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社会科学论坛》在学术评论、学术创新方面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包括对社会焦点问题深层次思考的文章,引起了全国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我们讨论《论坛》的提升和扩大影响,首先要根据我国的“刊情”和《论坛》的实情对于刊物的定位进行利弊权衡。目前《论坛》学术·思想·文化三块是保持不变还是向学术性方向靠拢或者兼及学术与普及,这是需要审慎考虑的问题,对此我没有调查,只是希望解决好再定位问题,这样就可能扩大《论坛》的生存空间、稳定和扩大读者群与作者群,我倾向于无论怎样的定位都需要在提高学术品位上多下功夫。我国社会科…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国内的学术评价普遍实行量化评价方式,包括学术成果数量统计和引文数量统计评价。但这种评价造成诸多不利后果,因而遭到来自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的口诛笔伐①。要解决这样的难题,我以为并非像某些学者所说的,对计量评价进行合理的修补就可以万事大吉,因为,正如亚里士多德谈论不公正所言,不公正不是邪恶的一部分,"而是整个邪恶。"②因此,要破解当下学术评价的难题,比较  相似文献   

3.
高校社科学报学术功能异化及其破解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社科学报以学术生产和传播为服务对象,其主要功能是传播先进学术研究成果并引导学术研究朝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近几年来,一些高校社科学报在履行其学术功能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表现为学报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学术之外.深入分析异化背后的原因,学术评价制度和与之配套的学术期刊评价制度过度量化和简单化是造成学报学术功能异化的制度原因.但从学报内部来看,以人为行动主体的学报自身没有坚守其学术性是学报学术功能异化的关键原因.以学术为本是高校社科学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4.
教学学术观念及其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学术是对传统学术内涵的极大丰富,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该转变观念,确定教学的学术性地位,通过建立正确的学术评价导向机制、构建教师终身教学的学习体系、深化教学学术研究等措施,来提升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庆社会科学》2009,(1):159-160
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童世骏认为:学术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根本目标,而一项成果是否真正属于创新,只有通过一个学术评价过程才能得到确认。但“创新”意味着与众不同,而“评价”要追求得到公认;公认的东西往往是常识,而创新的东西往往会被看成怪论,所以,学术创新与学术评价之间存在着矛盾。两者的矛盾如何解决?我的回答是:“好的”学术评价才能确认“真的”学术创新。真正的学术创新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研究者甲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肖峰 《学术界》2005,(1):72-78
在如何寻找合理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与指标的同时 ,还必须关注对学术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本文从社会建构的视野分析了学术评价的本质及其相关特点 ,指出要从积极的意义上视学术评价为一种社会建构 ,并且还要不局限于社会建构的视野 ,努力发掘非建构性的因素 ,同时对社会建构进行合理的再建构 ,通过各种努力来使学术评价向客观公正的目标趋近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评价处在一个特殊的现实环境之中,具体来说,包括资源紧缺的研究环境,重人情关系的社会文化,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范的缺失.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应该坚持学术评价的学术性,建立健全有关的学术研究规范、学术出版与论文发表规范、学术评价规范等一整套体系.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的民族学术正遭遇安全危机。由于学者们自身失当的学术行为使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学术语言、话语、资源、方式等被有意或无意地遮蔽、遗忘、遗弃,本土学术被西方学术侵蚀、殖民和置换,并遭遇严重的生态与生存危机。学术安全问题产生的诱因在于作为文化精英的学者在学术上的全面失语,这些失语行为和安全问题包括学术语言、学术话语、思维模式、写作范式、学术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又在整体上导致和加重了民族学术安全问题。学者的学术失语与文化大众的失语一起,共同引发了国家文化安全问题。要捍卫中国的学术安全与文化安全,必须着手推进中国学术的中国化。捍卫中国学术安全,不仅是对自身民族文化、学术负责,同时也是对世界、人类文化、学术承担责任,因而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本红 《河北学刊》2012,32(4):194-197
学术期刊是学术和学科建设的重要阵地,应以学术性作为编辑审稿工作的唯一标准。然而,在现有学术评价体制的影响下,这一工作受到了诸多非学术因素的消极干扰,如以作者身份的高低而非稿件质量的高低来取舍稿件。这一非学术性倾向直接影响了审稿的公正性,也削弱了编辑审稿活动的意义,是学术评价异化的一种反映,不利于学术研究的正常进行和健康发展。编辑应该强化责任意识,自觉克服心理因素,排除思维定势,提高学术判断力,重视学术新人的发现和扶持,从而有效发挥学术期刊在学术和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要认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紧迫性;讲学术道德,必须自觉树立学术自律意识,要从建立和完善学术规范、学术标准做起;讲学术规范,要从学术评价和学术批评做起,从学术单位自身做起。  相似文献   

11.
学术论著是学术创新的承载者."言人未言"与"言而有信"是由学术论著创新性本质规定的写作要求与人格要求.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学术问题产生于研究者对已有理论之间以及已有理论与实践现象之间矛盾的发现.学术问题在科学理论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离根本理论越近,创新力度越大,学术质量越高.批判建构式研究方式乃是与学术创新本质相吻合的创新性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曾振宇的反批评文章给予答复 ,以证《“前哲学概念”的“气论哲学研究”》一文对曾著《中国气论哲学研究》的批评并非“颠倒黑白”、“诬陷与中伤他人” ,亦非在曾书的“一些枝节的问题上大做文章”。按照曾书作者采自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说 ,否认“中国有哲学” ,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干范畴是遵循“原始思维”之“互渗律”的“前哲学概念” ,才真正会“导致中国本土哲学独创性文化品格的沦丧与西方文化权力话语的横行”。本文举证说明 ,曾书严重“曲解”或“篡改”了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观念》一文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郑东 《河北学刊》2005,25(2):27-30
学术发展既是一种稳固模态,更是一个递进、跃动过程。学术概念是跃动、迁移的,所以,对它的研究或描述就应当摈 弃凝固化思维。因为学术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相伴而生,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无限性特征,学术研究自然 也就永无止境。可以说,学术概念的跃动特质是与时俱进的理论诉求和学术凸显。学术的基本内涵是"学"与"术"的表述及其 关系阐释。学术是理论与实践、学理与方法的统一。学术的综合交融特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大批新学科的诞生。 正因为学术创造旨在实现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分化,从而成为促进学术及学科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强大动能。发现学术新 大陆、新亮点,需要不同学科、不同国家间学术思想的碰撞。学术的重要她位越来越显著地表现在学术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伴随 经济全球化,区域性的学术传统及学术价值认同将为脱胎于各种学术文明体系的全球文明所取代。中国学术必将要吸纳、融合 其他民族的学术文化,使之构成推动全球化学术进程的动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西方传统学术史记与比较研究入手,指出学术从20世纪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可为两个方面:一是体制化的进程取得重要进展;二是人文社会科学在不断的细化、分化与综合化。现在一些边缘性学科和新兴学科已经或者正在出现,即使是某些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也延伸出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领域,各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发生重叠和交叉的情况屡见不鲜。科学史证明,靠单一的学科来解决丰富多样的世界性问题与人类社会问题是行不通的,学术学科的交叉往往是创新思想的源泉。不断用科学质疑的科学精神去审视旧的科学与科学学术体系,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架构新的科学框架,尤其是引出大跨度与庞杂的重大交叉科学新思维,学术才能在凤凰涅中常青。  相似文献   

15.
学术自由是不少学者毕生追求和维护的理想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在王国维纪念碑碑文中写下“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历千万祀 ,与天壤而同久 ,共三光而永光”这一不朽名句 ,所表达的正是对学术自由之赞扬与向往。学者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学术自由 ,除因为学术自由是学者从事学术活动、探究客观真理的必要条件与保障外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 ,学术自由还是学术活动发展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学术不端与学术规范、学术管理对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学术失范、不端乃至学术腐败的事件不断出现,其中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越来越严重的学术评价过度症。学术规范建设方面的问题只是学术不端事件增多中很次要的原因。人们面对学术不端现象而见惯不怪,一方面意味着学术不端已经成为非常普遍、非常严重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人们面对学术不端现象已近乎无可奈何。导致学术不端的原因包括社会、管理界、学者自身等方面。治理学术不端也必须全社会、管理界、学者自身一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也谈学术规范、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俞吾金 《学术界》2002,(3):152-155
重视学术规范的建设乃是当代中国学人确立自觉的反省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但认为只要真正地发扬学术民主 ,就能克服学术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 ,这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错误的 ,学术民主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局限性并没有得到深入的反思和检讨 ;同时也忽略了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这两个概念之间的重大差别以及它们与学术规范之间的关系。只有真正把握学术规范、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这三个概念的确切含义 ,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学术活动 ,我国的学术活动才会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谷霁光先生的学术经历与学术个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谷霁光先生1907出生于湖南湘潭。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一年后转入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起,先后执教于南开大学、厦门大学。1945年11月开始,任国立中正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的前身)历史系教授、系主任。自此至1993年去世,在江西工作近五十年,许多重要论文,也有意识地放在江西的刊物发表,学界早已将其视为赣籍学者了。先生毕生从事中国兵制史和经济史的研究,以南北朝隋唐史为重点,代表作为《府兵制度考释》,至今仍代表该领域的最高水平。有关历史方面的论著和讲稿汇编为《谷霁光史学文库》(四卷160万字),1996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评价与学术评价散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期刊的评价有政治标准、业务标准、编辑标准和出版标准四个大项,学术评价(学术论文评鉴)有观点新、方法新和资料新三个要求,两者之间是互相涵盖的。但学术界普遍存在的"以刊取文"现象具有逻辑上的错误,使期刊评价、学术评价的功能发生了异化。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论,是当前学术界和学术期刊界都应当加倍重视的问题。当前,在学术风气、学术规范还存在诸多问题的背景下,学术评价和学术期刊评价工作只有走出功利的误区,才有可能回归其本源功能。  相似文献   

20.
按照学术规律推进学术期刊和学术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期刊在总体上,还是有不同程度,甚至显著的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的客观真理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公共品属性规定了这个领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本文论述了要按照学术规律推进学术期刊和学术事业的发展,对这三个方面的(或三个层面)的规律不可偏废,不能以一种特性排斥另一种特性,也不能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