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域开发政策是各级政府为了落实区域开发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开发、优化资源地域空间配置、协调国家和地方经济关系以及区域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而制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总和.在不同的经济阶段与条件下,不同区域的社会福利函数存在着差异,全国社会福利函数也存在着差异,中央政府区域开发政策目标选择也会发生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因为目标差异的存在,才导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选择不同的区域开发战略与区域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中国东、中、西部1996~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理论和模型首次分析了制度差异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制度差异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变量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全国和区域的制度差异对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全国和区域的人均GDP和开放存在相互因果关系.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建立可持续均衡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前,从贸易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文献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贸易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而有的学者则认为贸易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现实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贸易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的现象,也看到了一些地区因贸易而迅速崛起现象.文章研究发现,贸易是提高还是降低区域经济福利,取决于地区之间的相对特点.  相似文献   

4.
姚红卫 《四川省情》2007,(9):54-55,42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理区域在自然资源、气候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再加上历史基础和国家政策的倾斜等方面原因造成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按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进行区域划分,使所划分的经济区域既有相近的经济发展态势又在地理位置上紧密结合,这对国家和各地区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特色产业的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色产业的特点 1.地域性 地域性是特色产业的空间特征,特色产业的地域性是指特色产业总是依附于一定的空间地域.由于资源要素结构及配置过程的差别,不同区域的经济结构总是存在差异,区域差异是一种自然状态,是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一方面正是由于资源的地域专属性引致并强化了区域经济活动的专业分工与地域分工,促进了有别于其他区域的产品生产;另一方面,独特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组织方式是特色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些独特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管理组织方式往往植根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习俗之中.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现有文献资料看,中外学者对中小企业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文献相当丰富.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小企业的研究视野,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如大多数研究是从宏观层面进行的,抽出了不同区域环境差异对小企业发展的影响;有的仅从某个特定的区域如一个省、一个县去分析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无法解释不同区域之间小企业发展的效率差异;有的研究多是直观的描述性的分析,过多的集中在共性方面,很少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缺少深层次的定量分析和严密的实证经验.本文将主要运用定量的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小企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贡献作一个分析.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是经常存在的。就全国来说,东部、中部与西部三大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就江苏而言,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也有着较大差异。无疑,研究这种差异及其存在的原因,无论是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还是对制定区域经...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中存在的分析深度不足,或者分析指标越多效果越不理想的问题,展开研究,研究的实证对象为中国大陆地区的省(直辖市、自治区).首先,构建了自主分析的模型——奇异值模型,利用实证调研数据,从区域发展差异度的角度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了多指标分析,确定了六个不同发展层次的发展区域,找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在重新梳理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内涵基础上,首先构建包括海洋经济效益、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创新能力、海洋社会效益和政府支持度六个子系统的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值组合权重的TOPSIS模型对2010—2020年中国11个沿海省份的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其次,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收敛模型分析了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和收敛特征。研究表明: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以及六个子系统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区域总体差异、区域内(间)差异均呈扩大态势,南海地区内部差异最大,北海和南海地区的区域间差异最为明显,超密度贡献率是其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没有表现出σ收敛趋势,全国及三大沿海区域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海洋产业结构对全国、北海、南海地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的增长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翔 《统计与决策》2005,(13):70-71
一、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分析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状态和差异的指标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侧重点不同,其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同.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是人口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较,在一定区域内,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实现人口与经济的顺差增长,是区域经济步入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采用各省市的人均GDP指标作为主要分析工具,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趋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研究方法及应用文/刘兴远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基础、天赋资源、文化素质、市场发育程度等条件不同,因而在经济发展中必然存在着区域差异。全国东、中、西和我省苏南、苏中、苏北等经济地带之间,经...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方法与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在Walter Isard(1951)首开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区域经济空间联系的先河之前的经济研究中,一个广泛的假设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没有地域空间的差别.然而实际情况则是,不同地区的经济活动并非相同,而且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往往会影响另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正是由于不同区域间所存在的广泛的经济联系,使得区域经济研究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国家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我国2005-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信息经济指数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性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网络社会对我国东西部信息经济发展贡献的差异较大,对西部的贡献稍大于东部;在控制地区差异的条件下,网络社会指数会促使我国各省市区的信息经济以1.26%的速度收敛.因此,应进一步缩小三大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距;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而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1997~200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研究要素投入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物质资本以及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动态条件下市场成熟度、人文、制度等无法量化的因素对当期经济增长作用较大,从长期看能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水平,资本弹性下降,技术进步影响更为显著,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的说法并不能成立.从区域差异来看,不同要素投入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省域、六大区域和三大地带尺度,对我国2000-2015年入境旅游时序差异特征与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区域间绝对差异在逐步增大,相对差异在逐步减小;三大地带、六大区域及其内部省域之间的差异趋于收敛,区域内外发展不平衡逐步趋缓;不同尺度的地位差异性、空间聚集性,呈现“南下西进”的移动趋势及由沿海向内陆扩散的演化格局.  相似文献   

16.
熊启泉 《统计研究》1999,16(2):29-33
无论是分析城乡经济关系的变化,还是比较不同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真实水平;无论是对农村经济增长进行动态分析,还是对农村经济结构变迁进行实证考察,都必须找到一个能据以分析农村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和效益的总量指标,这个指标就是农村GDP。然而,迄今为止,国家...  相似文献   

17.
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这些因素对碳排放量的贡献也不同.文章通过区分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特征,构建省域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人均GDP、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外贸依存度、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中影响碳减排的因素效果是有差异的.从而,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应该选择何种汇率制度,是固定的还是灵活,或是某种中间汇率,一直都是金融经济学中长期争论不休的政策问题之一,也是国内外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的课题之一.纵观国内、国际金融经济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国家因为做出了错误的汇率抉择而不同程度地出现过经济金融危机,从而使飞速发展的经济出现了停滞的现象; 还有一些国家则因为在汇率制度的选择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导致目前经济的发展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9.
吉宏  杨太康  龙瑜 《统计与决策》2005,(15):103-104
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不仅是我国发展农业、振兴农村、致富农民的基点,也是托起城市、服务城镇居民的支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逐渐加剧,这种存在于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间、沿海与内陆间及各区域城乡间的不平衡,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环境约束.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及成因以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差异、实现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已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十分显著的国家,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本文运用SAS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差距、社会发展差距综合分析了区域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