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管理科学是美国人整理出来的,他们曾经是世界最大的"管理"输出国。但是,在管理上做得最成功的却要算日本人,因为日本人除了具有管理科学之外,还十分重视管理理念。放眼世界,在人才频繁流动  相似文献   

2.
管 理是美国人整理出来的,美国曾经是“管理”的最大输出国。然而,日本人在管理上却很成功,为什么 ?因为日本人除了管理科学以外,还十分重视经营理念。   1.中国人认为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人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做事就是如何提高效率。搞好人际关系,提高工作绩效就是管理。   只会做人,不会做事,是一团和气,是和稀泥,管理上等于零。   相反,只会做事,不会做人,常常得罪人,他的管理也等于零。   因此,要先会做人,自然会做事,这就是管理。   管理哲学,就是反省自己的管理经验。   2.全世界对器物的看…  相似文献   

3.
世界著名企业,日本的松下公司对某一岗位的人员选择,或选择某一产品开发人员。一般不用“顶尖”人才,而是取中等的,可以打“70分”的人才。他们认为,“顶尖”人才中,有些人自负感很强,他们往往容易抱怨环境影响自己的发挥,抱怨职务、待遇与自己的才能不相称。而聘用能力仅及他们70%的人才,他们往往没有一流人才的傲气,有一股子偏要与“一流”人才较较劲,比一比谁干得好的劲头。他们重视公司给予的职位,珍惜有可能脱颖而出的机遇,渴盼干出实绩显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上司和同仁的认可和赏识。  相似文献   

4.
世界著名企业,日本的松下公司对某一岗位的人员选择,或选择某一产品开发人员,一般不用“顶尖”人才,而是取中等的,可以打“70分”的人才。他们认为,“顶尖”人才中,有些人自负感很强,他们往往容易抱怨环境影响自己的发挥,抱怨职务、待遇与自己的才能不相称。而聘用能力仅及他们70%的人才,他们往往没有一流人才的傲气,有一股子偏要与“一流”人才较较劲,比一比谁干得好的劲头。他们重视公司给予的职位。珍惜有可能脱颖而出的机遇,渴盼干出实绩显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上司和同仁的认可和赏识。  相似文献   

5.
大凡上过日本的人,都会赞赏日本人的礼貌。但尽管如此,当他们看到日本电车车厢内,年轻人大大咧咧地坐着,老年人规规矩矩地站着时,还是忍不住心生疑惑:“日本人那么讲礼貌,为什么在电车里遇到老年人却不给让座?”  相似文献   

6.
最近,据日本科技局预测,如果要保持日本在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到2005年将至少需要98万名大学理工科毕业生。可是,据日本教育部门测算,届时日本全国的高校毕业生最多只有50万,也就是说青年科技人才的缺口竟然高达将近50%! 对此,日本各大公司都在纷纷策划制定加强“搜罗人才”的近期和中远期的规划,计划在本国和外国加紧“人才争夺”。 据了解,在外国人才中,许多日本大企业,特别是他们的“中国分部”都把中国人列为首选。原因是他们都认为中国的人才通常有以下一些优势:  相似文献   

7.
2003年7月的一天,美国西海岸阳光炽烈,暑气逼人。然而,就在美国著名的软件集中地硅谷,1000多名印度人不顾酷热的天气,来参加一场特殊的人才招聘会。这些久居美国的印度人并非要在硅谷找一个饭碗,而是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去开创事业,报效祖国。印度人才开始回流近两年来,“印度人才开始回流”已经多次成为印度甚至美国主流报纸的标题。那些过去争相去美国淘金和施展才能的印度顶尖人才,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悄然回来。他们说,“美国梦”醒了,而“印度梦”——在自己的国家淘金和施展才能的梦——却刚刚开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历届…  相似文献   

8.
奇在日本     
爱起“脏名”不脸红与华夏文化血脉相连的日本人,同中国人一样使用望文生义的汉字,但日本人对汉字的理解却与中国人遇然不同。尤其日本人所钟爱的一些地名和人名,在中国人看来已不仅仅是难以启齿,有失大雅,甚至“脏”得出奇,令人瞠目!随便翻开一张日本地图,“竹家”、“大家”、“户家”等以“家”字为内容的地名随处可见,而在汉语中,家者,坟也,是一个极不吉利的字眼,而日本人却没有半点生活在“坟墓”中的意思。更有甚者,有不少日本人干脆就姓“大家”、“竹家”,处之泰然自若。不是还有日本人姓“犬家”的吗?这对于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跨国大企业选人用人各有绝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BM:不录用录用共恭顺者 美国IBM公司成功的经验之一是不录用恭顺的人,专用实事求是的人。IB第二代领导人沃森说“最容易使人受骗上当的是言听计从,唯唯诺诺的人。我宁愿用那种虽然脾气不好但敢于讲真话的人。作为领导看,你身边这样的人越多。办成的事也越多。”松下:爱用中等人才 松下公司选择人员,一般不用“顶尖”人才,而是取中等的,可以打 70分的人才。那么“顶尖”的人才会有什么错吗?松下认为“顶尖”人才,有些人自负感较强,他们容易抱怨环境影响自己的发挥,抱怨职务,待遇与自己的才能不相称。有这种心态的人…  相似文献   

10.
郑凌 《人才开发》2006,(9):33-34
“疑人要用,用人要疑”。江苏中大建设集团是在昆山成长起来的“新昆山民企”,在用人方面他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疑人要用,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就是惟才是举,量才录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决不因“疑”而将人才拒之门外;“用人要疑”,就是在放手用人的同时,加强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监督防范机制,及时提醒,严格纠偏,决不因“不疑”而放任人才自我膨胀导致失误。  相似文献   

11.
“卧龙藏虎”常常被用来比喻有才华的人,但他们的才华还没有被发现,或者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施展。古时诸葛亮就被喻作“卧龙”,识才的刘备三顾茅庐,既为诸葛亮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找到了一个不可多得、帮助自己成就事业的贤臣,这是诸葛亮的幸事,也是刘备的幸事。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急需大量人才,因为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可现实中,一些领导或用人单位却时常叹息缺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自然风光的城市,一座曾经在计划经济时期甚是辉惶却在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身陷困境的城市,一座拥有430万人口却引不进来人才,时有人才外流的城市…… 怎样来看待这个问题,靠什么来振兴发展吉林经济? 吉林市人事局在万般思索后终于喊出了自己的声音,要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引进人才,树立人本管理意识”。“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更为突出的是“人才经济”。只有以“人才”为本的理念,吉林市的经济面貌才会为之一新。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树立人本管理意识,掌握现代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3.
京、沪、深三地高新技术人才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国际人才资源的激烈竞争,发达国家都在为新世纪培养和争夺高新技术人才。美国明确提出要培养“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人”的口号;日本提出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的口号;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地大物博,但是12亿人口平均下来,地也不大,物也不博。而人才资源却可以非常之博,如果把12亿从分母变成乘数,就是天文数字,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和财富,也是全球的财富。为了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新一轮争夺人才的攻势,我国各地纷纷创建科技园区,吸引高新技术人才。而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4.
“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和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传统人事管理科学面临着挑战,已到了‘捉襟见肘’的时候,必须深入研究并大胆应用人力资源理论”。这是中国人事科学院副院长王通讯研究员最近在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人事局组织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讲座上提出的新观点。 王通讯指出,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开始向传统的人事管理科学和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说“再见”,而代之以人力资源开发科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由此可见,人力资源是当今世界的热点之一。今后我们人事部门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人才资源开发上,即提升人…  相似文献   

15.
胡莹 《现代人才》2001,(2):38-42
经济的发展为科学研究的深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以知识、信息的积累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的来临,使管理科学的研究从“物理”、“事理”扩展至“人理”。“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实质是在“创新人”、“学习型人”的基础上,促进人自身的个性完善和全面发展,将组织远景规划与个人的职业生涯协调一致,使组织群落结构与个人的品性特征融合互动,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观念:要全面理解人才的含义,新形势下,那些具有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为企业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都可称之为企业人才。在人才的管理、培养、使用和开发等方面一定要以人为本,达到人事相宜,用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  相似文献   

17.
跨入21世纪,将迎来知识经济时代。从一定意义上讲,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因此,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就必须做好充分的人才准备。做好人才准备的关键是整体性开发人才资源,开发人才资源必须确立人本思想。 人才的管理、运用、开发,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人身上的“才”。即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发出的指令,首先作用于人,被人能动地接收并受人才内在的欲望、价值倾向、思维定势、兴趣爱好等个人品质所左右,或顺应指令,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才于,或机械应付,或消极抵触。这些都取决于管理者对人才思想脉搏的掌握和感情的沟通。如果管…  相似文献   

18.
“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 有的是”。这句话若放在五年 前,人们也许还能对它容忍三分,可今 天,面临所谓“新经济”、“知识经济”、“全 球经济一体化”、“网络化”等充满世界级 的空前激烈竞争内涵的话语,人才的竞争是一切竞争的基本前提已至少在概 念上被社会认可,而敏感的人们更是早 已将目光盯到“人力资源”这个尚待开 发的广阔的市场上,他们把自己称为 “猎头”─—专门从事高级人才的“买卖” ─—用他们的话说。 提醒国内企业: “我们的客户80%是 外资企业” 朱光辉是武汉猎头公司的首创者, 他的武汉光辉人才顾…  相似文献   

19.
很多中国企业里的高层和中层人员往往不在人力资源部的总筹划之下,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还停留在通过构建一个内部公平、有外部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以培养和挽留关键人才的阶段。相比之下,IBH中国的人才管理机制却保持着一个多达7000人规模的中高层人才的“蓄水池”,其中,顶尖人才占了人才“蓄水池”的15%,高级主管或高级技术人员又只占5%左右,“G100”又是优选出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20.
<正>《印度竞争力:全球化人才是如何培养的》这本书吸引我的原因是封面上印着两个问题:“为何谷歌、高盛、微软等跨国公司的领导层都有印度裔的身影?为何他们能在全球化人才中脱颖而出?”封面上作者的国籍是日本,看来印度人的全球化竞争力已经让中日两国的人都很费解了。现年49岁的作者桑杰夫·哈辛,前25年生活在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