩亚岛南岛语族中"残存"的树皮布制作工艺,再现了这一土著文化的内涵形态.在考古学上,树皮打布石拍的发现与编年研究,反映了树皮布文化从华南起源、向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传播扩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谚语主要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谚语的本质、谚语的主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语言财富。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的历史沉积与印记。本文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对傣族谚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剖析,目的是让人们对傣族现存的或曾经存在过的文化现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傣语的影响是直接的、具体的。本文从语言结构、语言使用、语言观念、文字创制等方面探讨了南传佛教对西双版纳傣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是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对民族工作的满腔热情,几十年来,张公瑾在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与奉献,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学术基础成为我国傣族语言文化研究领域最有广度和深度的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傣族语言、文字、文学、古文献、天文历法、农业科技、宗教等,并扩及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化。他的丰硕成果与非凡建树对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9.
金平傣族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族群,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边陲的中越边境一带。该族群不信仰小乘佛教,却保留着十分古朴的以万物有灵为其核心内容的丰富多彩的巫文化信仰。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所发现的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巫术事象,尤其是巫师、巫医及其心理治疗等,便充分说明了这样的信仰在当地人中的遗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