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瞭望》2005,(7):102-103
请问:我是一家外资企业的员工,2003年10月份我与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时间为一年。到了2001年10月份,公司既不与我续签合同,也不与我终止合同。2003年1月份,我接到公司的一张通知,说合同早到期,由于现在公司经营不好和我的表现,不再与我续签合同,要我第二天去领工资。我于是办好了辞职手续,不知我是否还有投诉的权利了?公司的做法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2.
《人才瞭望》2005,(6):103-104
请问:我于2003年8月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公司工作,和总公司签订了一个用工协议,协议规定我必须在公司工作5年方能离开,否则必须每年支付1000元的培养费(共5000元),其实我在公司没有接受专门的培训。2003年底,公司调我到下属公司工作,我又和分公司(或者子公司)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有限期一年,劳动合同中没有提到原协议的问题,但也有一条规定我仍然要在分公司工作5年(这一条超出了合同的期限)。2004年12月31日,我的合同到期。现在分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关闭,总公司要求我到其他部门工作,我认为该公司不适合我的发展,就不准备继续签劳动合同,请问,这种情况下我需要支付培养费吗?公司可以此扣留我的档案吗?  相似文献   

3.
《人才瞭望》2004,(1):52-52
2002年,我们18个本科应届毕业生,从学校被招到一家公司工作,到公司后,在一个月内公司与我们签订了一份为期8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为一年。合同上规定如果我们在试用期内违约,按每月1000元赔偿,如果一年后违约,要赔偿违  相似文献   

4.
《人才瞭望》2005,(10):100-101
我于2000年5月1日应聘到一家日资公司主持市场部工作,并同公司签订了4年期的劳动合同。公司为我配置了通讯和交通工具,并出资送我参加汽车驾驶培训,一年后公司又送我到日本培训13个月,当时签订了培训协议。该协议规定,培训期满后,乙方在2年内不得辞职或擅自离职,否则,甲方有权要求偿付培训费。我回国后为公司仅服务了一年,便辞职到另一家公司担任副总经理职务。公司做出决定撤销了我的职务,并要求我赔偿甲方的经济损失,退还通讯及交通工具,并办理交接手续。另外,还要按培训协议赔偿培训费。这样做对吗?  相似文献   

5.
JJ投资咨询公司最早成立于2000年10月,原名叫JB咨询公司。在以后的四年中,经历过三次大的内部动荡和高层出走事件,几乎每隔一年就要发生次。  相似文献   

6.
放水养鱼为了缩短员工能力和公司需求之间的差距,外资企业通常采取“放水养鱼”的方法,使员工迅速成长起来。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推行了这样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当一名新员工进入公司后,部门经理必定与他进行一次深入的长谈:来到本公司后,你对个人发展有何打算,1年之内要达到什么目标,3年之内要达到什么目标,为了实现目标,除个人努力外,需要公司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在朗讯,这已成为一项滚动发展的制度,每到年末,部门经理都要和员工一起对照上一年的规划进行检查,制定下一年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为员工架起了成长的阶…  相似文献   

7.
《人才瞭望》2008,(10):109-109
周小姐一直在A公司担任销售工作,销售业绩很不错。周小姐与A公司签订的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将于2003年10月到期,同年9月,公司人力资源部通知周小姐:“由于你工作出色,公司决定与你续签劳动合同。同时,从下个月开始,公司将升任你为市场主管。按照公司的规定,新上任人员必须有半年的试用期。”虽然觉得续约还要半年的试用期有些不妥,但听到自己升职的消息,周小姐还是很高兴。她与公司重新签订了一份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并约定了半年的试用期。  相似文献   

8.
崔明  董青 《人才瞭望》2007,(4):74-76
一、企业背景 S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大型卧式车床为主导业务的企业,是全国卧式车床产品规格最全的厂家。公司凭借优秀的企业文化和技术创新,在短短六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连年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了一个快速成长的中型企业。公司2000年扭亏为盈,实现机床销售收入3348万元,此后销售收入连年大幅增长:2001年4033万元,2002年6065万元,  相似文献   

9.
李扬 《人才瞭望》2010,(4):43-43
申请人:甲公司。 被申请人:乙某,男,25岁,原系甲公司职工。 案情简介:乙某2006年7月经招聘到甲公司设计室从事钢板仓设计工作.双方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2006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通过一年的工作实践.乙某已熟练掌握钢板仓设计技术.并于2007年由甲公司出资参加了专业性脱产培训.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  相似文献   

10.
《人才瞭望》2009,(1):45-45
请问:我是广州私企的一名员工,来公司上班已有九个多月(其中试用期三个月),但是公司一直没有与我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帮我买任何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对此的说法是:其他员工也没有签劳动合同,只有为公司服务超过一年的员工才为其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按比例,个人和公司缴纳)。如果公司现在辞退我(提前几天通知个人,结算当月工资),我能要求经济补偿金吗?能的话,又能获得多少?  相似文献   

11.
《人才瞭望》2005,(7):102-102
请问:我于2001年12月进入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即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2002年10月26日担任公司工会委员,任期一年,即2002年10月26日至2003年10月26日。2003年1月17日公司通知我没有适合我的工作岗位了,所以不能再和我续签合同。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1月23日正式离职期间我按常规照常工作,和公司存在着劳动事实关系。但是我的工会委员任职期未满,按工会法第十八条规定:“非专职工会主席、副主席或者工会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期限短于任期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任职期满。”  相似文献   

12.
《人才瞭望》2005,(2):97-98
请问:我原来在一家IT公司做业务员。2003年11月,我和公司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同我一同进公司的赵先生也是在这个期间与公司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但是我听说赵先生和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以后还拿到了一笔经济补偿金,为10000元。我找到公司经理,提出了疑问,要求也要给自己经济补偿盒。但公司经理却拒绝了我的要求,说袭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时候没有提出经济补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崔静大学毕业后,在这家公司工作了两年。两年中,她在这个公司里忍气吞声,就是因为自己刚参加工作不懂规矩,有一天心情不好和部门经理顶了一次嘴。事情过去就算了,自己并没有当回事,结果,经理小肚鸡肠,从此,老是给她穿小鞋。  相似文献   

14.
《人才瞭望》2005,(9):101-102
请问:我原来在一家IT公司做业务员。2003年11月,我和公司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同我一同进公司的赵先生也是在这个期间与公司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但是我听说赵先生和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以后还拿到了一笔经济补偿金,为10000元。我找到公司经理,提出了疑问,要求也要给自己经济补偿金。但公司经理却拒绝了我的要求,说我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时候没有提出经济补偿的要求,并且我们双方是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谁也没有违约,  相似文献   

15.
《人才瞭望》2005,(3):102-102
请问:方先生是某市交电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2000年7月,方先生与单位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2003年7月5日,方先生接到公司的调动通知。但方先生拒绝到新单位报到。2003年8月,交电公司停发了方先生的工资,10月份停缴了他的社会保险费,理由是:方先生已调出公司。方先生认为,自己与单位签订了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合同终止时间应直至退休。  相似文献   

16.
《人才瞭望》2006,(5):101-101
案例:方先生是某市交电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2000年7月,方先生与单位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2003年7月5日,方先生接到公司的调动通知。但方先生拒绝到新单位报到。2003年8月,交电公司停发了方先生的工资.10月份停缴了他的社会保险费,理由是:方先生已调出公司。方先生认为,自己与单位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终止时间应直至退休。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 炒怀孕女职工“鱿鱼”,虽有约定也属无效案情:2008年2月1日.赵萍与利华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试用期为2个月:公司不为赵萍缴纳生育保险费用:在有劳动关系期间赵萍不得怀孕生育,否则公司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2008年6月。赵萍发现自己怀孕了,公司遂以赵萍违反合同为由,  相似文献   

18.
并非只有商薪才能留人怎样才能使人才长久效力于公司而不被人挖走呢?加薪。升迁、红利、解决配偶的工作,这都是国内外老板常用的手段。还有一种流行于海外的方法叫配股。笔者专门就此请教了供职于全美第二大电讯公司*O的华裔工程师刘绍他先生。什么叫配股2为什么它就能留住人才7刘绍冶先生介绍说:配股就是公司除薪水等外,对骨干人才每年额外配给他股份,比如每干一年给6000股。为了防止职员把配给的股份转手卖了就离开公司,公司一般规定:第一年不得转卖,第二。第三、第四年各允许转卖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职员必须在公司干满四年才…  相似文献   

19.
案情简介 高某2002年由原厂破产重组到某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工作。2009年4月17日,高某因认为公司发放工装收费不合理,煽动工人罢工,致使企业连续停工停产三天。2009年9月25日,公司以高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对高某作出除名决定。高某不服,要求:一是撤销公司决定。二是自《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该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支付劳动者的双倍工资,以此向仲裁委提出申请。  相似文献   

20.
[案例内容]A企业是广东一家民营电子企业,由于近几年经营的发展和业务的扩大,公司对人员的需求增加,并很快从人才市场上招聘到了一批技术人员。考虑到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公司非常重视员工的技术培训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几年后,这些员工的技能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成为公司技术领域的骨干,也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