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政新闻是一种比较严肃的消息类文体,通常以重大的新闻事件为其报道内容。英语时政新闻的标题在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都体现出某些特点,如小词的使用、省略、比喻和双关等。  相似文献   

2.
时政新闻是新闻报道的核心部分,也是地市台的立台之本。目前地市台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僵化,尤其是对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陷入了固定的宣传模式之中。要改革地市台时政新闻,就必须树立新闻意识、平民意识、深度报道意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基础上,揉合“民生新闻”的风格,突出地域贴近性优势,使重要的时政新闻真正变成百姓关注、要看、爱看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会接触到大量的时政新闻。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有许多时政新闻和教材联系密切。善于慧眼从时政新闻中开发课程资源,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养成了每天勤于浏览时政新闻的习惯,精心筛选可用于教学的宝贵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犹如涓涓细流不断运用到教学中,成为教学充满蓬勃生机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一批以《瞭望东方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等为代表的时政新闻刊物脱颖而出,渐成气候。它们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我国现有文摘期刊约200种,多数是专业性或学术性以及情感、益智类,时政和社会新闻类的文摘期刊数量很少。除历史原因外,新闻的时效性与分析性难以兼顾是制约这类刊物发展的重要因素。既然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对新闻事件本身的深度分析是一对天生的矛盾,那么时政文摘类刊物的市场机会又在哪里呢?我认为,时政文摘类刊物不但存在着丰富的市场机会,而…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如何冲破电视时政新闻写作的误区,如何在创新中产生更具魅力的传播能量,提出了创新新闻定位要以人为本,写作中要变官本位为民本位,要突出受众最关注点,写作要以短取胜,电视时政新闻成篇要用事实说话,少发空洞的议论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融推动了不同语言之间词的借用。英语报纸时政新闻中的汉语借用词有音译借用词、意译借用词和半音译半意译借用词;汉语报纸时政新闻中的英语借用词有音译借用词、意译借用词、音译+类别借用词和字母词/英汉混合借用词。英汉报纸时政新闻中的互借词在借用方式、构词能力、普及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面对层出不穷的借用词,我们应从外来语中汲取营养,丰富中华文化,同时重视对外传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的时政期刊,依赖于市场经济和传媒产业化趋势,将受众定位于中产阶层,在新闻的话语上出现了新的特征,建构出新的主流时政新闻话语,着力营造着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8.
增强党报的竞争力,可读性只是一种低标准的要求,因此,要从主流媒体必须要做好主流新闻;时政报道必须增强新闻性;靠观点和新闻策划争取读者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摘要]权威的新闻时政类周刊作为国家的主流媒体,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然而,在当今这个眼球经济时代里,所有刊物都面临着必读性与可读性的问题,新闻时政类周刊也不例外。笔者拟通过对相关周刊对新闻素材处理的研究,探讨在眼球经济视野下,新闻类周刊如何处理好新闻的维度与新闻报道的书写问题。  相似文献   

10.
和时政新闻比,民生新闻在内容上更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体现人文关怀;在形式上更注重主持人的口语化、平民化,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体验等报道方式的灵活运用,深受普通市民的欢迎.但在这一片叫好声中,民生新闻不可避免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