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小平 《社区》2011,(32):21-21
1956年,萧乾担任《大公报·文艺副刊》主编,无论对作者还是读者,他都非常热忱、认真。有一次,《文艺副刊》发表了杨绛的作品,到发稿费时萧乾才得知,杨绛已随丈夫钱钟书去英国深造了。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采用文本分析之法,重点梳理张太雷的新闻活动,品评其新闻作品,旨在探究其新闻业绩。张太雷曾创办、主持我党《劳报》《先驱》《人民周刊》等近十种新闻报刊。在二十多种报刊上发表了一百余篇新闻作品,其中新闻评论最为出色。他重视报刊的宣传引导功能、提倡正确的新闻自由观、讲究报刊的经营管理等理念对我党新闻观的系统形成起了良好的奠基作用。张太雷堪称我党新闻事业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3.
天津版《大公报》抗战后创刊的的文学副刊《星期文艺》,沈从文、冯至、袁可嘉先后担任了这个副刊的编辑,编辑的权力使得"中国新诗派"的作品得以大量发表,"中国新诗派"由此得以发展壮大.本文在考据查证的基础上,从编辑人员构成、作品登载情况入手,还原这个副刊的历史真相,并提升其诗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我校中文系主任、孙光钊副教授,获日本山梨《日日新闻》国际漫画大赛特别奖——知事(省长)奖。1992年10月10日,山梨县天野知事和四川省付省长李伯勇出席了在成都举办的颁奖仪式,并为其授奖。《四川日报》和四川电视台作了报导。 孙先生自1958年中学时代就开始发表讽刺画作品,“文革”中曾为此受难。1976年他以漫画为武器,投入了讨罚“四人帮”的战斗。三中全会以后,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几十家报刊发表作品上千幅,四次入选国家级大型美展,1983年省美协为他和其它七位漫画家举办个人漫画联展,1988年有9件作品赴西德展出。  相似文献   

5.
本人有幸被《沈从文全集》的主编张兆和先生招邀为编委之一,承担了传记、诗和杂文两卷的编辑工作。趁《全集》第13卷,即“传记”卷行将面世之机,将本人在编辑过程中的一点想法记述如一下,以就正于广大读者。《沈从文全集·传记》卷,依作品发表的时间先后共收5个作品集,即《记胡也频》、《记丁玲》、《记丁玲续集》、《从文自传》、《从现实学习》。其中《记胡也频》最初分34次连载于1931年10—11月上海的《时报》上(前11次题为《诗人与小说家》,自12次始用《记胡也频》),1932年5月由上海光华书局结集出版。们已丁玲》和《记丁玲续…  相似文献   

6.
真正文学史意义上的京派散文是以沈从文、何其芳、李广田、萧乾、师陀、林徽因、吴伯箫等为代表的以纯散文创作为宗旨的作家群体。在其发展史上,大公报"文艺副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艺副刊"影响了京派散文的发展形态和变异,形成了京派散文作家队伍和京派散文的创作规范、散文美学,制约了京派散文的文体形式等,没有它,京派散文难以成派。而京派文学之其他刊物如《骆驼草》、《水星》、《文学杂志》等与京派散文同样休戚相关,它们与大公报"文艺副刊"一道共同生成了京派散文,由此系列报刊,大可管窥出京派散文的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O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O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O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O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8.
我最初认识李赛时,他是云南一个地区师专的青年教师,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诗歌作品。我欣喜地陆续读到了他在《诗刊》、《人民文学》上发表的诗。他的长诗《圣母》在1995年第9期《人民文学》刊出后.曾引起评论界的关注,被称为“具有史诗精神的佳作”更令人高兴的是,在教学岗位上的彝族青年诗人李春,不但学诗,也积极从事文学的研究和评论。1994年,我读到了他24万字的文学评论集《作家的艺术世界》(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集子中,既有大量研究和评论云南各民族老中青作家作品以及全省文学发展态势的文章,也有放…  相似文献   

9.
台湾著名作家墨人(张万熙)先生,初入社会时是从事新闻工作,初入文坛时是写诗。早在1940年他二十岁时,就发表了《希望》、《路》等新诗作品,于是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又在报刊上发表许多抒情短诗和长诗《赣州礼赞》、《锄奸队长》、《最后的胜利》等.墨人是写着诗抗日、写着诗离开故乡九江的。他的最早两部文学作品集便是诗歌《自由的火焰》和《哀祖国》。入台后,他才慢慢把文学兴趣转向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当然,他忘情不了诗歌,1980年又出版了一部诗集《山之礼赞》。他写新诗、写格律诗;不写中国传统诗词调研究专著,《全唐诗导的…  相似文献   

10.
<正> 沈从文先生逝世的时候,新华社于1988年5月19日发表记者郭邻春的文章,其中说:“历史跨进八十年代,沈从文与他的著作一道重返文坛.十余种作品的再版,使他在当代青年中以及在海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有几所大学要开展对他的研究,病榻上的沈老用歪歪扭扭的笔迹写下了三封信劝阻他们.……他写道:‘这与我所看重的,所珍视的完全不同.’中国现代文学史将怎样重新看待这位寂寞的作家?沈从文先生说过,让历史来作出评价吧.”《文艺报》1988年5月21日发表的记者贺绍俊的文章中也说: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不是基督徒,但他与《圣经》有不解之缘。上世纪20年代初他在北京寻找文学理想的那段艰难时光中最常阅读的两部书就是《史记》与《圣经》。那段时间的创作中,除直接以教会经历为题材的《蒙恩的孩子》等作品外,《月下》、《神巫之爱》等作品中也不乏基督教的祷词和喻象。沈从文1929年创作的《媚金·豹子与那羊》(以下简称《媚金》)与其他的苗族传奇一样,被人读解为“一对青年为了浪漫的爱情而牺牲的故事,颂扬了他们的坚贞不渝。”[1]沈从文生前曾多次感慨自己小说的不被人所理解:“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  相似文献   

12.
李恺心,原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兼党组书记,现为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青岛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青岛市对外文化友人联谊会会长,青岛市散文学会会长。他六十年代末开始学习国画、收藏和文学创作,是国内著名收藏家。藏品以中外奇石为主,多次在国家级展览中获大奖。国画作品在注重传统的同时,又溶入了时代精神,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作品多次在省以上报刊发表。《寒香图》入选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鹊之恋》获“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展”银奖。水墨梅花被世界多…  相似文献   

13.
老作家沈从文在20—40年代写过大量作品,其中《看虹录》和《摘星录》两篇小说在他全部著作中并非力作,但却同引起过不少争论而为他的研究者所瞩目。在北平解放前夕,沈从文不受国民党引诱,拒绝随同南逃。但就在这前后,他因写过《看虹录》和《摘星录》两篇作品,被一篇《斥反动文艺》的文章斥为“桃红色”作家,联系到他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期间发表过一些为文艺而文艺和中间路线的言论,进而被界定为“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作家。北平解放后,他因此惴瑞不安,一度自尽未遂,以后便告别文坛,转向了古文物的研究。经过30多…  相似文献   

14.
<正> 沈从文作品中使用了许多湘西方言,对此各家的看法不一.司马长风在所著《中国新文学史》中曾批评他“方言土腔难解”.自称湘西人的贺玉波,在《中国现代作家论》一书中对“在他的作品中,他总是用着他自己故乡的方言,或者苗族的方言,以及许多人难懂的成语,这也是我们所不满的”.美国人金介甫认为,“他早期在方言运用上或许分恣情,但抛弃这份遗产,等于是丢弃他家乡最可贵的贡献”(见《沈从文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地域色彩》,载1987年1月台湾《联合文学》沈从文专号).不过,过多的土语言方会妨碍作品与读者的沟通.我作为湘西人,在阅读他的作品时也因有不少方言看不懂,而不得不写信去问家乡的亲友.这份《注释》,就是根据我的回忆和家乡亲友的解答编写的,也许对其他阅读沈从文作品的人会有所帮助.由于年代久远,语言又有变化,回忆倘有不准确处,还希望得到家乡人的指正.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0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0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0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0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沈从文没有见过面,也没有书信往来。但从鲁迅的作品、书信和沈从文的文章中,我们发现,他们互有谈及的地方,从中可以了解鲁迅对沈从文的看法和沈从文对鲁迅的态度。 一九二四年,当沈从文在北京以休芸芸的笔名登上文坛时,中国文化新军的英勇旗手鲁迅正在北京战斗。次年七月十二日,鲁迅在给钱玄同的信中首次提到沈从文,说:“这一期《国语周刊》上的沈从文,就是休芸芸,他现在用了各种名字,玩各种玩意儿。”(《鲁迅书信集》第七一页)当时,沈从文正在贫困中挣扎,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用各种笔名写稿,鲁迅说他“玩各种玩意儿”,显然含有贬意。据陈漱渝在《鲁迅与丁玲》(一九八一年二月八日《湖南日报》)一文中  相似文献   

17.
《金陵瞭望》2009,(5):F0003-F0003
李树宁,南京市财政局农村财政管理局局长,南京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财政系统摄影分会会员,南京市公务员书画摄影家协会会员,南京市公务员摄影家协会会员;其摄影作品曾在《华东旅游报》等报刊上发表,并在“辉煌三十年魅力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机关干部职工摄影展等摄影比赛中我次获奖。  相似文献   

18.
新叶文学社     
《阅读与作文》2008,(5):F0002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于1999年8月成立了以校长陈志安为名誉社长、语文教师甘明星为总编辑、学生代表为主编的校园文学社团——“新叶文学社”。到目前为止,已吸收社员近万人,编印校报《二中周报》(现名《春晖报》)500余期,出版社刊《新叶(文学季刊)》36期,发表学生各类作品2500余篇。社员已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章一百多篇,有六十多人次获全国大奖,2006年9月和2007年10月,新叶文学社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教育杂志社举行的“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和“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两次荣获“全国优秀中学生文学社”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边城》是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享誉中外的一部小说名作。它创作于1933年秋到1934年春。最初连载于天津《国闻周报》第1卷第1期至第16期.1934年9月上海书店出版了单行本。曾先后收入作者自己的多种《选集》、《文集》以及现代作家的作品集中,并被翻译成多种外文文本流布于世界文坛。小说刊行至今的六十年间,其评论一直不断,新时期以来国内外的评论文章不胜枚举。本文就近十年来。域内的沈从文研究者在各种期刊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边城》的评论,加以爬梳、归纳与评骘,从而使读者对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文学史地位以及作家的创…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儿童文学创作评略邰宇沈从文于二、三十年代写下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儿童小说、儿童散文,也有儿童诗歌。他的这些作品清幽、淡雅、惹人喜爱。他以真挚的感情对儿童心理作了细腻的、准确的描绘,读之令人耳目一新。沈从文的儿童小说主要见于《沈从文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