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大任务,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而民主法治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缺乏政治文明,真正的社会和谐无法实现。不断探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文章结合当前时代特点,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等角度对政治文明建设做了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2.
党的领导权威资源是由党的思想权威、组织制度权威、领导体制权威、领导者个人威信及党的历史继承性权威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各要素既在生成党的领导权威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在相互联系中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结构特征。必须坚持用全面的、开放的、动态的观点,加强对党的领导权威资源的维护与开发,从而实现对党的领导权威资源的全面整合与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贺传胜 《理论界》2007,(5):27-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党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指构成社会各个要素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的社会,主要表现为人类身与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等。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谐社会的实现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需要社会各种要素的结合和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在众多的要素中,人的要素是最重要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诸多力量中,爱的力量是最不可估量的,具有精神灵魂的意义,是和谐社会的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从系统及其要素构成上建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学说新境界。从党的领导视角考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明确了党的领导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价值理念、原则立场,赋予新时代党的领导本质内涵,为新时代党的领导乃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种价值规定性制度,要发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效能,实现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化,还须着重推进党的战略定力建设,健全自我革命和自我纠错、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6.
王腾 《兰州学刊》2008,46(5):23-27
和谐社会有两种形态:自然的和谐及建构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构成要素有三个层面:个人自身的和谐,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人、集体、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价值的诉求关涉到“知本”价值、创新价值、财富价值和幸福价值四个方面。个人价值的诉求的结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不和谐,反过来,社会和谐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个人价值的实现最终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至善。  相似文献   

7.
民生政治的要义在于,满足人类自身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既是政治生活的基础和目的,又是政治体系的功能和职责所在.“民生-政治-民生”作为一条逻辑线索贯穿在中国共产党的每个历史进程之中.将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与中国民生实际相结合,顺应中国最广大人民的生活意愿,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理民生问题有效结合起来并灵活运用统筹兼顾的策略方法,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生政治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是独立于现实社会形态之外的抽象物,而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出发点。通过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分析可知,和谐社会的理论本质在于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价值诉求是和谐,而和谐价值诉求的基础和关键是法治和公平。其中,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和目的,法治和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的途径和手段,它们共同诠释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创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各方面都要协调行动的、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本文拟从民法的性质和基本原则方面入手,论述民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刘振华 《广西社会科学》2008,19(11):162-166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应正确把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本内涵,研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掌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警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性功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和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其必然选择;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其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充满活力、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大要素,这六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搞清六大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一种社会发展的目标选择模式,是一个由众多目标要素构成的、全面系统的有机体系。从和谐社会的内容上看,其目标要素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的和谐,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群体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和谐;从和谐社会的表现形式上看,其目标要素反映在两个层面:一是完善有效的社会和谐机制,二是有序稳健的社会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4.
科学构建绿色治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是县级政府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有效回应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正确选择。县级政府绿色治理体系,是指县级政府主导下多元治理主体实施绿色治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要素与要素关系总和。县级政府绿色治理体系主要由县级政府绿色治理环境、绿色治理主体、绿色治理客体、绿色治理行为和绿色治理质量等要素,按照“治理所处环境—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治理效果如何—治理所处环境”的逻辑关系构成。在内外动力作用下,县级政府绿色治理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遵循权力运行、平等交换、沟通合作、理性行为等逻辑,通过输入、互动、调节、输出、反馈等运行机制来提高运行质量并实现其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资本营运已经成为企业及其他各界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按照资本经营理论,企业实际上是各种资本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组织体,企业运行的全部目的就在于实现其资本价值的增值,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资本增...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可归纳为ABC模型,即情感、行为和认知三大要素。本文回顾了基于ABC模型的实证研究成果,指出厘清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盲目借用他人测量工具和只使用一种工具或方法。根据ABC模型,文化浸入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仕军 《齐鲁学刊》2000,3(2):67-69
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只属于外部动力,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根源在于人的需要与自然界不能满足的矛盾,直接动力是生产力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人的需要、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以及生产力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行政系统内部的经济要素、政治要素、文化要素和社会要素等处于一种相互和谐的状态.为此,可通过扩大就业与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政府、市场与公民良性互动机制,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形成和谐行政文化等,改进行政生态环境,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张伟 《晋阳学刊》2008,3(1):46-49
现实个人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核心,依据社会形态理论其生成史可以阐发为三种形态:群体形态的个人,独立形态的个人,自由形态的个人,三种形态的历史演绎构成了现实个人发展的内在逻辑。当代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表现为以物为基础的独立形态的个人,人的物化状态不可避免。物化状态的积极作用在于它是对群体形态个人的扬弃,对自由形态个人的基奠;其消极作用在于人以“物”而非“人”作为价值尺度,物质利益驱动使人对有限资源展开竞争而形成人际矛盾,而这一矛盾是引发社会种种不和谐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人际矛盾、实现入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着力点,其实现的根本途径在于民主、法治、道德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论“治吏”李淳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抓住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几个环节,下功夫解决“软、散、懒”问题和各种思想作风问题,对于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胜利实现,具有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