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被誉为意象派诗人的前驱的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独特、超前的美国女诗人。她一直被认为是一位神秘的诗人,她与世隔绝的生活和极具个人特征的诗歌引起评论界最异乎寻常、稀奇古怪和含糊不清的解释,她的读者也因诗歌的晦涩难懂而陷入迷惑与误解中,而理解狄金森诗歌的困难主要是她的隐晦艺术造成的。对此,我们应从艾米莉·狄金森关于隐晦艺术的诗学理论着手,分析诗歌技巧上的隐晦:洗练的意象、不规则的语法和韵律、含糊的射影、特殊的修辞风格,全面论述狄金森诗歌的隐晦艺术。  相似文献   

2.
在“十七年”诗歌的成长过程中,诗人审美趣味的重塑不仅是知识分子实施自我革新和国家权力主体再造“新人”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推进当代诗歌新的美学风格生成与建构的重要方略。当代诗坛的主持者们通过趣味的“区隔化”、阶级指认和合法趣味的再生产等方式,根治了知识分子(诗人)的“审美偏执”和“审美惯性”,促使当代诗人审美趣味“工农化”并最终走向权力化。由于这种不断“权力化”的审美趣味具有鲜明的排他性和授予性,不但造成当代诗歌“美学趣味”的变异与失衡,而且随着语境的变迁“工农兵”趣味也将遭遇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3.
弗罗斯特采用传统的诗歌形式表达其对现代生活的看法;借自然描写揭示社会认识;憧憬理想而又不乏现实;如此等等的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双重性在诗人的诗作中随处可见。弗罗斯特诗中的这种独特的双重性是其在诗坛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优秀诗歌所传达出的感情,都是典型意义上的感情.真实、独特和普遍概括,是构成诗中典型感情的三要素.优秀诗歌中的"理",除了有时候表现为一种明确的思想外,更多的情况下,则表现为一种深厚微妙的意蕴.意蕴是诗人的人格学问、阅历生平、认识体验水乳交融流动在诗里的一种深厚的理性状态;是诗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在诗中的微妙反映.意象创造是诗歌艺术创造的核心.饱含着诗人情感意蕴的形象即为意象.如何为内心的情意找到与之成准确对应关系的客观形象,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诗人情感表现与外泻的最佳方式,情感的颤动也随着诗人生活经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诗歌表现方式.作为美国诗坛上一个著名的"田园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以不同的抒情诗歌方式来表现了自己的情感颤动.本文就弗罗斯特的几首较为典型的抒情诗歌来浅析了弗罗斯特情感的颤动与外泻.  相似文献   

6.
<再别康桥>不是一首咏物诗,也不是单纯的赠别诗、爱情诗或者政治诗,它是诗人种种理想碰壁后的沉默放歌.康桥是诗人的母校,但更是他的精神故乡,是他各种理想的象征.沉默的康桥既是诠释诗人寂寞灵魂的诗歌意象,也是诗歌主旨之载体.  相似文献   

7.
台湾诗坛一直把尹玲看成是一个单纯的“战争诗人”。实际上,战争只是尹玲诗创作的一个诱导性因素,诗人真正关注的是与人类的生存处境有着更普遍、更本质关系的“不流血的战争”的时间,以及人类超越时间困境从而达到“永恒”的可能性。诗人的结论是:只有“回忆”才能超越时间,拥抱永恒。  相似文献   

8.
这是国内首次以论文的形式向中国读者介绍美国当代诗人里查·维尔伯。本文从历史的角度, 对美国诗歌中格律的回归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在这一趋势中居于首要地位的诗人维尔伯的诗歌艺术特征。文章还针对他与弗洛斯特的关系, 讨论了这两位不同时代的大诗人之间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约翰&#183;邓恩诗歌中意象的类比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圆规、泪水、跳蚤)为例,对中英诗歌中意象手法的运用进行了类比与赏析,并指出意象是诗歌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意象,读者可以感受诗人内心的万千思绪,从而深化对诗人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中国浪漫主义作家和诗人深受日本浪漫主义作家和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他们对日本浪漫主义及西方文艺思想的理解和接受层次由于自身情况的不同,大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浪漫主义思潮所提倡的以人为本、肯定自我的精神,促进了中日两国近代文学的确立.  相似文献   

11.
 从特殊的西北地域文化环境角度来探讨盛唐边塞诗“雄浑”“浑厚”美学风格之形成,可以看作一个很好的但绝非是唯一的切入点。盛唐边塞诗风格的形成还可以从技术层面上来考察:诗人通过对“汉文本”的引用和改写,突破边塞诗这一诗体自身与生俱来的局限,从而把其原本处于封闭状态,即受到“边”与“塞”之束缚的诗歌类型,引入到一个以汉文化为代表的整个古代文化传统的价值范式之中。盛唐边塞诗的展开空间,是一种与历史贯穿于一体的大文化时空观。盛唐边塞诗的创作是一种与历史文化紧密相关的创作。盛唐边塞诗体现出“浑”和“厚”的艺术特质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2.
"我与世界如恋人般地争吵",这是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这句话可谓是弗洛斯特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矛盾的世界观.通过对弗洛斯特诗歌的分析,我们发现诗人既热爱世界,又对世界不满;诗人对世界的"爱"和"争吵"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解读弗洛斯特矛盾的世界观,了解他诗歌中展现的对立与统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处世和生活.  相似文献   

13.
他是我们这一代人心目中的了不起的小诗人,马克斯&#183;雅可布,法国人,1944年去世.死于集中营中.……  相似文献   

14.
他是我们这一代人心目中的了不起的小诗人,马克斯&#183;雅可布,法国人,1944年去世.死于集中营中.……  相似文献   

15.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20世纪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发起人,战后美国诗坛的中心人物.他认为诗歌形式应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并注重形式及技巧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受到众多美国当代诗人的推崇.威廉斯通过使用简朴、生动的语言文字,结合现代视觉艺术的流动性,发现现实生活中自然的音韵节奏,全面革新诗歌形式以赋予其时代特征与真实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论约翰&#183;多恩艳情诗中的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约翰.多恩艳情诗的语言张力和意象张力入手,分析了这两种张力在文本内部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指出文本中的这种张力折射出了诗人外在与内心的强烈冲突,是诗人内心张力的一种流露。  相似文献   

17.
古诺尔是当代专用爱尔兰语创作并专注本土文化的重要的爱尔兰诗人.她在诗歌创作中深入挖掘并扬弃爱尔兰的口语传统,融入现代意识,创造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灵异世界".本文旨在简介诗人努拉·尼·古诺尔,分析她对凯尔特传统的认识,并展现她的"灵异世界".  相似文献   

18.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其代表作<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自传体政治抒情诗.长诗在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执著追求进步政治理想、毫不妥协地进行斗争、热爱和忠于自己祖国等方面表现了屈原的人格美,其意义在于唤起麻木灵魂的警醒与自觉,培养人们高尚纯洁的品格和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在借鉴异域文学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的 ,在众多的外国作家中 ,他与美国 19世纪前期的作家爱伦·坡在文学世界相遇 ,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死亡”这一主题 ,并在具体的艺术手法上有着某些相似之处 ,但其中又体现了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伊丽莎白&#183;白朗宁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浪漫主义女诗人,席慕容是20世纪台湾女诗人。她们均擅长于吟咏爱情,创作的爱情诗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和热爱。本文试从背景、思想、艺术等方面对这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女诗人的诗歌创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