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美国影片《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励志片,影片的男主角ChrisGardner,是一个通过个人奋斗走向成功的典型形象。具有现实感,崇拜成功,肯定个人价值;坚信奋斗与追求的文化背景下的美式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盛卓静 《职业》2011,(35):125-125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小说的艺术价值。因此,塑造个性独特又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成了小说家的追求。许多经典小说都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支撑,如《阿Q正传》中可怜又可悲,惯于精神自慰的阿Q;《守财奴》中惜金如命的葛朗台;《红楼梦》中多愁善感、孤傲自尊的林黛玉;《三国演义》中多谋善断、忌妒孔明的周瑜;等等。这些经典的文学形象以其不可重复性显示"这一个"的独特,若说到爱慕虚荣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3.
严歌苓在《芳华》中塑造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活雷锋"刘峰这一人物形象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代"英雄人物"的经历遭遇。本文将围绕电影《芳华》中"活雷锋"刘峰一生的经历,分阶段分析刘峰这一"英雄"形象在《芳华》中的起伏变化,并由此探讨刘峰所代表的"英雄"形象以及其背后所隐射的英雄文化。  相似文献   

4.
从文艺复兴运动到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封建宗教神学日益衰落,人们的自我意识觉醒,开始追逐自身在尘世的权利和幸福。人们逐渐摆脱了中世纪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利己主义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人们热爱自己,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思想武器,在近代西方反封建神学斗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飘》是上个世纪的女性作家玛格丽特的重要的作品,通过对主人公郝思嘉的形象塑造将整部作品变得极具感染力,让全世界范围内的读者感受郝思嘉身上所独有的形象魅力。其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意志、坚强的品质和身处逆境却顽强不息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爱情的执著的追求。这一系列郝思嘉形象所包含的特质都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真实丰满,其通过选取独特的视角契合现代读者的心理状态、情感因素以及意识形态等,成功塑造了女主角郝思嘉的人物形象。并通过郝思嘉向读者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据此,本文将就郝思嘉这一人物的形象魅力进行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殷凤超 《现代妇女》2014,(8):293-294
《浮士德》既蕴涵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内容,又是一部形象的人生教科书,还是一部充满思辨的诗化哲学。浮士德一生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正是每个人追求人生幸福的旅程。  相似文献   

7.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代表作,路遥的文学创作生涯尽管不算很长,但是他的作品无论是从内容的丰富和感人的程度来看,都有一定的个人特质。本文主要基于《平凡的世界》,对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屠格涅夫的《阿霞》出版于1858年,常与《初恋》《春潮》集册出版,合称为爱的小说,因为在这些作品中都是以人类与自然,爱和幸福作为主题。但是《阿霞》其实是一个关于初恋的悲剧,从小说人物主要人物的塑造到作者个人的写作原型及经历,都决定了这场爱情无疾而终的必然性。本文即从多角度详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一家》《最蓝的眼睛》《个人的体验》三部小说中主人公所处的国家不同、身份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却在精神层面均表现出迷茫并渴望追求自由的特点。本论文将从主人公生活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以及时代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主人公迷茫的生活状态的成因,本论文认为三部小说的主人公尽管付出代价不同,但在精神层面上均获得了自由。  相似文献   

10.
《康熙来了》是台湾地区热门的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一向大胆犀利。节目追求娱乐效果为选题宗旨,话题设置大胆,开放,极尽所能地迎合观众对明星的窥探欲。本文从语言表达入手,对其话题、表达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阅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厄普代克的《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可以发现整体的故事情节存在相关性,但是在叙述视角、人物形象、主题意蕴等多方面厄普代克进行了大量全新的个人书写。本文将从《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叙述视角的转变、人物形象的颠覆、主题意蕴的升华这三个方面展开剖析,积极探求厄普代克对《哈姆雷特》这一经典文本重新书写的成果表现。  相似文献   

12.
台湾导演杨雅喆的电影《女朋友·男朋友》将一段同性异性三角恋情放置于一系列追求自由民主的学生运动的历史背景中,在爱情中探讨欲望与自由,本文从电影音乐角度阐释了作品爱与自由的青春主题.  相似文献   

13.
艾芜笔下的《一个女人的悲剧》这部作品塑造了周四嫂这个令人可悲可叹女性形象。本文主要对这部中短篇小说的主人公周四嫂进行一个简单的形象分析。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指出周四嫂可令我们进行女性形象分析的原因,进而切入正题;第二部分将会指出客观的历史原因对周四嫂女性形象的作用与意义;第三部分要把艾芜笔下的周四嫂与其他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异同;第四部分是从周四嫂的性格特征方面来浅析作者艾芜笔下的周四嫂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合理性;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将是全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王楚韵 《现代交际》2012,(10):74-75
哈代是维多利亚时期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远离尘嚣》是其代表作之一,他在书中描述的女主人公芭丝谢芭富于个性的形象深受读者喜爱。本文根据芭丝谢芭与三个追求者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她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做出努力的成长过程,运用女性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哈代在这个过程中反映出的女性意识和他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兴起的民权运动,引发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崛起。处于"边缘的边缘"地位的女性,开始加入到争取民主权力的社会大潮中来,以此来抗争种种强加于身的定型化偏见。在这一冲击下,当时的美国社会经历了一场"全面的社会、文化和根本价值观的危机"。苏珊·桑塔格在《火山恋人》中,塑造了凯瑟琳和埃玛两位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尽管她们都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但埃玛敢于摆脱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强调自我主体价值,大胆追求自由和爱情,体现了民权运动之后妇女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物形象作为形象广告片中最活跃的因子,对形象片能否成功意义重大。本文梳理总结了形象广告片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分析了人物形象在形象广告片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羽荣 《现代交际》2014,(12):80-80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成功塑造了一个追求平等、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并且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既定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世界,宣扬了女性的反抗意识和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18.
南希是《雾都孤儿》中的一个复杂的女性形象。这个人物形象的存在,并不能用好人与坏人来定义,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南希性格呈现出不同的倾向。以下,本文将以环境作为切入点,分析南希性格中的善与恶,希望能对狄更斯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约翰·密尔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是自由主义的拥护者之一。他在《论自由》一书中继承了边沁的功利主义自由观,明确提出“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去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只要我们不试图剥夺他人的这种自由,不试图阻碍他们取得这种自由的努力”,反对“多数人的暴政”,强调保证少数的自由的重要性。他的最终目的是从政治层面论证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的关系,站在维护个人自由的立场上来对抗社会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人们的思想和讨论自由。  相似文献   

20.
小说《飘》,主要是以美国内战为背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她是颠覆传统女性价值观的代言人,在她身上,集中了众多女性的优秀品质,从多角度表达了她对女权思想的理解。小说中的主人公追求事业、金钱和爱情,对于男权社会,有着不满和反抗。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究主人公女性意识的成因,为激励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塑造郝思嘉这一典型的形象,为女性们带来希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