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有自己异于西洋古典文艺批评的特色。西方的批评特点是系统性、分析性强,将某一作品或某一文学现象分成许多细部,抽出例证加以演绎说明,把具体感性的形象描写演化为抽象系统理论的阐述,在逐步的分析中总结组织出不同作品及文学现象的特色规律。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作品,缺乏西方那种系统论述的专著,批评理论大多散见于各种选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数理批评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数理批评"是一种涉及古今中外文学的批评理论.这一批评实践自<易传>开其先河,战国、秦汉以至六朝间多在作者自序中有所涉及.而客观的研究评论,以至学术上的争议,至东汉后期已经发生,此后不绝如缕,至20世纪下半叶因"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真正独立的与附庸于人类学、神秘数字研究的文学批评得以勃兴和壮大.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理论被正式提出并首次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而研究的实践正在迅速扩大与深入中.这是一原创性和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新理论,亟待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刘明华先生主持的项目成果<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阐释>(以下简称<阐释>)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蕴含着清晰而又浓郁的文化意识,著者以自由灵动、充盈和充满悟性的方式阐释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形态研究的基本思路文学批评形态研究,是借鉴形态学的观念与方法,对文学批评的系统结构及历史形态进行描述与分析。美国当代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一著,可以看作是西方文学批评形态研究的一个典范。该著首先提出文学四要素即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并以一作品”为轴心,建立起艺术批评的诸座标,这个座标即可看作是文学批评的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区分出文学批评的四种基本形态,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一。这一文学批评理论,对于考察分析西方文学批评的历史形…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学具有不同的传统。西方文学重叙事和写实,中国文学重抒情和写意。抒情传统加强了中国古代文学以情动人的力量和诗情画意之美,体现了文学是作者感情的自由展现的本质;写意传统造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简洁精炼和含蓄隽永、生动传神之美。中国古代文学的抒情写意传统表现了它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宏观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宽 《中州学刊》2003,3(4):60-64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可以概括为八点 ,即载道、教化、救世、哀民、崇义、养性、言情、尚美。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文学传统 ,认识中国文学传统所表现与折射出来的民族精神 ,对于当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转换的结果。这种转换代相沿传 ,中国文学就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就古代文学而言 ,形成了文以明道、忧患意识和话语蕴藉的独特传统 ,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带动了中国文学由古代向现代的脱胎换骨般的彻底转换 ,作为一次伟大的文学实验 ,它使得中国文学在转型中获得了时代性、经典性、世界性。  相似文献   

8.
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对作品的解读实际上就是批评者构建意义系统的过程。这一系统是个复杂而丰富的认知—判断体系。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突出地体现了这种系统型思维。就横向而言,它把文学作品同其他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产品联系起来,把文学活动同其他人类活动联系起来;就纵向看,它把文学作品看成是历史系统和意义系统的统一:作为历史的系统,它特别重视作品间的相互传承和影响;作为意义系统,它重视文本内部的多层象征和隐喻。纵向的系统型思维对作品的解读路径又分为上位路径和下位路径两种取向;上位取向服从于比它更上一层系统的规律;下位取向主要是把一个作品看成一种由这样三层意义构成的寓言系统:一是文字词典意义,二是隐含的比喻意义,三是由比喻意义而导致的读者更深层次的联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中日本人形象书写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隋唐前,基本为想象中的非类:或为长寿仁者,近于仙,或为形态怪异者,近乎兽,形象较为模糊;隋唐后,日本人形象由想象中的非类复原到人类,宋代文学中出现了日本奸商形象;元后,倭寇逐渐成为文学中日本人形象的主要内容,仁者形象逐渐淡化,凶顽、恐怖、惨无人性的倭寇形象得到加强,同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基于现实生活的日本人的形象书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学科是在晚清以降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建立起来的,其中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对这一学科的产生起到了积极的催生作用.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广大知识阶层转变就业观念,彻底从学而优则仕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学术研究中,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术研究的队伍和延续问题,同时它还改变了人们对学术研究的态度,解决了人才和观念等诸多重要问题.其后,高等学府设置文学专业,开设文学课程,文学由此进入大学课堂,从制度层面为古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建立提供了保障.尤其是小说和戏曲课程的开设,更能体现中国现代学术的新变,这也是古代文学研究学科得以成立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古代文学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传统:中国文学史著作的编撰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并随古代文学教学的变革而不断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和巴蜀书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9月18日至22日在成都召开。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全国性的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综合、全面、深入研讨的盛会。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部门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大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钱钟书先生向大会发来贺信。贺信说:“在概念上,‘古典文学’一名词的意义似乎很明确。它指那些古代包括上古、中古和近古——产生的而现代认为有价值的作品。所谓‘价值’当然是‘文学’价值。历  相似文献   

12.
用世界先进的理论、方法重新发掘、阐释中国古代文学,完成由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换,是世纪之交古代文学研究的一场学术革新与转型。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学说与科学主义学说的合流与从“由外到内”到“由内而外”的发20展转向,为我们提供了理论的营养与路向的启示;国内文艺理论界所走过的由“内转”到“外突”的学理路程,为古代文学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作者认为,古代文学的研究路径、方法应是变“由外而内”为“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即由文本形式分析入手,发掘隐含其内的情感结构、心理结构及人性发展的情态,最终再回到说明文本上来。  相似文献   

13.
邓建 《理论界》2009,(11):144-145
中国古代文学之"选本",应该是中国古代选家按照一定的意图和标准选录多位作家之文学作品于一编的文学文献。从还原中国古代文学选本编纂原生态的角度出发,小说选本不应纳入中国古代文学选本的范围,词选本则应包括在内。选本与总集、丛书、诗文评等相关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文学观念产生于文学作品出现之后。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发生,根据掌握的现有资料证明,是在“诗三百”出现之后,适逢我国古代社会第一次学术繁荣——百家争鸣——时期。但是,严格地说来,两汉之前,只能算是文学理论批评的准备期——文学观念的准备,两汉之时,有了对文学观念的初步阐释与演绎,真正的文学理论批评才开始发生。 在这一漫长时期内,具体地说来,在先秦两汉八百余年间,产生了三个文学观念系列,  相似文献   

15.
正当全国高校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进入高潮之际,由山东大学袁世硕教授主编、山东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考古组集体编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高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出版了.  相似文献   

16.
周明初 《广东社会科学》2022,(1):151-161+287
晚明万历年间至清初康熙年间,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段里,无论是作为通俗文学的戏曲、小说创作,还是作为传统文学的诗文创作,以及文学理论及批评,都达至极其繁盛的程度,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大家和传世作品,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这个文学高峰与文学史上以往的以单一文学样式或一两种文学样式所形成的文学高峰不同,是一个复合型的文学高峰,不仅持续的时间很长,而且文学现象也异常丰富。作为一个跨越了两个朝代的文学高峰,突破了以往以朝代为断限的文学史叙述模式,对文学史书写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杜贵晨 《东岳论丛》2003,24(5):94-98
《西游记》作者有自觉的"倚数"结撰意识,有明确的"倚数"成文、因数定象原则。这一创作意图的形成和《西游记》"倚数"结撰的巨大成功,与宋代邵雍学说有直接关系。这是古代哲学与小说的一次新的重要联姻,一个内涵丰富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广义的人道主义是泛指一切重视人和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自由幸福的思想,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阶级那里,其具体内涵又有所不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爱人”思想,对个人尊严、人格和自由的重视,对个人现世享乐的肯定,源于儒家思想中的民主因素和道家的个性自由思想,可谓原始的人道主义思想。明代中期以后,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人欲的肯定,体现了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人道主义思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对不幸者的真切关怀和诚心帮助,朴素的平等观念和抱打不平、勇于斗争的精神,则是广大人民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古代文学要点面透视,把微观与宏观结合,经验总结与规律探索结合。从宏观、系统的角度研究,确定研究点的依据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一、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外部因素,二、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内部因素,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内容因素,四、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形式因素。面的研究是对作家作品或某种文学现象的具体分析,需要把握四条原则:一、纵与横的结合,二、精与博的结合,三、思想与艺术的结合,四、通与变的结合。透视点面有三种方法:一、宏观系统方法,二、历史发展的方法,三、比较联系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发生论、本体论到创作论、批评论以及作家作品论等多角度观察 ,中国文学历来富于情感内涵和美感特征 ,这是中国文学“自觉”和独立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