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国情怀是对家、对国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它长久地绵延于中国历史长河中,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团结一心,共御外侮。《诗经》是家国情怀的重要源头之一,本文以《诗经》为主体,对其中的祭祀诗,思归诗,美刺诗进行分析,探索其中家国情怀的多种表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家国同构、祈求福佑、敬德保民、戍边思乡等。而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当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融会贯通传统的想家、爱国、忧患意识等元素,才能焕发出更多更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2.
与更多人分享我的故事——中央电视台"洋主播"艾德文艾德文·马厄,一个让一代学英语的中国年轻人感叹"我是看着你的新闻长大的"洋主播。从刚来中国时,一句中文都不会说,到如今日常生活对话都能应付自如;从对中国的一无所知——以为中国还是30多年前那个天是灰蒙蒙的、人们都穿清一色中山装的中国,压根儿就不想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到现在走遍了中国许许多多地方,饱览中国秀丽山水,从而爱上中国这个国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海外华人作家,他不满足于写自己的小说,还肩负起了传播中国文学的重任;他不愿再看到中国作家在世界文坛上默默无闻,而孜孜不倦地奔波于中美两国,积极策划各种文学交流活动,为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文学。他被誉为“东方文学丝路”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4.
《国际人才交流》2013,(8):10-10
"对于市场设计而言,中国市场有很多的考量可以发生。"6月30日,在"第四届诺奖得主中国行活动"常熟站论坛上,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埃尔文·罗斯,就"民族品牌的国际化"这一主题发表了观点。埃尔文·罗斯表示,他到中国的目的,是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做事方式,并期待着能够有机会,包括在  相似文献   

5.
作为第一个定居厦门的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26年的潘维廉(William N.Brown)在厦门大学当过老师,引进了MBA课程,又在海峡卫视"幸福福建"节目中当主持人,而最让他骄傲的,是帮助厦门成功申请了国际城市大奖。中国有句古话"绝知此事要躬行","老潘"爱中国,游中国,并在中国长期生活,他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国,既得到了中国人的认可,获得了一系列荣誉称号,也帮助世界了解了中国。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热议"中国梦"最近一段时间,在美国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提到一个词:"中国梦"。一些关注中国事务的美国人和美国媒体,也跟随议论"中国梦"。如果以为,中国梦只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跟美国人没多大关系,不需要美国人来理解,那就错了。因为现时早已不是中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的时代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然大步迈向世界,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名成员。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都不能相互离开了,如果中国离开了国际社会,不仅大国经济将难以为继,国际社会及其经济也将受其影响。所以现在不论中国人做  相似文献   

7.
电影《红高粱》里张艺谋出神入化地创造了一个令电影行家称赞不已、至今仍津津乐道的经典性场面,曾被人称做全片的"诗眼"。透过"诗眼",让我想到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关于人的需求方面,两者或许有交集的内容产生。  相似文献   

8.
从哪里能更多地了解中国:学习汉语还是跟中国人交朋友?鱼和熊掌兼得当然是再理想不过了,或许还有人会说,这两者唇亡齿寒,密不可分。不过请让我在这里先花点笔墨自我嘲弄一下吧。自从2010年9月我来到中国,到如今我在浙江一所小大学任教已经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高课程效果的不可或缺的环节。要提高《纲要》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必须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需要遵循正确方向,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作用。要增强课程的实效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提高育人成效,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让中国人用一句话向世界表达自己,他们会对世界说些什么?英国摄影师阿德里安·菲斯克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了解中国。"我所遇到的那些中国人,他们是谁?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找了16至30岁的中国人,给他们一张纸,让他们写下想说的。然后让他们握着纸,我再把他们拍下来。我记录了46个人,拍下46张照片,将这组图命名为‘我说中国’。""当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站在镜头前,手里举着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道德教育传统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中西文化各自独特的传统。西方人主张努力改变课题以满足主体的需要,他们注重向外探求,以便认识和该在世界,将"知识"作为人类文化的最高价值范畴;而中国人则强调变化主体以适应客体的发展,注重向内台球,以便认识和完善自  相似文献   

12.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西方有句谚语:"要了解一个人,只需看看他所交的朋友。"英国丘而契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比交友不慎危害更深的东西了,因为他种下的是疯狂,收获的是死亡。"中国古人则云:"审其好恶,则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孔子也说过,与那些正直的人、能体谅人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是会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3.
美国《时代》杂志16日宣布,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当选为该杂志2009年年度人物。“中国工人”是今年榜单上的唯一一个群体。《时代》评价称,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干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12月17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教育、军事、经济、政治、文学等多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极大地促进了这些领域的进步和快速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学相比,人们对于英美文学的了解相对较少,虽然一些人也喜欢阅读英美文学名著,对于英美文学真正的认识非常有限,没有真正理解英美文学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并且很多人学习英美文学多以实用性为目标,对于英美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深入进行挖掘,通过分析英美文学的精神价值及现实意义,使更多的人真正了解和理解英美文学。本文简要介绍了英美文学学习现状和英美文学的功能和特征,分析了文学与历史、人生、作者以及读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英美文学中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学是一门研究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学科。如果从世界史意义上讲,汉学又可以说是西方关于中国的一门学问。当16、17世纪的欧洲人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中国这种异质性文化时,他们出于或好奇、或崇敬、或陌生的心理以及了解中国的现实需要,开始对中国文化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今天,我们称之为"汉学"的这门学问已然蔚为大观,成为一个囊括了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内容的庞大的知识体系。汉学的内涵和外延也越来越丰富,开展汉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记得中学时学过《孔乙己》这篇文章,孔乙己那时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和"满口之乎者也"。并且在文中三次"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让整个酒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不幸地成为了"所有喝酒的人"的笑料,成为了丁举人这样的"上层"读书人的"替罪羊",为他们背了"黑锅"。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群病态的灵魂,是病态的快活。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抢滩巨大的中国市场,这为有志于到世界名企就业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加盟跨国公司已成为职场热点。那么,只有了解世界知名企业的面试关,才能顺利进入跨国公司的门槛。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的这句至理名言带给人们太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事实也证明,在整个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世界上也同样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包括人的性格、情感、经历等)。英语教学面对的学生同样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这些差异更多地体现为学生的个性,也就是说学生的个性将会带入到英语学习中来。所谓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唐小桃 《人才瞭望》2017,(12):146-147
高职教育是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高度结合.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匠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同时,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弘扬"工匠精神",首先要了解其对高职教育的价值所在,不断探索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入手点、必要性与社会需要,高职院校要转变思想,不断改革创新,让"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整个高职教育改革的进程,探索出更多的培育模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培育工匠技能,创建匠心文化,抓好工匠精神,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如今,中国的创业者越来越多。然而,创业毕竟不是闲庭信步,需要真金白银的去投入。实事求是地说,并非每个人都适合独自创业,如果“牛不知角弯,驴不知脸长”,对自己的商业潜质缺乏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