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转变观念,优化创新思维环境 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是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产生创新思维的优良环境. 1、变"教"为"引".传统教学观念是如何把知识向学生讲深讲透,让学生"听"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如何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内容,尽量不讲;跳一跳能获取的知识,少讲,难度较大的内容,也不能只听老师讲,而应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师生共同探究;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创设创新思维环境.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化学实验在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王凤鸣 《科学咨询》2003,(12):20-20
江总书记说:"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的位置.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这是深化语文教改,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呢?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充分发挥与提问有很大关系,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从问题开始.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教师即使了解学生接掌握知识的程度;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求知欲望;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现代思维科学认为为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正如爱因思坦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离开提问,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犹如纸上谈兵,水中捞月.所以,深入研究提问的艺术是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文教学的改革就应从培养创新人才这一视角去思考,多组织学生写假设作文、幻想作文、争论作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系统而有层次地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掌握规律等方法获取知识,提高创新思维,从旧中悟新,写出内容有特色,思想有深度,立意较新颖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人类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这一时代最具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可把思维分为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创造力的重要测量指标.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思考,从多角度去寻求问题的多种解答或提出新的见解,不受常规和旧的习惯的束缚,解答问题别具一格.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深研教材,挖掘教材中“发散”因素,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注重发散性提问,精心设计练习,多种形式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思维变得丰富,变得活跃.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创新才能的闪光年华,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培养和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0.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徐祖平 《科学咨询》2005,(14):43-44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教育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重要责任,数学课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培养意识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这种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3.
杨兴贵 《科学咨询》2009,(14):77-77
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指通过教育的引导者,即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品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程支明 《科学咨询》2006,(22):50-51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教学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创新思维的意义、作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5.
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利于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创新体现在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但世间万物的变化都是循序渐进的,如果盲目追求"高、大、全",势必会让"创新"步入死胡同.笔者认为,目前小学数学公开课中有三个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的规律.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学科之一,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变为可操作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白显余 《科学咨询》2003,(12):21-2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赋予素质教育新的要求.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今天,重庆市"创新学习实验研究"应运而生,在全国部分省市和香港特区部分中小学蓬勃开展起来.近三年来,各实验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更新教学思想,构建创新学习教学目标,探索创新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学科创新学习指导方法,编写创新学习教材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2002年,该课题被批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为了深化创新学习研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就当前而言,应尤其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周廷菊 《科学咨询》2004,(14):37-38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学校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课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紧扣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邓莉 《科学咨询》2009,(8):59-5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创新,科学才会进步,国家才能强盛,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基地的小学教育,更是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初步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指通过教育的引导者,即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品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那么我们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英语创新教育必须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