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战略共识。它力图打破历史上"国强必霸"和对抗冲突的定式,探索世界大国和谐共处的新路径。在中美建交35年的历史中,中美关系曾有过"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性合作关系"等不同定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则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思维和新模式。亚太地区是中美国家利益高度汇聚、交往最密切的地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有助于加强中美战略互信,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亚太地区的发展与繁荣,实现中美两个大国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2.
正编者按:美国提出的"重返亚太"战略并非一个纯军事行动,也带有诸多目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目前中美之间交流的一个主要依据,尽管南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不断,但这不会对中美关系产生颠覆性影响,摆在中美两国面前的迫切问题是如何让太平洋地区稳定下来。有鉴于此,本刊特约请刘清才教授撰写并指导而成一组专题讨论文章,旨在希望通过对美国及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安全和文化战略的分析,给  相似文献   

3.
中美关系发展中出现分歧、矛盾甚至冲突增加,是由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的,是两个大国关系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正常反映,也是霸权国与崛起国权势转移的必然结果,因而是真实的国家关系体现。全方位、多视角、理性地分析、考察双边关系发展的历史、现状、态势、特点,以及中美关系在所有大国双边关系中的成熟性,中美战略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景是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美两国的气候战略和政策,探寻中美双方在多边和双边领域加强政策协调,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和机制改革,提高全球气候治理的效率;促进中美双方加快向低碳转型,构建气候变化中美合作共赢关系。中国可以新兴国家的身份承担国际气候治理的责任,确定和承诺到2050年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0%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把限煤、煤炭清洁化利用作为中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治理雾霾污染的突破口。美国气候变化战略表现出摇摆性、外部性、双重性特征,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原因。美国的能源革命,既为实现美国气候治理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保证了国家能源安全,也成为美国地缘政治中的一张王牌。 确立“效率与公平并重、权利和责任并重、合作治理与自主行动并重”为协调和处理气候变化中美双边和多边关系的共同行为规范和准则。把大国治理带动全球治理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架构作为提高气候治理效率和联合国主导下的气候治理国际架构的补充机制,中美应在气候治理中发挥更重要的大国引领作用。把节能、环保、低碳协同推进机制,新能源开发促进机制,碳排放权交易等作为中美气候变化合作共赢的优先领域。中美气候变化合作共赢新型关系的建立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供经验和路径支持。  相似文献   

5.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两国在现实的国际战略中有许多利益交汇点,因而旨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历史文化传统、国际战略取向等许多方面又都存在着根本性差异,尤其是美国对于中国的崛起抱有极大的戒心,因此中美关系又是当今世界最为动荡不安的双边关系之一。正是中美两国战略上的这些异同决定了中美之间既合作又斗争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中美军事关系是两国关系中最敏感的区域,良好的军事关系对两国整体关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两国军事领域摩擦不断,险象环生,凸显了中美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不足.双方只有加强军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并完善双边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才能有效提高危机管理水平,促进亚太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中美两国权力和利益的分配结构及其关系决定了中美战略安全关系在内容上表现为两国在安全领域中的不平衡相互依赖。通过研究中美两国问围绕各自的长远性、根本性目标和核心安全利益而产生的针对对方的政策措施及其互动,论述了乔治·布什政府对中国实施“融入战略”的理论与实践情况,提出了中国对美政策的反馈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东 《南方论刊》2012,(9):27-29,26
在中美经贸关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尽管中美两国领导多次重申中美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均表示致力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既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也有利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中美间政治、经济、战略互信还未真正建立,在国际利益格局不断转换的情况下,中美经贸博弈既是国家利益的体现,也是政治、经济、战略互信缺失的反映。显然,在当前国际利益格局转换以及"中国因素"凸显的态势下,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还需要建立必要的政治、经济、战略互信来支撑。此外,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如何看待和应对美日益强硬的、带有浓厚保护主义色彩的对华贸易政策倾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策性研究,更大限度地维护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确保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国际体系的两个突出特征是美国霸权主导的单极世界与中国的迅速发展。中美两国在当前的国际体系中既存在着结构上的战略矛盾,但由于美国霸权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中国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国内面临的种种困难,特别是中国经济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又使得两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至于演变成为无法控制的大规模冲突。由于中美关系之间这种矛盾与合作并存的复杂性,两国关系近年来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周期性的起伏不定的突出特点。从近期来看,中美两国在各自的核心利益上并不存在根本冲突;从长远来看,中美两国避免冲突、加强合作符合各自的国家利益;同时,国际政治中权力本质的变化也将改变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的变动必然导致大国之间发生冲突的传统认识;另外,外交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和平方式促进两国各自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中日作为东亚地区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在两国关系处于“外交冷淡”的今天,需要明确两国共同的战略利益以及可能发生的冲突。中日两国“永不再战”、和平共处;互利互惠、共图繁荣;确保亚太和平与稳定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是两国共同的战略利益,是两国合作的战略基础。而大国志向诱发的战略猜疑、安全战略调整引发的战略警觉、国民中不信任情绪的扩散则可能导致冲突。如何把握和扩大两国间的共同利益,增信释疑、求同存异,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化解两国间可能的冲突,是保障两国关系取得积极平稳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战争后的国际战略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美国的单极霸权主义表现了强烈的进攻性,世界多极化受阻;大国关系的调整进一步深化,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的新的战略态势;中美之间的战略需求更趋平衡,中国赢得宝贵的战略喘息期。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应审时度势,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自己;要以新安全观为指导,保持中美等大国关系的稳定,努力建立良好的周边关系;要适应新军事变革形势,加强战略力量建设,妥善应对任何可能的突发事变,确保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中美印三国之间的互动日益加强。中美印关系是对世界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大国关系,认识和研究中美印三边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探讨了其中一国因素如何影响其他两国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中美印三边关系如何互动,并由此得出三边互动关系中存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美作为全球性贸易大国,具有深厚的互补性基础。两国贸易互利双赢,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美国是发达经济体,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高技术资源禀赋丰富;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处于传统产业结构向现代化产业的深度转型进程中。大国贸易的互补性是中美贸易战略合作的重要支撑。当前,全球经贸复苏曲折,两国可进一步发挥产品贸易结构互补潜力,拓展市场合作空间,破解经贸“脱钩”论,共同增进两国和世界人民福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越南山水相连,利益与共,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发展新型“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关系,对于解决南海争端、消减反台独斗争的后顾之忧、淡化东盟国家的“中国威胁论”、打破美国对我遏制的战略图谋以及拓展社会主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巩固我国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和维护有利的战略机遇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推进中越“四好”关系发展,必须淡化大国意识,确立平等理念;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从现实出发,和平化解南海争端;加强两国全面、多边的合作,特别是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密切两党之间高层交往,深化治党治国经验交流,共同构建睦邻友好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美之间的战略结构性矛盾,注定两国的关系,特别是合作关系,是脆弱的,而两国的博弈也注定是趋于零和的。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得两国间威胁认知进一步复杂化,这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冲突危险的可能性。中国的和平发展、中美关系的乐观预期,不仅是目前官方所宣称的中国国家战略,更应成为国内相关学者自觉秉持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6.
克林顿总统推动美中关系走向建设性战略伙伴冷战结束后如何处理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处理各自的双边关系和国际关系中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问题。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中美关系出现曲折,美国对中国实行了制裁和遏制政策,克林顿1993年入主白宫后,逐步调整美中战略关系。自1993年11月起,中美两国主要领导人多次会晤,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逐步取得了共识,指导中美两国关系逐步走了改善与发展的道路。1993年11月19日在西雅图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克林顿总统首次会晤了江泽民主席。双方认为,“处理中美关系应该放在世界范围内来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冷战的结束,中美之间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失去了原有的战略基础。但是,中美对世界稳定的共同期待、中美之间的军事关系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阶段以后,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在以全球化为特征,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中美关系成为一种内容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的相互依存与竞争的关系,在军事领域也一样。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两军之间只有加深了解,增进互信,才能克服。影响两国军事关系的不利因素,避免两军的对抗和冲突。  相似文献   

18.
中美关系作为重要的大国关系,无论从地区层面还是国际层面都极大地影响着国际政治的稳定与发展。研究中美关系固然要从不同的意识形态、各自的战略追求、相互的经济合作等方面来着手,但更应该看到,中美都是世界体系的一员,两国的政策取向都是由其在世界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了解世界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运动与变化,是认识当代中美关系的冲突与合作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9.
辛懿 《学术探索》2014,(12):33-37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是中国对美公共外交实践的重要背景,公共外交是中国开展对美外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结合对美公共外交实践现状,并以孔子学院、媒体为例,开展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背景下的对美公共外交作用的分析。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积极推进与落实,对于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9,(9):82-93
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中国向世界贸易大国迈进中,中美战略性贸易关系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在美方"新重商主义"的影响下,中美贸易演化关系进入了极具挑战性的新阶段。回顾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化历史,美国"重商主义"政策理念具有200多年的发展渊源。客观而言,特朗普政府的"新重商主义"深刻反映了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特征与历史继承性。在了解中美贸易关系演化特征与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基于均衡效应理论模型分析美国"新重商主义"背景下中美贸易进口税赋的政策效应,研究表明中美若实施以邻为壑的贸易税赋政策,对两国贸易福利会产生负面的冲击影响。因此,针对全球经贸新形势,应摈弃"新重商主义"思维,按照互利共赢原则深化中美大国间贸易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