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上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继续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总方针,加强和完善民族地区经济管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繁荣问题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和人民富裕,是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和整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具有共同历史文化的民族实体在近代基本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族成为“国家民族”,由历史文化共同体发展为政治共同体。新中国的民族国家建设,政治上以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和民族区域自治为主要方式,经济上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手段,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传承保护各民族优秀文化为基本路径,既建设“全民一体”的中华民族,也建设内部文化结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这种路径与西方国家近现代民族国家建设路径有所不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注重把握“统”与“分”、“同”与“异”、“多元”与“一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民族关系是一个国家中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心理因素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社会性的联系。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它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并受到该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社会主义社会是各民族得到充分发展繁荣的历史时期,以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新型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各个民族,都各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民族服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是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的反映,具有各自的民族特点和艺术特色,体现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精湛造诣和独特风格,因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兴趣。 我国自秦、汉以来,便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互相交往,休戚相关,他们共同创造和发展了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各民族的文化毕竟还各自有其特点。表现在服饰方面,自然也是这样。每当节日来临之际,各民族男女老少穿起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光耀夺目,为我们可爱的民族大家庭增添了无限的春色。  相似文献   

5.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根源。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铲除了民族压迫的根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正确选择,也是史无前例的创举.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民族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发展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消除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和内容。实现我国各民族地区和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是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试论汉语中的国内民族语借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古国,各民族都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各民族间政治、经济上互相影响,文化上互相交流,必然产生在语言方面的互相学习、互相吸收。汉语和国内民族语互相借用的情况是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7.
一、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我们中华民族也不例外。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包括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凝聚在一起的统一的社会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虽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一个组成部分,却有着共同的利益,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有着共性。我们谈提高民族素质,主要是着眼于这种共性。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有许多长处和优点,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共同发展的祖国的经济文化,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和完整。中华民族富于革命传  相似文献   

8.
制度创新、民族心理、民族文化、法律及民族宗教和伦理等是制约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只有继续拆除影响创新和发展的体制上的藩篱、优化社会资本、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健全的法治体系和伦理基础、充分激发少数民族的创造力和精神动力 ,西部地区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各民族经济与文化才能走向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民族差异和民族发展差距的长期存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间的发展呈现出交融渗透和共同繁荣的趋势,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也在不断增多,但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这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也是我国制定宏观政策和长期规划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口现状严重超社会经济负荷,这给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很大困难。为了使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相协调。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人口的发展也很不适应,控制民族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是少数民族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结合各民族的特点和实际,发展民族经济,尽快地缩小和消除民族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进行民族经济的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当前民族经济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就教于从事民族经济研究的同志。  相似文献   

12.
孔子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延续、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斯大林论民族,认为一个民族不但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而且还有“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中华民族确实具有“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种“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有其经济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其与社会教育密切联系的思想基础。这种“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  相似文献   

13.
繁荣民族地区经济、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汉区之间的距离,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全国各兄弟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我们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也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以四川省的情况为依据,探讨少数民族聚居区与内地汉族聚居区接壤处的城镇(以上简称接壤处城镇)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期对繁荣民族地区经济有所补益于万一。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进程之中.文化对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民族复兴需要文化的支撑.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文化发展的状况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文化具有为民族复兴汇聚力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综合国力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筑主流文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民族经济研究,是社会主义时期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专题研究,是对少数民族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科学探索,属一门新兴的科学领域。我国民族经济研究,从对象上讲,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为核心。但从影响和意义上看,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共同进步繁荣大业,是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目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形势下,西部少数民族经济问题具有特殊性,表现在: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土司文学所反映的土司时期武陵山土家族地区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土司时期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所蕴含的国家意识、中华文化认同、家国情怀和开放包容精神等思想文化内涵,为解读武陵山土家族地区世代和谐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历史依据,也是土家族和中华各民族共同开疆拓土、共同书写历史、共同创造文化、共同培育精神的有力例证。土家族土司文学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了土家族土司文学的时代价值,反映了土司时期土家族地区乃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融入中华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和演进逻辑,是土家族文化研究的新发现,有助于推动各民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今天的56个族,是历史上众多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形成了整体上的认同和思想文化上的一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并赋于强烈的民族感情,上升为爱国、振兴中华民族的奋发向上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一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代创作实践的无数事实,都在不断地证明着一个科学的命题:中华民族的文学是由我国境内的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除汉族外,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虽然并不平衡,但他们也都各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创造,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丰富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库。多民族性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宪法的民族观应当呈现出多层次性,即主权民族、自决权民族和自治权民族.自宪法诞生以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属于"民族国家"的谱系,因此,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应当表述"民族"这一历史范畴.同样,无论当代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构成状况如何,都在一定程度和形式上建构着各自的主权民族.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已从实质意义上构建了主权民族--中华民族,但尚未从宪法上予以确认."中华民族"入宪的社会、法律和政治等基础已经具备,因此,为维护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保障国内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中华民族"入宪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而逐渐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之根本,是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现实驱动力。以中华民族发展的纵向脉络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以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及社会心理基础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并从现实出发来探讨其行动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民族"自为"的发展阶段,其特征为现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共知共觉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