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危机。这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人类活动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理论,探索从根本上摆脱生态危机的途径。本文从生态伦理和生态美学的角度,提出了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并从历史根源和深层的文化根源上对造成人与生态伦理、生态美学相悖的诸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从对终极关怀的思索上提出人能做些什么的问题,进一步强调了必须从科学、道德、审美三者相统一的观点重新调整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学来源于生活这句话是文学创作者的座右铭,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更是至理名言。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作文写什么呢?要写出自己的经验,经验又必须深切,必须正确。这要从整个生活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道德理想源于善而流于恶。流变的原因何在 ?结果如何 ?我们从中又可以汲取些什么 ?文章认为 ,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应从全方位入手 ,道德只不过是其中一种 ;况且只有当道德既建立在现有社会基础之上 ,又反映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的时候才能作为引导人们达到某一特定境界的规范体系而为人们所普遍认同和践履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我在外婆的村庄里认识了一个孩子。他是一个哑巴,除此以外,跟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他甚至相当聪明、敏捷。乡亲们认为他实在太不幸了,他于是就在人们的同情和怜悯中生活,忘记自己能够干些什么,应该干些什么,结果真的成为一个不幸的人。前些日子,我又见到他,他的父母已经过世,他衣着破烂,蓬头垢面,表情痴呆,东家给他一个馒头,西家给他一瓢井水,饥一顿,饱一顿,寒暖无着,完全是在人们的施舍中苟且活着,一旦发生什么变故,他的生命真是难以保障。  相似文献   

5.
真理的问题在认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真理作为认识论的一个范畴,有其确定的、科学的含义。我们要回答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真理。因为,真理具有什么性质,不具有什么性质,这只能从真理本身来研究,而不能从真理以外的东西来推论。有的同志认为,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和运用要受到阶级立场的制约和影响,因此,真理就有阶级性。这种推论方法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因为这一推论的前提,充其量也只是说明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和运用有阶级性,即人们对真理的态度有阶级性,并不能由此得出真理本身有阶级性的结论。所以,我们的讨论,还是应当从真理本身的科学含义是什么开始。  相似文献   

6.
作文不仅是衡量一个人的思想、文化修养的价值标准,更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认识生活,进而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现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而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生活需要什么,我们就教给学生什么,可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却饱受诟病。从小学到初中,教师都给学生安排了系统的作文训练。许多学生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教育体制是如此引人注目,如此相异,而对其些人来说,又是如此的不祥,我们能从这种体制中学到些什么呢?首先,美国的许多教育改革者的时兴观点认为,我们从日本的教育实例中得不到什么帮助。例如,人们正在逐步将注意力放在一种适当的奖励制上,并根据工作效果的标准来衡量、奖赏和惩罚教师。这个观点是新经典功利主义的观点,其目的是使教育学科能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1月11日零时,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在全球网民的期盼中到来。淘宝24小时内销售额达到571亿元,其中无线端成交量占比42.6%,参与网民来自217个国家和地区。在十年前,这一天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时尚一点的年轻人会称它为"光棍节"。如今,它变成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购物狂欢节。这一切源于马云的坚持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如果要问过去十年,变化最大的行业是什么,相信大部分青年会脱口而出:互联网。更准确些,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变化,直接革新了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娱乐方式。由此而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与建立婚姻经济学的意义人类的两性关系以婚姻形态出现以后,人们就开始了对婚姻的认识。但在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基督敦的《圣经》关于古代婚姻家庭的认识与理论一直占有统治地位,直至19世纪的60年代,历史科学才揭开了对婚姻本质的研究。从此,关于婚姻问题的研究及其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然而,人类的婚姻制度和婚姻关系发展到今天,它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和产生的新问题却又迫使我们必须从传统的婚姻研究中走出来,不仅要拓宽婚姻研究的视野,而且要全方位、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与建立婚姻经济学的意义人类的两性关系以婚姻形态出现以后,人们就开始了对婚姻的认识,但在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基督教的《圣经》关于古代婚姻家庭的认识与理论一直占有统治地位,直至19世纪的60年代,历史科学才揭开了对婚姻本质的研究。从此,关于婚姻问题的研究及其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然而,人类的婚姻制度和婚姻关系发展到今天,它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和产生的新问题却又迫使我们必须从传统的婚姻研究中走出来,不仅要拓宽婚姻研究的视野,而且要全方位、  相似文献   

11.
判断靠句子才能表达,判断形式蕴藏在语句之中,从一定的语句可以分析出判断形式,但是,我们从一定的语句分析出一定的判断形式的依据是什么呢?或者说,一个句子的判断形式的确定取决于什么呢?对这个问题必须回答的理由在于:一方面,形式逻辑(指传统逻辑,下同)面临的首先是语句,而不是判断形式;另一方面,形式逻辑感兴趣的又首先是判断等逻辑形式,而不是语句,这就迫使逻辑学家要找出从语句形式过渡到判断形式的客观依据.本文试图证明:判断形式的确定归根到底取决于该判断的思想内容(或称思维内  相似文献   

12.
麻雯 《北京纪事》2015,(9):65-67
这是一个在快车道上奔走的时代,人们沉醉于智能手机带来的海量碎片信息,似乎再也难以静下心来欣赏些什么、谈论些什么。28岁的河北梆子演员张华眼神忧郁而又坚定。她目前就读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地方戏曲戏大专二年级。河北梆子作为一个小剧种,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尽管一路走来多有艰难寂寥,但她始终初心不改,依然深深眷恋着这门艺术。  相似文献   

13.
春节临近,在城市生活久了,常听人们说:现在的春节越过越没劲了。生活越过越好了,可是春节的过法似乎少了些什么。传统和现代该如何衔接,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这一期我们向大家展示寒冬腊月时期老南京老百姓的生活百态图,她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尘封的记忆、—份温暖。  相似文献   

14.
林夕 《可乐》2011,(3):10-10
四年前,我结束婚姻,成为单身女人,在离市中心不远的地方租了套公寓,搬进去,又买了些日常用品,以为万事大吉,可以开始新生活了。后来才知道,我想得太简单。选择单身,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你的生活中心就是自己,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想什么时候吃饭就什么时候吃饭,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只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最人性化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人们从熟知而并非真知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入手,就不同层次的主体在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已经做了什么,应该做些什么,还需要做些什么作一个清理和回顾,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历史的整体性分析可以得出,充分利用中央及政府的政策与倡导作用,充分发挥理论工作者的学科科研功能,理性地唤起民众的主体参与精神,是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6.
“理论是灰色,而生活之树则是常青的。”(歌德) 如果说理论必须随着生活的长河流动,那么我们的认识就不应当停滞不前。恩格斯曾经说过:“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不但迫使人  相似文献   

17.
……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莱辛《拉奥孔》一作为中国古典诗论中最重要的审美理想——境界,我们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一是对创作者而言,即如何通过一种手段,在诗中创造出某种境界;二是对观赏者而言,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途径获得对诗中的境界的理解,而这一点又往往被我们以往的理论所忽视(对此,我们将另文讨论)。同时,我们也只有弄清什么叫境界,它是怎样构成的等问题,才能对不同类型的境界作较为客观而合理的解释。就象我们並不能对所有的艺术品都用一个“美”字来概括一样,我们也不能用一个抽象  相似文献   

18.
当代艺术家正面临着一个历史性严峻的挑战:文艺正发生深刻的变革,从题材到形式,从观念到研究方法,出现了“全方位的跃动”。艺术如何超越那辉煌而又沉重的传统而走向未来。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也是一个痛苦与希望相交织的蝉蜕期。这一课题的挑战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绘画艺术这一“黑箱”,通过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分  相似文献   

19.
礼貌原则是人们语言交际中为保证交际的顺畅进行必须要遵守的语用原则,它能体现一个人的说话技巧。在会话过程中,我们经常运用到的接话技巧又无处不受到礼貌原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对劳动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制度等进改行革。这种深层次的改革涉及人们权力和利益的调整,也涉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观念的更新。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作为承保人,企图把个人和企业的所有风险都管起来,人们不必为就业、收入、住房、医疗等而担心,并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而现在对这些制度要进行改革,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和风险,在安定的生活中增添了几分危机感,有些人便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改革中逐渐消失了。那么,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深化改革与社会主义优越性是什么关系?通过改革,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进一步得到发挥,还是逐渐消失?本文想就这些现实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