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明生 《民族论坛》2015,(2):57-61,65
文化产业园创建和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侗族文化产业生态园是文化产业园中一种形态。了解侗族文化产业生态园的概念、特征和可能性条件,以及侗族文化产业生态园的项目体系,结合侗族地区实际,提出侗族文化产业生态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 侗族的民间舞蹈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舞蹈艺术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侗族人民爱唱歌,也爱跳舞,所以,在侗乡有“饭养身,歌养心”,“耶求旺,舞助兴”之说。侗族民间舞蹈文化与侗族的其他艺术文化一样,是侗族人民为了再现自己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及满足人们对于美的爱好和追求而逐渐创造出来的艺术。它是侗族人民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就其起源和发展,民间流传的几种主要舞蹈及其独特的风格,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 侗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是侗族和其他民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侗族风俗习惯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构成了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侗族地域集中,语言相同,但因内部支系不同,表现在服饰上则呈现出多姿多彩、别具一格的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侗族服饰的分类、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识等方面的探讨,进一步弘扬侗族传统文化,促进侗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侗锦是侗族的文化传承,蕴含了民族传统文化,反映了同族人民文化心理,展示了侗人民的智慧,是侗族民俗文化的载体,是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体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侗锦的历史出发,来描述侗锦传统图案的特色,结合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与心理特征,来探讨侗锦传统图案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 侗族是古老的民族。侗族人民勤劳勇敢,擅长歌咏,以口为笔,以心为纸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侗乡素有“歌海”之称,“饭养身,歌养心”。吟咏歌唱,是侗族人民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侗锦是侗族的文化传承,蕴含了民族传统文化,反映了同族人民文化心理,展示了侗人民的智慧,是侗族民俗文化的载体,是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体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侗锦的历史出发,来描述侗锦传统图案的特色,结合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与心理特征,来探讨侗锦传统图案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桂北侗族的交际礼俗陈维刚(龙胜县文化局)广西北部的三江、龙胜、融水三县是侗族聚居地。自古以来,侗族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品德优良,民风淳厚,世人称道。近年来,侗乡秀美的风光和独特的风情,吸引着海内外学者、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为了使人们对侗族的传...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11,(8):6-6
8月2日,新晃侗学研究会第一个分会——新晃侗学研究会中寨镇分会正式挂牌。 中寨镇是新晃侗族人民聚居地之一,这里的人们讲侗语、唱侗歌,至今还存有“行歌坐夜”古风,但许多侗乡人民还没意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此次侗学研究会分会的成立为挖掘侗族文化,培养下一代讲侗语、唱侗歌、学侗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地处湘桂黔交界地区的三省坡脚下,居住着近300万侗族人民,千百年来,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本民族独有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以侗族建筑、侗族歌舞、侗族服饰、侗族饮食为代表的文化现象。这里蕴藏着丰富灿烂的侗族文化,它既是侗族历史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侗族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块"圣洁之地",更是侗族原生态旅游的一颗亮丽明珠。在侗乡,有寨必有鼓楼,有水必有福桥。尤以长廊式  相似文献   

10.
<正>8月2日,新晃侗学研究会第一个分会——新晃侗学研究会中寨镇分会正式挂牌。中寨镇是新晃侗族人民聚居地之一,这里的人们讲侗语、唱侗歌,至今还存有"行歌坐夜"古风,但许多侗乡人民还没意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此次侗学研究会分会的成立为挖掘侗族文化,培养下一代  相似文献   

11.
"卜拉"是普遍存在于侗族社会的以血缘为基础、地缘为纽带的一种拟制宗族。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侗族"卜拉"的概念、形成的历史根源、特征、社会功能、族群认同与民间自治、"卜拉"与"卜拉"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析,较为全面、深入地展示了卜拉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是人类对自己整体装扮的总称,也是塑造人的外观形象的重要手段。从美学观点看,服饰是人体穿着打扮后的一种形态,它通过人的体貌与服装及配饰的色彩、造型、款式、材料、质地的和谐组合而产生美感,达到审美国的。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因其聚族而居,山地的自然阻隔,文化、经济、习俗等方面与外界的差异,形成了侗族服饰的十分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内涵。 一、侗族服饰的外观造型 1.款式: 侗族服饰的外观造型,大多还留有古百越人“贯头左衽”“短袄攘卷”的特征。当然,也有接受外…  相似文献   

13.
"卜拉"是普遍存在于侗族社会的以血缘为基础、地缘为纽带的一种拟制宗族。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侗族"卜拉"的概念、形成的历史根源、特征、社会功能、族群认同与民间自治、"卜拉"与"卜拉"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析,较为全面、深入地展示了卜拉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侗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其中许多传统习俗与侗族人民的卫生保健、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婚后“不落夫家”、“踩生”习俗与妇幼保健 婚后“不落夫家”:侗族妇女在婚礼期间,夫妻不同房,新娘与伴娘同宿。最多在夫家住3天,即由夫家派好友将新娘送回娘家,待到逢年过节,或农事大忙,夫家可派人接新娘与新郎同房,但次日又返回娘家,这样时来时往,直至女方怀孕后,才迁往夫家。这就是侗族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 新娘有孕,这是一件大喜事,不但夫家来人接,女家也派人送,这时新娘一头挑着“稻…  相似文献   

15.
侗族雕床和雕房雕刻,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多姿多彩的侗族文化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与侗家人的生活紧密相连,透出侗家人对美的憧憬,闪烁着侗家人的智慧。雕床是侗族的一种雕刻艺术,有着鲜明的独特风格,是一件珍贵的工艺品。其工艺浩繁,需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因此...  相似文献   

16.
<正> 侗族传统文化是侗族人世代创造和传承下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而侗族传统文化的民族主体精神则是侗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所固有的一种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它始终是维系、协调和推动侗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反映着侗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和根本性格。侗族各种文化形态中的优秀文化传统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主体精神,具有多方面的要素和内容,笔者认为它至少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体现出来的“能动精神”。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能动性。这种精神广泛地含藏于侗族祖先的创世史诗、神话、传说、歌谣和民间故事之中。在侗  相似文献   

17.
<正> 侗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过去对侗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不多。如何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努力挖掘开发侗族地区资源,特别是侗族文化旅游资源,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建设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侗文化旅游区”,这是侗族地  相似文献   

18.
侗族,是一个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崇尚自然和谐、万物有灵信仰,农耕文明发展较早的民族。"饭养身,歌养心"的侗族人把歌舞视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产生了哆耶舞、芦笙舞、斗牛舞、薅秧鼓舞、羽毽舞、竹筒舞、咚咚推等在不同场景下表演的舞蹈。透过具有浓郁民族性的舞蹈,我们可以感受到侗族人民的智慧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同时这些烙印着民族基因的舞蹈也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以及审美观的改变而发生着变化。侗族舞蹈在传承和发展的同时如何把握民族性和现代审美之间的关系,成为推动侗族舞蹈发展的探路石。  相似文献   

19.
侗锦是侗族人民不可缺少的传统生活用品,是侗族服饰中具有标识性的符号。侗锦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图案丰富、民族特色鲜明,象征着侗族妇女的勤劳与智慧,承载着种族繁衍与民族兴旺的美好期盼,是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侗锦为例,着重分析侗锦图案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多元交融的特点,从族群之精神、民俗之载体、生活之愿景以及形式之语境四方面阐述其所蕴含的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正>吴文志:"构建湘黔桂三省坡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议已进展到申报阶段,这是包括三位侗族文化研究专家在内的广大同仁共同推动的结果。现在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实验区"定位问题,因为从字面上理解"实验区"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文化概念,那么它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呢?吴浩:自启动"实验区"申报工作以来,我也一直在思考它的定位问题。我想,就地理概念而言,它是指湘、黔、桂三省(区)的通道、靖州、三江、龙胜、黎平、从江、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