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乡村文化的价值重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指导,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这是乡村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和价值归依.为此,必须以理论创新来强化整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威,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人为本塑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文本权威,在乡村社会和农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中重塑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权威.并同时要打造重塑乡村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70年,经历了初步构建、曲折整合、拨乱反正、转型重塑、创新发展以及全面深化等不同发展阶段。回顾和审视70年建设历程,提炼和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些经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遵循;契合国家发展的中心工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原则;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取向;应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性;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夯实意识形态物质基础,提升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工作导向,彰显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性;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社会主义国际影响,寻求意识形态建设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给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另一方面也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在全球化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以民族文化为根本,加强主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将随着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及人们之间物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伴随着新世纪和谐社会的建构,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亦具有了时代的气息和内容。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及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因素决定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需要协调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观念多样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与具体表现形式等关系。  相似文献   

5.
红色旅游以主题鲜明的形式达到宣传和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目的,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红色旅游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红色旅游对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促进和推动,二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对红色旅游理论发展的指导和提升,三是两者在相互作用中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青年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突击队和生力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青年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伟大目标筑牢了强大精神支柱,凝聚了源源不断的青春伟力,保证了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百年历程证明,党对青年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必须坚持把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核心内容,必须坚持把做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必须坚持把共青团作为重要抓手,必须坚持把引导青年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奋斗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这些经验对做好新征程上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凝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春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深刻转型以及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都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了诸多方面的挑战,它要求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资源的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重视民众的利益诉求,增强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阵地;坚持与时俱进,扩大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坚持柔性的资源开发方式,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有机系统,这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健康的舆论环境,已成为当前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服务于经济基础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其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建设路径不断拓展和创新。系统考察党的三代领导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思想,对于当前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意识形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三个重要功能:明确建设方向,建构价值认同;整合利益冲突,协调社会关系;调控社会文化,形成前进合力.加强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应着重把握好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社会思想意识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坚持把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摆在首要位置;把握好继承创新民族传统文化与借鉴世界文化资源的关系,坚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重要手段;把握好科学发展与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坚持把促进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应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科学性、创新性,使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是学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阵地,然而,高校学报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重要性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高校学报意识形态建设的作用、必要性、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展开讨论。高校学报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意识形态与学术性的统一,坚持守正与创新,同时要加强学报队伍建设,这样,才能做到守土有责,保证国家安全,保持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理论和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相关关系与混杂性的凸显,海量信息与交换方式的多样化等替代了因果关系,弱化了精确性、客观性以及真理的唯一性,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模式和交往方式,消解了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不仅如此,大数据的应用促进了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各种自媒体的发展,为多元思潮、多元文化和多元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竞争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及其安全带来了很大挑战。认真研究大数据产生的影响,强化意识形态观念,利用大数据及各种新兴媒体与互联网,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和引领多元思潮、多元文化和多元意识形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与指导作用,为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是一项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新视阈下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社会思潮的冲击、新兴媒体的传播、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薄弱、学生自身意识形态的弱化等因素,使得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着"淡化"的危机。因此,必须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方法进行重构:注重价值取向引导,抵制西方多元化意识形态的隐形侵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大学生思想堡垒;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社会转型、体制创新、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变化及经济全球化等带来的诸多冲击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笔者从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性、合法性、必要性出发论述了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与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必须认真研究经济形态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特别是应该弄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这对于彻底坚持唯物史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任何社会都有符合自身社会本质和统治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社会亦应有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以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判断标准的阐述,对影响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因素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夯实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路径,以缓解社会矛盾与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最先尝试,其包含许多的价值观考量。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与鼎盛阶段、陷入僵化与困境的阶段和解构与溃败阶段。其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必须推动党内民主建设,并以党内民主推动社会民主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8.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内在要求党要牢牢掌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统领作用。这是我们党百年胜利辉煌的基本经验,是新时代的成功实践。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思想舆论网络阵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意识形态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反作用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一方面,继承经典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原理,这样才能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原质;另一方面,又要根据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泛娱乐主义在资本逻辑和受众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日益呈现出形式感官化、内容碎片化及价值虚无化等样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造成一定冲击。泛娱乐主义社会思潮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要义,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全面理解;以日常生活化的强势侵入为手段,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凝聚价值共识的作用;以“娱乐一切”为取向,干扰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同质化的批量生产为内容,妨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为应对泛娱乐主义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必须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作用,坚持其政治性、崇高性、主体性的培养原则,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根本方向,凝聚社会价值共识,培育社会公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