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我心中的激动和喜悦! 不是因为我初次登上世界屋脊,进入西藏自治区辽阔的大地,沉迷于那具有无限魅力的高原景色;也不是因为我参观了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访问了那金碧辉煌的大昭寺,或者沿着象一条碧绿的玉带镶嵌在山谷间的雅鲁藏布江乘车疾驰;而是因为,我看到了170多万西藏人民在贯彻党中央对西藏  相似文献   

2.
不知为了什么,无论见识过多少美丽的城市,我却总是向往着那里。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只要有一丝机会,就想去看看那座神秘的小城。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此生若还有一件遗憾,那就是没有真正成为喀什的儿子。我说不清楚对喀什怀着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虽然它清晰地时时在我胸间涌涨。它不是嫉妒也不是后悔,它不是浪漫的幻想更不是梦,它只是一种因为觉察到“没有那样活过”而导致的深刻空虚。 十几年来我多少次写到喀什。近来我似乎觉得紧急,甚至提笔就只想写它。可是写了,出版了,对着苍白的文字,那是苍白的自己啊,我如怔似痴,心中久久漾…  相似文献   

3.
这两年在国外的生活,对我这个在家从不下厨的人来说是一种惩罚,我得自己做饭了.质量就不用说了,而且欧洲的食品调料也不齐全,也就是糊弄自己的胃罢了.再加上在法国学校吃了半年的法式饭以后--那实在不是我幻想中的法式大餐的味道,我确定我的味觉品位降到了此生的最低点,以至于有次回国和朋友游海南,旅行社安排的三餐都让我觉得美味无比.看着同伴们皱着眉头难以下咽的样子,我觉得他们很奇怪.当然,他们也觉得我很奇怪.  相似文献   

4.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的西北,有一个晶莹碧绿的翡翠般的山区小坝,名叫户腊撒.这里世代居住着勤劳勇敢的阿昌族人民.他们不仅擅长于种植与加工那橙黄沁香的烟草,制做与供应那美味可口的食品——米线,打制与销售那闻名遐迩的户撒刀;他们还发展了具有多种风格的民族传统节日. 在阿昌族的众多节日中,最隆重的是会街节.传说会街节是为迎接佛祖释迦牟尼每年6月15日到已故的母亲处尽孝道(即进洼),并于3个月后的9月15日返回人世(即出洼)而举行的.现在,会街节还发展了各种文娱、体育、游艺和商业贸易等活动,大大丰富了节日  相似文献   

5.
如果不是《大长今》的热映,我可能想不起朴素玉,毕竟这个名字已在我的生活中消失10年了;如果不是那一遍遍响起的“呜啦啦”的童谣,素玉的点滴兴许不会在我的脑海里如此鲜活……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素玉是女孩子,她从遥远的北国来到成都,成为我的邻居,带给我那段纯纯真真的友谊,值得我一生珍惜。  相似文献   

6.
“五·一”前夕,我父亲突然不行了。我拉着他那冰凉的双手,望着上面粗粗细细的血管和厚厚的老茧,难以克制的泪水夺眶而出……记得1967年知青下乡,我回到闽西上杭县才溪乡老家,叔叔拿着一根旧扁担,对我谈起了父亲:1913年3月,我父亲雷浩茂出生在一户贫苦的畲族农家。8岁他就成了财主家的放牛娃。12岁时,便用这根扁担挑起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叶     
愤怒的狗服装店经理吃完午餐回来,发现店员的手包上了绷带,没等他问,店员告诉他一个非常好的消息。“猜猜看发生什么事了,经理。”店员说,“我终于把那套一直压在这儿的难看透顶的西装卖出去了!”“不是那件粉红带蓝条的双排扣套装吧?那套衣服实在太可怕了!”  相似文献   

8.
春的话     
春,你好!我们还未迎接你,你却悄无声地来到。而严冬,我们早就发狠送它走,可它至今还有大量的存留。春说,其实你们早就欢迎过我,难道送冬不就是迎春,否定不就是肯定?大自然活生生,月份牌死板板。不是冬尽了我才来,也不是我来了它全消。这其间有一段共居,起初是它里有我,·那林间  相似文献   

9.
河头是个不足30户人家的景颇山寨,我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如今出来上学工作已经整整十年了,一直没回河头看过,河头如今变得怎样了呢? 年初,河头的几位乡亲和表哥到县城赶街,执意要我和他们回河头去看看,我便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和他们一起上了路。一路上几位乡亲和表哥不停地给我讲这讲那,在快进寨子的半山上,表哥指着路下的山田告诉我,那是他的责任田,靠洼子的那个鱼塘本来也是一坵秧田,因为老是被水冲,便干脆改成了鱼塘,塘里放着的埃及鲶鱼有的都一斤重了,不久就能放水卖鱼。田边一群牛正悠  相似文献   

10.
琼岛寻美     
我的双脚一踏上海南岛,就接受了风的拥抱,雨的亲吻.海南的风,热烈中裹着温馨;琼岛的雨,匆忙里含着柔情.这风,陪我漫步于芳香四溢的椰林,聆听万泉河边那委婉缠绵的歌声;这雨,托着浓郁的菠萝蜜的甘甜,伴我饱览五指山那超凡的气势.当我第一次来到"天涯海角"三亚的时候,我的心被海面上那一片片白哗哗的"珍珠"敲醉了,神思也叫那甜滋滋的清风吹得飘飘欲飞.凉丝丝的透着清香的雨点儿匆忙离去,使本来就清幽秀丽的三亚市更加灿烂明媚.呼吸着那  相似文献   

11.
我与叶梅相识很久了。在我的印象里,叶梅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然而,这一回,叶梅送我的却不是小说,而是一本由蒋子龙作序的散文集:《我的西兰卡普》。不怕叶梅骂我,初拿到这本书,我心淡然。小说家写散文是常有的事,但那常常是他  相似文献   

12.
<正>一今年1月,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灾害袭击了茶城古丈。我居住的那栋楼里住着三户人家,一户是我家,另外两户均为70多岁的老人,分别姓彭和姓田,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冰雪灾害到来的时候,两户老人的儿女们每天都要跟我通讯,询问老人们的情况,拜托我照顾好老人,我满口答应。  相似文献   

13.
旷野游思     
一股异香袭来,我惊喜中立刻想到你颈上的花环.那是我用采自心灵深谷的鲜花扎制而成.那花环因你而有了异香.那就是你的异香.此刻,我再扎一只花环,却只能一瓣一瓣扯下,轻轻放进水里,让她们漂向江心,随山间晚霞的红云,流到澜沧江畔寨前.那时,正赶上你竹楼飘出一缕晚炊的青烟.哦,那通往江边的小路还是绿草蒙茸并且缀满亮晶晶的露珠儿吗?你去江中洗浴,还把筒裙纱衣挂在棕榈树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到海南省三亚市的高峰乡时,黎族、苗族同胞热情欢迎我们.每到一户黎族人民的家里,好客的主人就用椰子、槟榔招待我们.那槟榔一嚼嘴就红,一吃人就醉.当地人是妇孺皆  相似文献   

15.
21年前,7月里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团部广场,一个四十五六岁模样的中年人喜滋滋地把我们十几个同学叫上他的马车,爽快地说:“团里把你们分给我啦!今天我特意拴了一挂最好最快的车来接你们.我姓金,以后就叫我老金好了.”这就是“金老歪”——我认识的第一个北大荒人. “金老歪”姓金名英浩.一听这名字就猜得出,准是朝鲜族人.我们所在的连队是一个汉、朝两族杂居的村庄,80多户人家中有近20户是朝鲜族.老金的家也在村里.他是主管农业生产的连长,又是我们200多知青的头儿.  相似文献   

16.
想念那头牛     
又一次在梦里见到了那头牛. 说起那头牛,我就会泪水打湿眼眶,常常梦里梦见它. 因为家里穷,我很小就开始放牛. 第一头牛块头很大, 可是拉车的力气很小,而且特别贪嘴,每次它只要一接近庄稼地, 我无论如何都拉不走它,为此我没少挨骂,经常对着它嚎啕大哭,心里恨它. 可喜的是因为它的恶习,我们几家终于决定卖了它重新买头牛.  相似文献   

17.
岜桑北麓,右江南岸,一个居住着120多户壮家人的村子——定西村,就是生我、养育我的家乡.我离开家乡已有30多年了。但家乡的音信不断传来。特别是近几年,我有机会多次回到家乡,看到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心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18.
<正>因为出了两本新书,几位老朋友要我请客。不是这一位出差,就是那一位生病住院,总是凑不齐。端午节才如愿以偿。我上街买酒时,发现处于合肥闹市区的卢江路上开了一家新店,专售湘泉酒厂生产的“酒鬼”。我因为曾给《湘泉之友》写过几篇文章,看到卢江路上  相似文献   

19.
我叫赵惠珍.22年前,我还是上海城里一个17岁的天真娇嫩的小姑娘;现在,我却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鄂伦春村妇.22年来,我把自己的汗水洒进黑龙江边的那片土地,把命运与那里善良勤劳的人们联在了一起.1969年,一声长长的汽笛,结束了我的少女梦,带着"两种准备"的"一颗红心",来到了在我心中既神奇又模糊的黑龙江.在偏远的逊克县,我平生第一次认识了麦苗、豆苗,第一次看到了黑龙江的流水.那成片成片的麦苗好绿好绿呀,比上海的大草坪不知要大多少倍;那滚滚的黑龙江水好清好清呀,比黄埔江的水还要清澈.那里的人们,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是  相似文献   

20.
距离     
年少的印象中,只有花开没有花谢.记得清晨绽开的第一朵鲜花,蘸着露,反映着阳光的七彩斑斓,总使我情不自禁地将鼻子深深地埋入花蕊中,而后,那朵花便会别在我的衣襟上,心中的喜悦为此而盈满……一、曾有过许多梦,美丽而缥渺一度觉得自己不是个凡夫俗子,一度觉得自己很是与众不同.于是,在未来的设计中,为自己绘就了一幅蓝图. 曾有一个幼稚纯真的梦.源于看了台湾作家的几部书,为其中凄美哀怨的故事所动,便想,将来会有那么一天,自己坐在一个温馨的室内,也写那些凄美哀怨的故事……这梦强烈而诱惑,使我为之神魂颠倒.告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