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和西部大开发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抓住机遇,加快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从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好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推进的方向和重点以及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农业及农村开发令人困惑的一面,但是我国西部农业及农村的开发又是西部大开发不可回避的主题。积极探索我国西部农业及农村开发应以农村人观念开发、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高科技农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方面为突破口,努力实施西部农业及农村开发。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部地区工业化建设进程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西部地区工业化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在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迈向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时刻 ,西部地区工业化正面临着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鉴于此 ,西部地区应该借助西部大开发之机 ,实现新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是现代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集聚中心。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也是指人口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伴随城市化进程,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与城市化进程是并行不悖的。这里的问题是,西部地区城市化道路如何选择?笔者认为应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别于东部地区,走培育中心城市带动小城镇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促进西部农村工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优化 ,推进西部农村工业化进程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要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要开发、利用高新技术 ,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优化 ;推动西部农业的发展是西部农村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 ,大力调整西部的农业结构 ,发展西部的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6.
试论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西部地区则滞后于东部发达地区。改变西部城市化落后状况的关键 ,就是要依托现有区域中心城市 ,在不断提高西部农村工业化程度的基础上 ,选择适合西部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小城镇 ,提高西部农村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 ;是立足现实 ,扩大国内需求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目前 ,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而个体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否在西部地区蓬勃发展 ,既关系到西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又关系到西部经济的繁荣和西部开发伟业的成功。西部大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找准其突破口很关键 ,由此 ,本文提出要把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振兴西部经济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财政体制创新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薇 《学术探索》2004,(6):36-38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新的发展观的确立 ,当前 ,除要进一步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的各项财政政策措施以外 ,还需要在实践中对西部大开发的财政政策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同时 ,西部地区要以财政体制改革为突破口 ,创造好的环境 ,吸引人才 ,吸引投资 ,加快发展 ,尽快缩小与东部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范围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面临着程度不同的区域发展问题。目前,中国西部地区发展仍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工业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至6个百分点,工业产值占全国的份额仅为10%左右,这与占全国56%的国土面积和23%的人口比例很不相称。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其意义就在于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实现西部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我们有必要对国外开发不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归纳总结,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特别是新疆自身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禀赋较高,以资源为依托的材料产业在西部地区工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依托西部大开发的契机,西部地区以发展新材料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严红  王代敬 《兰州学刊》2003,(4):98-100
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往往依据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理论 ,但是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和后发优势陷阱。要走出陷阱 ,必须以工业化为重点 ,发展西部特色产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西部地区工业化过程中 ,应以信息资源的生产为突破口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才能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99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 ,揭开了西部地区工业化的新篇章。过去 50年西部工业的发展 ,既为今后大开发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更以其曲折的历程从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成为今后大开发中探寻以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加快推进西部工业化、现代化的宝贵启迪。  一、崎岖的    历程   1、旧中国的遗产。 1 949年以前 ,中国工业不仅规模小 ,工业门类残缺不全、技术水平低 ,在地区分布上亦深深打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烙印 ,70 %以上的工业和近代交通设施偏集于东部沿海地带的几个城市 ,面积占全国 56% ,…  相似文献   

13.
张春梅 《阴山学刊》2008,21(4):23-29
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既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21世纪西部大开发的主题。极化效应不足是西部工业增长的主要障碍因素。西部应以发展极理论的非均衡发展作为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以发展极为核心实现西部工业增长路径的重构是推动西部工业全面增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先后采取了“均衡布局”、“沿海优先”和“西部大开发”三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三种战略一脉相承 ,可以看作是西部开发的三个战略步骤 :“均衡布局”战略奠定了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沿海优先”战略为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在技术和财力上提供了可靠保证 ;“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直接投资的力度 ,而且提出了一整套全新的开发思路 ,其必将给西部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工业化的路径选择(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放前西部地区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西部地区的工业化从“一五”时期开始起步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 ,虽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但仍与西部开发的目标有巨大差距 ,需要继续推进。围绕西部工业化的道路问题 ,学术界提出了多种发展思路 ,主要有轻工业优先发展论、重工业优先发展论、多元工业化论、乡镇企业论、点轴工业化论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关键的第一步。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确立必须从西部实际出发 ,借鉴东部发展的经验 ,遵循立足当地实际 ,放眼未来的原则。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四个方面 ,是西部大开发首要的关键的环节 ,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四川宜宾与江苏太仓和上海青浦的比较,可以看出,内地农村经济的主要特征为社会行业与职业集中于种养业;家庭生产的共同经营部分多而个体收入少;收入集中于种养业方面;主业生产的自我消费部分大而商业部分少.农村经济从自给自足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主要途径有工业化模式和专业化模式.由于条件限制,西部地区农村较宜于选择专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提高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西部地区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应该遵循城市化发展的规律 ,符合西部的实际 ,分别从培育城市的角度、从地区非均衡发展的角度、从因地制宜发展的角度出发 ,具体分析研究 ,才能做出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开发才能具有实际效益 ,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东西部地区的实际差距入手 ,提出正确选择开发西部的几个切入点 ,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是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方面作用显著。但不可否认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引进技术难、管理经验不足 ,举步维艰。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是确定正确的市场定位 ,抓住机会 ,避开威胁。探索此类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模式 ,为民族地区中小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传输 ,显得十分必要。一、主动对接西部大开发的突破口与着力点“十五”时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准备和启动阶段 ,民族地区的中小企业 ,首先要与“大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