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韩忠岭 《东方论坛》2014,(2):120-125
在音乐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审美论的音乐教育哲学并非某些理论家的臆造,而是作为音乐教育行业领域的一种必然职业诉求。审美论音乐教育哲学致力于音乐审美的哲学诉求,不仅在于提升音乐教育从业者的职业地位,同时也为了音乐教育实践工作提供一种思想的凝聚力,体现了哲学对时代精神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论文艺的审美功用胡家祥文艺从社会的机体上产生,担当了特殊的角色,是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式。文艺的功用就是审美功用;其它社会功用都统一于审美功用。所谓“统一”,其实就是“包容”;把审美作为其它社会功用的“中介”或“基础”等等说法,都是将它作为一种抽象物...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中,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审视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可以发现他音乐观中的矛盾性:"善"与"美"的交织,即强调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也推崇音乐艺术怡悦性情的美感作用和审美娱乐价值。欧阳修坚持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提出音乐"自释"和"平其心"、"养其疾"的音乐功能观,同时也非常注重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强调"导志"、"移人"的传统音乐功用观。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哲学是音乐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在音乐教育哲学领域中活跃着审美、实践、文化、社会功能等多种音乐教育哲学观,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然而,音乐教哲学观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问。为此,笔者从当今时代特征出发,对近几年产生的新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音乐创造"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手段之一 ,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感受音乐美、鉴赏音乐美和创造音乐美的角度看 ,音乐教育具有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体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着大部分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匮乏、音乐审美意识淡薄以及音乐审美教育缺失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应该转变滞后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建立以审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开设音乐审美课程或者在音乐课程中加入审美方面的内容,丰富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学生音乐审美意识,针对每一个个体,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补充。从20世纪90年代国家明确提出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后,原先挂靠政府主办的少年宫、文化馆等承继社会音乐教育的机构开始转型向民办的音乐培训学校倾斜,体现出更大的自由性和开放性。社会音乐教育应从音乐本身的艺术特质和文化命题出发,培养青少儿群体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音乐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高等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园地,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放在重要位置上,而音乐教育在素质培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审美教育,其在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可取代,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强调人才的全面性,对于音乐方面的人才,一方面要求具有扎实的基础功底,另一方面也强调他们的审美表现能力.本文深入探讨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命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使其形成了重社会功用,突显主体内在精神、强调整体统一的艺术特征,它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独特特征和思想方法,这对我们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蒙东地区校外音乐教育机构的发展,小型私人音乐工作室的覆盖面增加。本文以内蒙古东部地区五个盟市的校外音乐教育机构作为主要调查对象,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调查,提取教学课程数据,归类研究,对校外音乐教育中融入审美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证。校外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延伸,对音乐文化的传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全世界范围音乐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将不同文化音乐并置,探究和理解其音乐传统和音乐文化,这是我们从音乐方面理解和适应世界文化变化的重要方式。我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把“审美体验“作为核心,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势必会有些尴尬的现象。本文尝试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求对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音乐审美教育能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3.
《礼记·乐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乐论经共文献,共内容广泛。就共音乐教育思想来说。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乐是由心感物动,情发于外而生,故乐有陶冶人情操、纯洁人心灵、节制人情欲之功用;其二,具有“德”的内容的音乐与教育,是音乐教育发挥其改变人品操行作用的重要前提;其三,乐有“移风易俗”的特性,听乐可以知政和弘扬羡善道德之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14.
一、审美哲学作为官方哲学“一元独尊”在美国,“作为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musiceducatio-nasaes the ticseducation(本文简称为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或审美哲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NelsonB.Henry主编,1958年)和《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CharlesLeonhard与RobertHouse合著,1959年)两本书的出版为标志。当时,处于二战、冷战之后的美国正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所有学科都强调学科价值。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在美国音乐教育全国大会的发起下,一些卓有影响的音乐教育家们达成共识,将审美作为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所以,60年代美国的一些世人瞩目的音乐教育会议,几乎成为审美哲学理论的传播与普及途径。而1966年创刊的《审美教育杂志》(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也为审美哲学提供了学术交流与研究的平台。而审美哲学发展真正进入体系化阶段,则是以1970年贝内特.雷默所出版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为标志,本书成为美国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集大成之作。雷默是在莱昂哈德和豪斯等审美哲学先驱者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音乐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署名"我生"的<乐歌之价值>是一篇从学理层面探询音乐教育功能的重要文献.它在不忽略音乐的社会和政治功能的基础上,又从音乐自身的视野对音乐对于身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对于人的美的观念的形成以及对于圆满人格的健全发展等层面作了详尽的阐发,显示了一代学人对音乐审美本质及其学理层面的自觉探求,客观上推动了中国音乐教育思想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音乐首先是一门艺术,以审美体验为主要内容,以陶冶精神为终极目的,只有时时处处以此作为着眼点,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初衷和目标。现代音乐教育学最重要的认识成果之一,就是将音乐教学归结为审美体验,归结为音乐听觉的培养。离开了音乐审美的体验,就谈不上培养正确、高尚的音乐价值观;而离开了听觉的培养,就只能是进行机械、僵化、匠气、非音乐的低级教学。缺乏对倾听的正确引导、锻炼和提高是当今小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7.
音乐审美教育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的本质就是审美.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过去,我们更为重视音乐教育的认知功能和德育功能,这两种认识都有悖于音乐教育的本质.音乐教育应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使其更接近它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在基础音乐教育还是在专业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都应该是教学中的重点。应以声乐教学为出发点,根据声乐审美教育的原则,挖掘声乐艺术中美的构成,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努力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音乐与素质教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音乐教育对人的整体素质提高的能动作用,阐述了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加强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康德美学受机械自然观的影响,通过共通感解释人类美学鉴赏能力,作为主体的人在以康德美学为理论基础的音乐审美哲学中被迫缺席,于是,音乐成为自主拥有审美特征的客体。诞生康德美学的社会阶层环境使音乐审美哲学赋予欧洲古典音乐关的典范和化身的角色。实践音乐哲学从音乐实践性的特征出发,将音乐看作是一种人类的活动,从而将音乐纳入到人类文化的系统中而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中的重要元素,音乐教育从而被打上文化的烙印,成为音乐主体获得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