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交易协调问题和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经济理论出发,讨论了不同协调机制下的协调失灵问题,提出了非营利组织由于其交易特征多样化的特点,存在着市场失灵、互惠失灵和公共失灵的情况。基于非营利组织明确产权分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整合不同协调机制的特殊管制机制以消除或减弱协调失灵的影响,并讨论了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具体运作。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特殊的管制机制进行了内部动态研究,提出非营利组织特殊管制机制减轻协调失灵的能力和效率是以组织的民主机能为前提条件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化进程和政府改革催生了非营利性组织,他们作为社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应付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所带来的问题.因此,非营利组织正日益受到政府、公众、企业的重视.文章以宁波市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数量、形态、结构等要素的基础上,对他们的活动、特征、效能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公私协力:非协调约束下公私灾害救助困境的破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大部分文献从经济、政治和管理等角度对"全能政府"与灾害危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过于重视政府角色的扩张,或者讨论当 "政府失灵" 及"市场失灵"时,非营利组织可以协助解决.然而在灾害救助过程中,非营利组织也可能产生"志愿失灵"情形.若要解决三个部门"失灵"的问题,可通过建构"公私协力机制"来解决.社工非营利组织能发挥积极的"补充性"而非"替代性"作用的观点,通过志愿服务、公民参与与政策倡导等方式,非营利组织督促与协助政府开展救灾工作,克服政府由于威权化和分权化所导致的反映迟缓的缺陷.对于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而言,这不是一种"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双赢博弈",当然,最大受益者是广大灾民.  相似文献   

4.
论非营利组织活动的伦理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营利组织特别是公益型非营利组织,以追求社会正义为理想目标,通过组织化的形式,把志愿者的志愿精神凝聚成一股改造社会的强大力量。在非营利组织内部是一种善心的凝聚、交流与激发,对社会来说则是社会自组织的一种有效的道德倡导、感召与示范。总之,它是现代社会道德实践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社团群体,要达到这个治理目标,一方面,围绕合法、诚信、使命、效率、绩效提升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以恢复和增强社会信任度.另一方面,在组织内部设立对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在未来社会,诚信的非营利组织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转型期社会组织的分化,作为一种区别于政府和企业的第三部门组织--非营利组织产生并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依据非营利组织理论特别是其"不可分配盈余约束"原则,分析了我国古代私学、近代私立学校和建国以来民办学校的组织形态,并对我国当前民办学校组织形态的定位和分类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诸如资源短缺、竞争加剧、依赖性强、可持续性发展较难等问题,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探讨的新方向.从社会企业的内涵出发,分析了社会企业存在的理论基础,阐述了欧美国家的社会企业可供借鉴的运行模式.应该说,社会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非营利组织慈善不足、非独立性等问题,增强了非营利组织参与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非营利组织的信用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三大部门之一,其信用建设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归纳了非营利组织信用缺失种种表现的基础上,分别从产权模糊、信息不对称、道德失控、组织规范等不同角度分析了信用缺失的原因,最后从完善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机制以及评估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是公共管理中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手段和主体,三者分别存在着失灵,但在一方失灵的时候,往往另外的一方或两方可以适度弥补这一失灵。本文从三个失灵入手,阐述在公共管理中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中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公益创业实践促进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型"社会建设和公益创业发展相结合的意叉在于释放社会活力、弥补市场与政府失灵、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在两者的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公益创业初期正当性缺失,政府和企业、非营利组织的支持力度微弱等现实问题.我国应该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社会主体自下而上的运作这三条交织在一起的路径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