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郭亦玮  郭晶  杨艳 《管理世界》2012,(5):182-183
本文基于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运用完全国内增加值系数得到调整后的真实出口额,并据此对出口复杂度指标进行修正。对32个样本国家制造业真实出口复杂度测度的结果表明:中国自1995年至2005年期间制造业出口复杂度逐年提升,存在"Rodrik悖论"。但传统的出口复杂度测度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统计误差,高估了中国2005年的出口复杂度水平,低估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论文结合贸易全球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这两大趋势,从垂直专业化及计价货币出发,以现实中人民币长达8年的升值影响为背景通过构建一个多边开放经济的DSGE模型,研究了出口企业面对人民币升值冲击时所采取的依市定价(PTM)行为。研究发现:(1)在贸易品美元计价的情况下,当人民币升值时,出口企业均采取了一定程度的PTM行为,且垂直专业化程度越高,出口企业通过采取较大程度PTM行为来稳定国外市场上以当地货币计价出口价格的能力越大;(2)即使面对相同的人民币升值冲击,若进口中间品来源国与最终品出口目的国不一致,哪怕出口产品垂直专业化程度很高,其依然没有能力采取较高程度的PTM行为;(3)进一步考虑到用人民币结算在我国对外贸易结算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对比探讨在人民币计价与美元计价下,发现短期内人民币计价出口企业比采用美元计价的出口企业依市定价程度小。即在短期内采用人民币计价的出口企业能更好地将人民币升值的冲击传递出去,但是从长期来看,两者的差别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贸易条件改善不能明显提高制造业的增加值,反而会使制造业的出口下降;制造业增加值的上升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的出口,但制造业的出口却对制造业增加值产生负的影响。因此我国亟需转变当前基于价格优势的制造业出口贸易导向,积极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异质性贸易理论基础上解读了上游外资自由化与技术距离影响下游企业出口的微观机制,首次采用历年《外商投资指导目录》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外资自由化进程,运用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产出关系构建了各中国制造业行业的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基础上,就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对下游制造业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下游企业出口倾向与出口额的增长,对于我国制造业出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上游外资自由化的出口促进效应依赖于技术距离的高低,更加接近于国际技术前沿的行业与企业出口受到上游外资自由化的影响更大。总体上看,外资自由化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下游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生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效应更多地被与技术前沿接近的行业与企业获取。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升值如何影响出口企业决策?本文从出口质量的角度研究汇率变动与企业决策的关系。我们利用2000~2006年制造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修正了以往的出口质量测算方法,更准确地测算出口质量。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实证证据表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竞争压力促进了出口质量提升:10%的人民币升值使企业出口质量平均上升0.19%。我们进一步发现在质量差异化程度大的行业中,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质量的提升效应为0.4%,而在质量差异化程度小的行业中该效应不明显。此外,人民币升值减少了出口企业数目,且升值对出口质量的提升效应在非核心产品及低生产率企业中更明显。本文发现了汇率变动影响企业决策的新渠道,同时也表明竞争强度是质量升级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测度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从而界定出我国资源富集型地区,并利用1992~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对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分销适应化和价格适应化战略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与出口绩效的关系的整合概念模型并以我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在国际经营中采取的分销适应化战略及价格适应化战略受到企业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驱动,但不同的内外部因素对适应化战略的影响程度不同.其次,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的出口绩效既受分销适应化战略和国际化视野的直接影响也受出口市场环境和学习能力的间接影响.最后,实证研究发现表明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提升其国际化视野和学习能力在选择有效的国际营销战略和提高其出口业绩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强弱。而我国的制造业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价值链的低端。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力图找出影响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出口与要素禀赋、技术进步、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运输通信等基础设施等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运用来自江苏省本土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通过构建一个测度企业生产率的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联立方程计量方法,在解决企业出口和生产率之间内生性基础上,本文实证考察了企业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就测度企业生产率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标而言,出口虽然不是促进中国本土企业TFP增长的因素,TFP却是促进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因素;就作为测度企业生产率的资本生产率(S_K)要素生产率指标而言,S_K不仅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同时,出口又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S_K的提升;就作为测度企业生产率的资本—劳动比率(K_L)单要素生产率指标而言,K_L不仅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而且,出口也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K_L的提升。更进一步,我们按企业规模和按产品特性分组划分,深入研究了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不同规模与不同产品特性的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存在显著差异。这就为从更深入角度全面考察企业出口与生产率之间可能具有的复杂相互关系,提供了来自类似中国这样发展中大国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知识外溢效应、竞争效应及产业协同效应3个方面对科技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理进行研究。对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4个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实证分析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陆剑宝 《管理学报》2014,(3):396-401
基于中国和广东省2个层级的2003~2009年动态面板数据,测度了制造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在省级层面还是市级层面,制造业集聚显著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集聚是导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不一样,并没有受累积循环因果的影响;人力资本和信息技术等知识密集型要素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2.
李嘉楠  孙浦阳  唐爱迪 《管理世界》2019,35(8):30-43,83
国内市场的区域间贸易成本是影响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专业化生产又是提高经济绩效的重要核心。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诠释了贸易成本引起的国内区域之间的市场分割会导致中间品贸易渠道受阻,从而最终影响企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并提出命题:贸易成本下降,市场整合度提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本文使用中国165个主要城市174种商品(工业品和消费品)的实际销售价格数据,首次从"商品—城市—时间"微观维度构建了市场整合指标,更为准确地衡量了不同市场间的贸易成本,并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整合。实证结果表明:首先,与理论命题吻合,市场整合有效提高了企业垂直分工程度;进一步对比消费品与工业品,发现工业品市场整合对于分工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体现出企业的生产过程相对更加依赖于工业品市场;其次,考虑企业的异质性,外资企业的垂直专业化受市场整合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国有企业的敏感性较低。在考虑中间品需求量、进口以及内生性等因素后,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从理论层面印证了市场整合对于企业生产专业化的有效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及其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制造业贸易专业化竞争力和实际竞争力对比分析,从贸易竞争力的数量和质量全面揭示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特征和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不同技术密集度制造业在26个OECD国家市场竞争力水平的决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的专业化竞争力和实际竞争力存在显著的区别,在专业化竞争力较高的部分低技术和高技术行业,相对实际竞争力却较低;在专业化竞争力很弱的中高技术制造业,却对包括许多发达国家在内的贸易伙伴表现出较强的实际竞争力水平。从市场竞争力决定因素来看,贸易专业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对绝大多数制造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资本深化程度、创新能力、进口对不同技术密集度制造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进口中间品的贸易自由化会怎样影响企业内销与出口的决定?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企业的生产和贸易数据,发现企业面临的中间品关税的下降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出口强度,即出口占销售的比例。这主要是因为更低的关税使得企业可以使用更多品种的进口中间品,这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利润,降低了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门槛,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出口品的部门能够更有效率地使用进口投入品,其进口成本的下降就促进了生产出口品部门的扩张。我们不仅建立了理论模型解释此现象,同时还运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和海关全样本自2000~2006年的海量微观面板数据进行了大量丰富的实证分析。大量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我们的结论。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国际贸易实证研究在进口中间品的贸易自由化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贺娜 《经营管理者》2009,(13):246-247
出口是一直以来都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1980年起,我国的对外贸易就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即使在2002年世界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也继续增长了22%,带动了我国GDP的增长。2007年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开始逐渐蔓延引起世界经济萧条,我国出口受到一定影响;该文从影响出口的宏观经济因素出发,来考虑出口的影响因素。利用最新的计量学方法,协整理论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定量分析。最后总结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质量管理活动的实证测度是国外运营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却相对少见.本文以重庆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通过两阶段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的方法,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内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的质量管理活动可以归纳为领导支持、员工参与、员工素质、统计控制、产品设计和流程管理等内容.同时,对质量管理活动的划分为基础活动与核心活动提供了实证支持.研究刻画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运作机理,指出核心活动与基础活动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研究还建议在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实践中应加强对客户和供应商的重视与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集聚经济的外部性理论为依据,利用2003-2008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创新性地从城市规模的视角就多样化、专业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来说,多样化和专业化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影响;在特大型城市中,多样化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专业化的影响较弱;在大、中、小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中,专业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产业多样化则给中小型城市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阻碍.上述结论将为我国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与调整提供丰富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受改革开放大气候的影响,一直保持旺盛增长的态势。特别是1994年以后,我国的出口势头一路攀升,出口额不断增长,同消费、投资一起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2003年前三个季度,全国对外贸易总额达6062.6亿美元,增长36.2%。其中,出口3077.0亿美元,增长32.3%;进口2985.6亿美元,增长40.5%。到2003年末我国进出口可增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医药制造业的出口依存度,受本省开放水平的限制。运用Arcgis软件绘制了全国31个省区医药制造业的出口依存度的分布图,并对河南省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评价。河南省医药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因素包括国际市场波动情况,区域经济开放程度、医药制造企业自身水平等。最后,提出了促进河南省医药制造业出口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政府补贴对制造业优化升级有着重要意义。那么,政府补贴的政策效果如何?它促进了我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提升吗?为回答以上问题,运用OLS和两步法系统GMM,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实证分析了政府补贴对我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并探讨行业集中度及其与全要素生产率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实证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通过激励效应和扭曲效应对出口国内附加值产生倒U型影响;(2)行业集中度对倒U型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行业集中度越高,政府补贴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倒U型影响越小;(3)全要素生产率会强化行业集中度对政府补贴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倒U型关系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