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派哲学家,不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差不多都一直把贝克莱的哲学视为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但是,深入研究贝克莱的哲学著作,包括认真分析其中的基本概念的确切含义和内在联系,我们深感上述公认的评价是不恰当的。贝克莱哲学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一套前后一贯的客观唯心主义。下面,我们将对几个关键性问题逐一进行考察。一要弄清楚“存在就是被感知”(Esse estpercipi.简写为E=P)究竟是什么意思,关键是必须明确此处的“存在”是指的什么存在。贝克莱说:“一个观念的存在,正在于其被感知。”(《人类知识原理》第20页,以下简称《原理》——着重号是引者加的)他进一步解释道:“我们的思想、情感和想象所构成的观念,并不能离开心灵而存在。而在我看来,感官所印入的各种感觉或观念,不论如何组合,如何混杂(就是说不论它们组成怎样一个对象),除了在感知它们的心灵以内就不能存在,这一点同样是明显的。”(《原理》第21页)  相似文献   

2.
赵乾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贝克莱哲学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一套前后一贯的客观唯心主义”。我认为这种观点失之片面,应当说贝克莱哲学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混合物。当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我们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在感知主体的理智之外独立自存,人们的感觉不是对外部对象的反映时,他在哲学论证的方式上是一个主观唯  相似文献   

3.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张晓鹏同志来信,对本刊去年第7期发表的《“存在”是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起点》一文,提出不同观点,认为该文仅仅从分析杜林的哲学中得出这一论点是很难经得起推敲的。现将来信摘要如下: 贝克莱的哲学是从“存在就是被感知”出发的;  相似文献   

4.
怎样理解贝克莱哲学与洛克哲学的理论关系,是既涉及理解洛克哲学也涉及理解贝克莱哲学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迄今为止哲学史著作中很少探讨的一个理论问题。通常,人们只是提到洛克第二性质学说给贝克  相似文献   

5.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具有二重性。从积极的、肯定性的意义来说,它标志贝克莱破解以洛克为代表的早期经验论哲学知识论之矛盾的开端;从消极的、否定性的意义来说,它产生了“自我中心困境”的新问题,无益于问题的彻底解决。出于摆脱困境的实用考虑,贝克莱转而求助于先验、神秘的上帝,将其视作观念的终极来源,由此背离经验论哲学的基本走向,向中世纪神学独断论复归。通过确立“人是物质世界演化的产物”“观念是人脑的产物”“观念的内容来源于物质世界”三个核心命题,传统唯物主义将观念的来源归之于经验的、可感的物质世界,初步超越了贝克莱哲学。但由于在物质与观念作用机制问题上存在含糊性,传统唯物主义对观念来源问题无法给出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在继承、发展传统唯物论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被传统唯物论忽视的“实践”概念进行了彻底的唯物主义改造,将之作为沟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桥梁与中介,揭示了人的观念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的认识论规律,从而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全面破解了观念来源之谜。  相似文献   

6.
由蔡仪先生主编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之一的《美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美学诸问题,取得的新成果.美学原属于哲学的一部分,近代美学虽说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仍然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此美学与哲学在根本性质上是一致的,而哲学的根本问题正象恩格斯所指出的,"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原理》首先肯定物质的第一性和精神的第二性,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客观事物决定主观观念,在"前言"部分明确写道:"客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原理的确立主体范畴,在古代哲学中是在本体论意义上使用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本体作为性质、状态、关系的承担者是主体;霍布斯说,“物质是一切变化的主体”.近代哲学由重点探讨世界本原转向重点探讨认识主体,于是主体范畴开始在认识论意义上使用.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从主体能够思维推出主体的存在;贝克莱认为,主体是以观念为对象的精神实体,它具有意志、想象和记忆能力,观念的产生纯粹来自主体的创造,从而把主体认识能动性夸大  相似文献   

8.
三现在所知的关于被称为形式逻辑的一切几乎都来自亚里士多德,这其中包含了许多,但最重要的要算是对于演绎推理所作出的规定,亚里士多德逻辑核心的部分就是在推理方面留给我们三段论形式的演绎法。首先应当说明的一点就是这种逻辑方法是完全免除了哲学干扰的逻辑学,如波兰逻辑学家卢卡西维茨针对《工具论》中的《前分析篇》所说“这部纯粹逻辑著作完全免除了任何哲学的污染”⑧。这主要说明他的逻辑和柏拉图哲学没有丝毫关系。在亚里士多德逻辑中,他处理的是不能再分解的简单句,在这些简单勾当中分别处于主语和谓语部分的词项的解释对…  相似文献   

9.
所谓哲学运思就是哲人们关于怎样建立哲学体系的思考以及由这种思考所得出的基本要求。综观黑格尔的哲学论著可以看出,黑格尔哲学运思的基本思想集中在《哲学全书》的三版序言,导言[概论逻辑学的性质]以及作为《小逻辑》导言的“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逻辑学概念的进一步规定和部门划分”这些章节中,而《小逻辑》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又明显地体现和表现了黑格尔哲学运思的基本特征。本文以分  相似文献   

10.
论述的方式,而非所论述的问题,是所论问题是否够哲学的条件。可根据三个特征来判断话语是否有哲学性质:提问的方法就是对问题的前提的不断追问;问答是以合乎理智的方式进行的;哲学论说所提供的是解释性或规范性的知识。不同的哲学论说又具有"深刻"、"清晰"、"系统"三种不同个性。在中国经典文本中,观念的表达同论证的关系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论语》、《老子》有哲学观念或者信念,却少哲学论说;《孟子》、《庄子》在局部辩论中有许多自觉的逻辑推论,但总体论说还存在松散的现象;而对话体的《公孙龙子》、嵇康《声无哀乐论》则是标准的哲学论说。当代哲学研究中,由哲学史进入哲学的路径,即在于新的哲学论证与言说。  相似文献   

11.
胡塞尔有广泛的逻辑和数学著述,但胡塞尔的逻辑思想甚至并未引起以胡塞尔继承者自居的所谓"大陆哲学家们"的重视R.Tieszen;2004,p,208,更不用说在一向以资格审查严谨而著称的逻辑的领域。然而近些年情况有些变化。例如,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哲学系教授,现象学数学和逻辑研究专家蒂斯兹(R.Tieszen)近年来出版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文章和书评,意在系统阐述评价胡塞尔著作中的逻辑思想。依据蒂斯兹的研究,胡塞尔和逻辑学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一)作为哲学家的胡塞尔并不是狭义上的逻辑学家,但他却在一个重要方面上为我们提供了对逻辑概念的基本理解;(二)胡塞尔研究逻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构造一个特定的形式系统,而是更多地反思这一形式系统的性质,它们在逻辑和数学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以何种方式在何种意义上能够提供知识;(三)胡塞尔研究了逻辑和数学概念的起源等问题,其逻辑观是描述心理学和形式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四)胡塞尔所从事的是逻辑和数学的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本文以胡塞尔《算术哲学》为基础,以蒂斯兹的研究为主要依据,力图较为完整的阐述胡塞尔《算术哲学》中的逻辑思想(当然,胡塞尔的《算术哲学》主要是关于算术的,对此,我们应当从广义上理解算术,逻辑及算术哲学这些基本概念及其联系),并通过胡塞尔这部后来激发了现象学开端的著作,使逻辑获得一种不同哲学传统(有别于英美哲学或分析传统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叶朗先生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问世了.它力图通过对史的研究弄清中国古典美学的性质和特点,这是很有意义的.《大纲》的绪论指出:"近年来,一些著作和论文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一些看法.这些看法被不少人所接受,辗转相传,成为流行观念.但是这些流行观念不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加以澄清,就会阻碍我们认识中国古典美学的本来面目."因此,《大纲》始终抓住对流行观念的批评,阐述着对中国古典美  相似文献   

13.
贝克莱是西欧近代哲学史上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他的哲学代表着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之前,经验主义基本上保持着唯物主义的性质;但从贝克莱开始,经验主义就转向了唯心主义。贝克莱所造成的经验主义的这种转变对于以后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哲学史上往往把贝克莱称为西方哲学中近代唯心主义的一个创始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在十年动乱期间,有感于林彪、“四人帮”一伙主观唯心论的猖獗,在劳动中重新阅读了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并对近代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哲学鼻祖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一书作了摘要和评注,批判了贝克莱的无限夸大“自我精神”能动性和主观意志力作用的荒谬理论。这是从六万多字的评注笔记中选出的。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5,(5):26-3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在反思传统教科书哲学范式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哲学予以新的解读和阐释。在马克思著作的理解问题上,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历史地位、逻辑结构和版本结构,对《博士论文》的哲学本体论性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赫斯问题"、"卡尔·马克思问题",对《资本论》的文本构成和著作性质等作出了新阐释。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物质本体论"的"实践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和"生存论本体论"。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同质论"的"差异论"。这些新的阐释和观点深化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提升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水平,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哲学支持。  相似文献   

16.
林锋 《东岳论丛》2006,27(4):27-3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逻辑主线,不是流行看法所认为的“异化劳动观”,而是马克思初步形成的新唯物主义实践观。马克思正是以实践观为逻辑主线,将《手稿》思想体系各组成部分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此外,《手稿》中并不存在一些学者所认为的“两种对立逻辑”(唯心史观性质的异化劳动逻辑、客观唯物主义逻辑),而是只有一种逻辑———以实践观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逻辑。  相似文献   

17.
在《哲学经验的同一性》中,吉尔松为了阐述哲学原理的旨趣,在中世纪和近代哲学的若干学说中选出一系列具体的哲学试验.其中的每一项,就某种方法而言,都代表着处理哲学知识的明确目标.这些哲学试验荟萃在一起,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同一性的形而上学经验:作为存在的存在是形而上学的首要原理.作为存在的存在是形而上学的开端和鹄的,是形而上学的真理和方法.在《存在和诸哲学家》中,吉尔松阐述了欧洲哲学形而上学历史上对于存在概念的四种本体论诠释,揭示了托马斯经院哲学的形而上学原理,即:作为存在行动的存在自身,是形而上学的首要原理.  相似文献   

18.
《终结》是恩格斯在晚年集中阐述马克思哲学的专题著作.在《终结》中,恩格斯从容而自由地阐发了他对马克思哲学性质、产生和内容的理解.虽然,这种阐发带有一定的恩格斯自身的思想色彩,但从总体上看,恩格斯在《终结》中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是对马克思哲学及其精神实质的忠实展现.因此,《终结》无疑是马克思哲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纲要性文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美学思想,没有美学体系。没有美学体系的原因在于美学所赖以存在的哲学没有形成体系。马克思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只有关于美的论述,这些论述散见在他的多部著作中,尤其是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使很多人发现了一个不同的马克思。中国马克思美学的兴盛与中国学者对《手稿》的阐释密不可分。但在这种阐释中,却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立文教授笔耕不辍,自80年代以来,相继推出了《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人道篇)》、《传统学引论》、《新人学导论》等有分量的哲学史和文化学著作,在海内外学术界赢得了广泛赞誉,奠定了令人尊敬的学术地位.近年来,张立文教授又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走向构筑中国哲学新形态的艰苦探索.如果说,我们在《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