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网络传播自由及其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播自由及其规制是网络传播伦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揭示了网络传播自由的技术和文化背景,阐述了规制网络传播自由所引起的争论,探讨了网络传播自由的规制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狂轰滥炸的时代,精准的色彩表达是企业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脱颖而出,快速吸引消费者,并有效形成印象区隔,打破沟通障碍的利器。在社会化的传播背景下,企业通过色彩营销与网络互动传播平台的结合运用,能更好地实现与目标消费者的密切互动,从而将产品、品牌信息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受众,引起情绪共鸣,实现"吸睛"与"攻心"并进的双层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涌现与互动——网络传播表现与动力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传播自成为"炽热"的论域以来,一直被传统传播视野与理论所包围,网络传播中大量的"涌现"现象,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与研究方式层面的适应与变革.本文以历时维度的"涌现"现象和"互动"研究为论域,通过对理性与非理性传播的追问,分析了网络传播"涌现"现象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美丽中国"旨在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网络传播在中国对外传播格局中优势突出。在信息全球化和中国生态文明转向的历史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与生态发展内在契合的网络传播是"美丽中国"对外传播中影响范围最广、最有效的方式。当前,"美丽中国"对外网络传播重视自身网络平台利用,国外网络平台借助不足;重视信息发布,受众关注度不足;重视传播数量,内容关联度不足;重视传播过程,用户共鸣不足。重构"美丽中国"对外网络传播格局,应当着眼于提高网络影响力,实现"四个转型",提高对比度、改进表达方式,再造信源;实现"四个转变",提高触及率、增强信任度,再引信宿;实现"四个转向",提高曝光度和共鸣水平,重建信道。  相似文献   

5.
从传播学视域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作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信息流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以分为现实环境和拟态环境两个部分。网络拟态环境作为拟态环境的时代性产物,是网络对各种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其信息传播的广泛化、构建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主题的多变化、控制主体的大众化等特征分解和消融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中心性"、"主流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参与网络拟态环境的议程设置,加强对网络拟态环境的"把关",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来重构其在网络拟态环境中的传播效度。  相似文献   

6.
网络传播作为一个独立的与众不同的传播方式已崭露头角。社会学的渗透使传统传播学的领地在悄悄扩张。庞大的网民队伍奠定了网络传播的基石。网络传播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网络传播也引起了一些社会问题。信息发布权的分散对传统话语霸权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并随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模仿而迅速传播开来。本文以"土豪"、"吐槽"等最新流行语为语料,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两种流行和传播机制:基因型和表现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多数流行于传统报纸媒体的网络流行语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网络流行语纸媒传播的特点,并为纸媒中恰当使用网络流行语提供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加深我们对网络流行语纸媒传播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播的"多渠道"特性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传播需求。大学生在网上参与各种传播活动,从 总体看对其成长有正面价值,但也可能带来局部的负面影响。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传播的正面影响, 传播学界应当进一步加强网络传播的规律性研究,并加大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把关人”对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播的兴起,对"把关人"理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网络"把关人"的新特性在网络传播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有鉴于此,在对网络把关人和网络媒体公信力进行了界定的基础上,从信息把关的角度探讨了网络"把关人"对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影响,以期更好地发挥网络把关人的功能,促进网络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手机短信的突出表现使人们开始将其视为"第五媒体"。本文在否定这一说法的同时,分析了短信传播在基本特征方面与网络传播的一致性,并提出短信传播可以被视为网络传播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相似文献   

11.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重视数字出版。对数字出版与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关系界定不准会造成对数字出版理解的误区,影响数字出版的健康发展。通过解读数字出版及相近名词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的概念,分析"数字化""网络化""在线"等关键词后发现:存储数字信息的电子出版中,不具备网络传播特征者,不属于数字出版;数字出版中,不具备"在线"或"来自网络"特征者,不属于网络出版。  相似文献   

12.
通信与传播源于英文同一单词,是技术和电信产业的发展导致了两者的分离,形成分属人文和理工的两个行业.然而两者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相互依赖和促进的.在当前网络传播环境下,通信业与传播业互相渗透,分界已趋模糊.通信和计算机(C&C)与消费电子结合为3C,又与信息内容结合而趋向4C.4C是通信本意的回归,使通信产业链趋于完整.依赖媒介的传播在网络环境下也将发生巨变,从"传播者本位"经历"受众本位"后,终将跨入"传受一体"的门槛,传统的大众传媒理论也将受到挑战.信息时代需要文理兼修的复合型网络传播从业人员,高校应响应这种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网络交互式平台实现了"单一传播向整合传播","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的传播模式转变和广告资讯化的特点基础上,提出基于网络交互式平台的广告资讯化趋势所强调的问题不仅仅是广告信息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广告信息资源运作,并指出基于网络交互式平台的广告资讯化趋势分析,其最终意义就在于其对广告业转型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彝族文化网站是彝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的结合,是全方位地保存、传播、延续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论文考察了彝族文化网站发展现状,进而提出新媒介赋权与彝族文化网络传播的第一层面,即部分具有强烈民族主体意识与行动能力的彝族知识分子,自主运用网站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态来开辟彝族文化传播的网络空间。第二层面,彝族文化的网络传播要从"关门传播"转变为"面向主流的传播",逐渐发挥与主流社会对话的"桥梁"功能。只有这样,彝族文化网站才能通过与主流文化的互动交流,开拓族群认同的网络公共空间,进而彰显出彝族文化网络传播的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15.
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除了具有网络舆情共有的开放性、交互性、聚焦性、即时性等特点外,还具有反应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民族性、敏感性、政治性和跨境复杂性特征。其中,民族特性是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传播的突出特征之一。分析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指涉的民族特性,辨析边疆民族地区舆情传播的民族因素及其社会影响,是认识和引导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传播的一个新视域。要以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传播空间、传播主体、传播客体和舆情消减话语的民族特性作为重要参照,正视"民族特性"对于网络舆情的影响,采取切合民族社会实际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会和仿真时代语境下的谣言在其生成、传播以及带来的危害性等方面已经引起公共空间、媒介治理、司法立法等多方面的关注而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话题。本文借助巴尔特符号学"神话"理论,对秦火火微博谣言等典型个案进行剖解,试图探析符号学路径下网络谣言的生成机制与文本特征,同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减少网络谣言的负面影响,构建一个更和谐的网络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7.
网络传播中自律的主体有三重,分别为网民个体、网络服务提供者与内容提供者、网络传播行业组织。自律的三重主体分别对应着网络传播自律的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又各有其自律的原则及途径。三个层次的自律主体共同构成了"自律金字塔"。  相似文献   

18.
“沉默的螺旋”与网络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沉默的螺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通过对"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运用进行详细分析,得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时代不会沉没.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问题是风险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表征。网络时代风险传播突破了由政府通过传统大众媒介向公众传播的单项传播形式,变为了公众都可进行的双向传播,因而加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传播风险。对"康师傅馊水油"事件的网络传播特点分析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网络传播存在着传播源广泛、意见领袖作用强、政府反应速度偏慢,且舆情回落周期长短受舆情传播中其他声音影响等特征,因此在风险社会中,政府要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提高反应速度,建立与公众的有效沟通机制,加强权威发声权重,允许出现多方声音,以"引"代"堵",增强信息的对称性,从而增加公众对政府和大众媒体的信任度,使公众能理性的对待风险社会下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呈现出网络社会化的趋势,网民可以自由加入像"Facebook"、"人人"、"天涯"等各种虚拟社会网络。网络的兴起推动了传播的平民化,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口碑传播范围飞速增长、传播速度大大增加以及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对品牌资产和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