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新疆是一个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大省(区),它的文学具有全国不多见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和多语种的典型意义。编写出一部新疆当代多民族的文学史,为新疆这片辽阔的疆域填上鲜明的文学色彩,也就为弥补以往中国当代文学史整体性的缺失、为最后描绘完整的一幅中国文学大地图作出贡献了。 相似文献
4.
谭邦和教授的新著《在文学与文化之间》(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出版了,这是作者多年来心血的又一结晶,作为同行,深为欣喜之余,特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和体会。首先,从某一特定的文化丛、文化分支入手,进行集团式的探讨,在近些年已经成为学界的一股强劲的潮流,也是该书一大特色。本来,该论著就是将文学作为文化现象来理解和阐发的,于是从较为具体的文化丛或文化分支入手,就成为大的背景下讨论文学的必然。如在述及书信体文学史发展脉络时,作者面中有点,对于人所共知的苏轼这样的大家做简化处理,而对于一些中小作…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撰的《世界文学史》第一卷上册第二编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叙述及其所体现的文学史观念,与中国学者所编写的同样时段文学史及其所体现的文学史观念具有很大的不同。本文探讨这部文学史中有关中国汉以前文学史叙述形成的特点与优势,以及它存在的问题和出现问题的原因,更加清楚地认识其独到的文学史观念与独立的文学史研究方法,从而为以后的中国文学史著述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史的宏观研究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中国文学史之宏观>属于后者,是对文学宏观的总体的研究,具有首创意义.此书的最大特色是理论特色它建构了一种与其课题性质相适应的学术框架,注重中西比较和文化内涵,真切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深刻分析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动因,并对文学进程和动向作了颇为精彩的阐发.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从萌芽阶段开始,就有许多根本问题困扰学术界。德国汉学家顾彬所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译本2008年9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为进一步思考、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参照系。他的这部文学史还不能真正全面科学地展示中国现代文学的全貌,对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作家的论述也缺乏应有的深度。但他对中国文学的深厚感情,他独特的文风和学术个性,对未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
《世界文学史》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博大精深的文学史,其中的19世纪英国文学部分具有鲜明的特点,全方位、多维度、大篇幅、整体性的文学史实叙述与作家作品分析,让我们见识了俄罗斯学者的开阔眼光与博大胸怀,以及对于作家作品与文学历史的真正认识,对于我们以后的文学史编撰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为文学史叙述方式的改进与文学史理论的建构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文学史编撰所承载的任务这一角度,概括了五卷本<英国文学史>的特色,这部文学史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部具有学术性的全面的英国文学发展史,代表了我国20世纪英国文学研究的较高成就.同时指出此书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定位是非学术性的面向普通读者的畅销书,其独特的分期方法固然是对欧美汉学传统上以文类为分类依据的反拨,更是对市场及潜在读者的迎合。从其实际的操作看,主编所宣称的文学文化史的观念,在具体的分期中并没有得到彻底贯彻。由于各个时段的不同特点,也由于参编者各自的学术专长及风格不同,因而分期方式也各不相同,这使得全书颇为杂乱。即使如此,这部来自域外的著作以其不同的视角对学界仍旧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集,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堪称北方黄河流域地区中原文化的杰出代表;《楚辞》是我国第一部以屈原为代表而创作的新诗集,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远祖,堪称南方长江流域地区楚文化的卓异楷模。它们以其优良的“风骚”传统,在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学史上一直起着无可替代的光辉典范作用。然而,对于中国文学这两大源头之间的关系问题,学界历来众说绘纭,莫衷一是。一种认为,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既有南楚本土固有文化的哺育,又有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中原文化的沾溉,《诗经》影响《楚辞》毋庸置疑;另一种则认为,《楚辞》与《诗经》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各自独立的两大文化版块,是泾渭分明的两大文学源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梁乙真的女性文学史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中国近代早期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的特点及其时代意义.梁乙真的<清代妇女文学史>和<中国妇女文学史纲>两部文学史具有较为为完整的结构叙述体系,而它们都基于史料主义进行叙述.虽然存在一些问题,梁乙真将女性的文学行为及作品视为一个独立的批评对象,这是最值得关注的遗产. 相似文献
14.
15.
一 地域文学史通常有两类:一类是"文化地域"文学史:另一类是更常见的"行政地域"文学史.胡良桂的<新湖南文学史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是典型的"行政地域"文学史和省域文学史. 相似文献
16.
由徐培均等7位先生用功十年才告竣的《中华爱国文学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06年夏出版。徐先生是我复旦的前辈学兄,赐我一册,令学习并作评论,恰好我正在思考文学史类型学的问题,这部文学专史是我应该关注的一种样例,便欣然应承下来。我边读边思考一些问题,一直没有动笔,一晃竟过了三个多月。现将我对此书的读后感,以及因之想到的一些不成熟意见写出,以向徐先生交卷并求教,也求教于该书其他作者和诸位同行。 相似文献
17.
18.
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而被纳入文学史的书写范畴无疑是文学作品经典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文学史的编撰史中,《儒林外史》经历了由缺席到出场直至经典化的过程.仔细梳理《儒林外史》进人中国文学史、得到学术界的公认与发掘并经典化的过程,对我们理解文学史的编撰在经典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味《儒林外史》的内涵与价值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文学史写作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遭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质疑。钱理群、陈思和、谢冕等人先后提出贯穿20世纪的整体文学史观,试图从时间维度上来推动重写贯穿百年的文学史。金克木和刘登翰则提出将文艺研究作“立体研究”,试图从空间上对文学史进行理论整合。在此基础上,朱德发提出“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学科理念与设想,它不仅从时间维度上将传统的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文学贯穿成一个整体,而且在空间上将原先被排除在外的一些文学纳入文学史范畴.真正实现文学史写作从时间到空间的立体型整合,完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从史观到研究的结构性突破。 相似文献
20.
《两宋文学史》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的断代文学史。著者继承治史的传统,并透过史学的展示,展示我们民族优秀的精神内髓。在体例和逻辑关系上,注重文学现象的前因后果,不把两宋文学作为独立无缘的历史现象看待。并继承传统文论的特长,增强了对作家内在领域的研究。史料丰赡,论证详实,旁征博引,言必有据。挖掘了新资料,解决了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