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旨在从语用视角探讨隐喻的外显功能及其语用运作机制。全文由五部分组成:隐喻研究的总体发展和遗存缺憾;隐喻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隐喻进行定性、分类和功能性研究;隐喻(外显)功能的分类及其蕴涵;隐喻外显功能的语用运作机制;隐喻外显功能及其运作机制图示。通过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本文揭示出了隐喻外显功能的语用运作机制--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趋同!  相似文献   

2.
隐喻功能的探究局限于隐喻外显功能的分类和简论,隐喻内隐和模糊功能(包括外显功能)的语用运作机制还没有得到开发.隐喻的外显功能和内隐功能分别指隐喻意义和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趋同和趋异;在隐喻的模糊功能中,相关因子的惯常表现是:隐喻意义(明晰)- 隐喻含意(模糊/明晰)- 隐喻影像(模糊/明晰)- 情感(模糊/明晰)- 非言语信息(模糊).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是人类策略交际的重要语言资源,而且是实现策略社会交际不可或缺的语用策略。作为语言资源的隐喻和作为语用策略的隐喻的同效功能,研究成果颇多;但是作为语用策略的隐喻错配(异效)功能的研究还是个空白。本文通过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隐喻错配(异效)功能-隐喻意义和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以及非言语信息趋异-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隐喻外显功能的语用运作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是表面错配而内隐契合的有益于更有效交际的语言手段和策略;其分类可以理解为一个连续体,(准)固化隐喻和新创隐喻分别位于其两端,挣脱了相似性带来的困扰;隐喻的(外显)功能包括概念易及功能(认知功能)、语言促进功能(包括词汇/意念填充功能、经济功能、语篇(连贯)功能和表述增效(美学)功能)、情感功能、人际调适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可揭示出隐喻外显功能之间趋同一的语用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没有对非言语信息的内涵及其个别现象进行探讨;而是换了一个视角,把非言语信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并总结出了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非言语信息的三大交际功能:内隐功能,(外显)伴随功能和模糊功能。内隐功能包括信息功能、代言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支撑(外显)伴随功能的是同效功能和错配(异效)功能;而同效功能和错配功能又分别包含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增效功能和减效功能。这些功能的提出和研究对于开阔我们的(文化)视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批评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特殊的言语行动方式,批评的功能可以划分为外显/同效功能和内隐/非同效功能两大范畴。对于前者,示意言行和成事言行、情感和(陪伴示意言行的)非言语信息是趋同的关系;对于后者,示意言行和成事言行、情感和非言语信息是趋异的关系。批评的内隐/非同效功能包括了明批评实赞扬和明赞扬实批评两个次范畴。  相似文献   

7.
语用预设是一种重要的语用推论,其所具有的多重意义和价值已经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以情景喜剧《老友记》中隐喻话语为语料,分析了隐喻话语中的语用预设信息的获取、语用预设的特征以及语用预设在隐喻话语中的功能;阐述了语用预设是如何保证含有隐喻话语的交际顺利进行;探讨了语用预设是如何参与隐喻话语含意的推导并产生歧义、幽默等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非规约间接否定言语行为指形式和字面意义为肯定但含意和命题态度为否定的一种语用策略。以关联理论对意义的划分为标准,非规约间接否定言语行为可分为显义、预设和寓义三大类。显义包括指称指派类和命题意义类;预设包括语义预设类和语用预设类;寓义包括一般寓义类和弱寓义类。  相似文献   

9.
隐喻导引的策略交往所关涉的要素包括策略社会交往、顺应、关联和隐喻。策略社会交往是隐喻策略交往始终雏系的红线;顺应是策略社会交往得以成功的机制保障;无论是策略社会交往,还是非策略社会交往,都必须以关联为初衷,否则便是言不由衷,抑或是胡言乱语;隐喻是隐喻策略交往凭借并贯穿始终的语言资源和语用策略。融入合作的隐喻含意策略为隐喻含意的生成和推论提供了上限参照标准,比照其下限保障机制——隐喻含意策略准则便可对隐喻含意进行操控。  相似文献   

10.
隐喻含意的语用运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含意和意义模式的研究中,隐喻含意和隐喻含意模式的探讨是个空白.融入合作的隐喻含意策略为隐喻含意的生成和推论提供了上限参照标准,比照其下限保障机制--隐喻含意生成策略准则和隐喻含意推论策略准则,隐喻含意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操控.透过对融入合作的隐喻含意策略和隐喻含意策略准则的互动分析,隐喻含意的语用运作机制便可以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以英语称赞语及称赞语回应策略为载体,采用前-后测的实验设计考察了显性导引对我国高中生语用习得的影响。DCT问卷结果显示:显性导引促进了他们对Manes&Wolfson所提出的九种英语称赞句型的习得,并有效地改变了其英语称赞语宏观及微观策略的总体使用和分布。这表明了显性导引能加快语用习得速度,有利于我国高中生的语用发展。此外,还得出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自然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介词“论”来源于先秦动词“论”.动词“论”在先秦时期用在连动结构中,两汉时期“论”所在的连动结构主次动词分化明显,唐代“论”由动词引申出介词用法,宋代以后“论”的介词用法进一步扩展.连动结构是引发动词“论”语法化的句法环境,连动结构的句法环境加之连动结构中连词使用频率的递减趋势为动词“论”的语法化提供了条件.“论”由表示“议论、评论”的实词义到表示“以某种单位为准”的语法义的语法化过程中间经历了“衡量、评定”义的语义演变阶段.频率中“临界频率”的增加也是推动“论”语法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论”的句法功能变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而“论”发生语义演变致使语法意义产生的机制是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13.
评价是一个表达范畴,与句法、语义和语用都密切相关。评价意义可以通过词汇手段显性表达,也可以通过句法手段隐性表达。由于隐性表达比较隐蔽,对其进行发掘和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属于隐性评价的个案研究,论述了"不/没+VP1+等于+没/没有+VP2"构式的句法和语义、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化、构式的语用功能,发现该构式表达一个蕴含假设关系的主观等值命题,主观性非常强。构式由动词"等于"连接前后两项,语义重心在前,其构式义是主观推介和隐性评价的复合。该构式具有焦点凸显、广告宣传、施为导向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教语用”是在国际外语,第二语言教学界新兴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正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发展。本文先简要讨论等级词项的语用认知;然后着重分析等级含义认知实验对语用教学的启示,继而探讨怎样在课堂上教授语用知识、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作者介绍了两项(“隐性教学法”和“显性教学法”)具体的语用教学形式、内容和步骤,以说明教语用是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基于形容词的名词短语,是指将形容词转换成与其同根名词相关的名词性短语,主要涉及常用表达、特定表达、含隐喻意义表达和松散关系表达等四种强语势情况,本文通过举例、对比和分析等方法,论述了基于形容词的名词短语个性化的强语势表达特点,指出形容词与相关名词性短语之间语义上虽具相关性,但后者在表达程度上显然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