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提出,要重视老龄化问题,同时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正确引导农民合理消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维护农民根本利益”。总书记的政治报告,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用十五大精神作指导,深入分析和认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理清今后的工作思路,对于促进农村社会保险工作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蹲点中,我们目睹了乡村干部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也时不时地听到他们发出“农村工作难做,乡村干部难当”的感叹!难在那里?一曰“农民难管”。比如要农民完成种植计划,他们常常会“顶”你:“现在揭市场经济,我爱种什么就种什么,要你们管个啥!”二曰“提留难收”。不少农民讲,“上面要减轻农民负担,你们却要这要那,‘好经’都被你们这‘歪嘴和尚’念坏了。”三曰“重担难挑”。乡村干部  相似文献   

3.
刘月平 《社会工作》2011,(19):30-32
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实际社会工作者”(代表政府的农村工作者)合作,以村庄为基础,以农村社会和农村居民为对象,持守社会公正、人文关怀和真诚信任的伦理情怀,以加强政府与农民间的信任关系和增强农民的自信、自尊和权利意识为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4.
建立“五保“供养新机制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资料 “五保”供养是一项传统的民政工作。其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村中的“三无”老人等社会最困难、最弱势群体,属于农村集体福利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  相似文献   

5.
近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作者认为“农民”与“农村人。”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农民”仅指在农村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它指的是一种职业,与“工人’等表示职业的概念相对应。而“农村人口”的概念则要宽泛得多,它表示的是一种“地域意义”。我们不能将这两个概念相混淆。因此我国现阶段不存在9亿农民,“38亿是我国农民数量的最高峰值”。如果说农民仅仅指一种职业,那么就会产生这些疑问:第一,一批以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而现在已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是不是农民?第二,大量的在大中城市打工、而户口仍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是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农保”在调节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巩固工农联盟、缩小城乡差别、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的“养老”观念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养儿防老”将逐渐被社会养老保险所代替,这种趋势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表现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幸读到李云河同志《中国农村户学》一书,很受启发。这是中国农村理论研究中的一朵奇葩,他把十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农村中普遍实行并取得了举世瞩目成效的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的“户”提高到了理论范畴加以研究,并作出了创造性的,令人信服的阐述,使理论界为之生辉。对中国农民运动的研究,过去存在着理论上重视农民,实践上却排斥农民的倾向,长期视农户为“小农经济”,认为“小农经济”是每时每刻都大量地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因此,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对农户的经济行为不断地打击、斗争,年年月月“割资本主义尾巴”,长期以来对农户施行捆绑政策。农村之“户”当时成为理论大禁区之一,人人望“户”生畏,谈“户”色变,“包产到户”成为“极端落后,倒退、反动的做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纲领”。“户”的周围高悬“危险境地、严禁通行”的无形黑牌,凡靠近或误入禁区的,无一不因这个问题而受到株连。“理论上重视农民,实践上打击农民”的最后结果是杠子打在“户”的头上,痛苦落在农民身上。这种对农户的打击政策和国外鼓噪一时的“家庭崩溃论”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8.
李芳 《学术交流》2006,(6):61-63
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康庄工程”;建立了实行“五统一管理”的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对被征地农民建立健全了生活保障制度;加大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浙江省的做法为我们发展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事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日农村农民外出打工对比分析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周维宏农民离开本地农村,外出从事雇佣劳动,从封建时代就已经产生,它的原形大概是封建劳役。中文有“打工”一词,日语则写作“出稼”。农民外出做工历史久远,今日在我国正方兴未艾,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注意,限制和...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民的心态变化情况,1996年底至1997年初,我们采取随机油样法对江苏、上海、河南、陕西、广西、新疆等部分省、市的一千余户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对农村的巨大变革感到满意调查表明,86.41%的农民对过去发生在农村的重大变革感到满意。感到满意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其次是“生产有了自主权”。“感到比较自由了”和“集贸活跃、买卖方便”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调查还发现,对近两年和当前农村形势感到满意的农民只有55.63%,满意度与对改革初期的评价相对明显下降。满意度下…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的国情下,“减少农民”的确不失为一种解决或是缓解“三农问题”的好思路、好方向,但“减少农民”的方法却值得进一步深入地思考.绝对不能简单地让农民走进城市、让城镇接纳农民。农民进城早已形成一股“潮流”。就目前的情况看,农村流动人口在1亿左右。如果鼓励农民进城以使其脱离土地。保守估  相似文献   

12.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对中国农村,特别是在土改中的农村阶级关系,阶级斗争的描写是异常细致、深刻的。它构成了一幅纹理毕现的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图。这个斗争图是以农民干部和农民群众及其积极分子为“中心”、为“主角”的。这是作品的客观  相似文献   

13.
农村“小产权房”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雅娟 《探求》2009,(2):46-49
在我国,“小产权房”是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而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小产权房”存在的成因及法律风险,并提出了如何解决“小产权房”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谈农民的不平等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以前,梁漱溟先生逝世了,大家赞扬他“高风亮节,宁折不弯”。人们都记得他在五十年代初期为农民说话,受到毛泽东的痛斥,但是他观点未变。以下发表的也是一篇为农民说话的文章,我们认为它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于是犹豫了,原因之一是怕做“小梁漱溟”,故而收到此稿虽久,却迟迟未用。但是在党的十三大春风吹拂下,还是大胆将它发表了。此文只是揭露一些问题,不是给党的农村工作作全面的评价。这几年来,中国农村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农村的问题也应该有目共睹。有目共睹,才便于认清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学居 《社会福利》2006,(12):37-39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涵盖了民政职能的多个方面。“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对甘肃省农村殡葬改革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16.
作用与时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调节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多少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民守着“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走过了一代又一代。这种传统的观念之所以延续,一方面渊源于封建家族宗祠观念的作用力;另一方面渊源于低效农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建立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钅容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继续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其中,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后的新宪法中也给予了明确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进一步明确,农民承包经营土地的使用权进一步落实,这对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是极为有…  相似文献   

18.
面对日益细碎的农地经营难题,F县农民自发进行了“小块并大块”的土地治理试验,在村社组织、集体经济和国家法律的支持下,他们运用大众动员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公共话语机制完成了土地治理工作,形成了“村社主导,农民主体,大众参与,民主决策”的土地治理模式,显著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F县土地治理试验对当下农地制度改革的启示是:在保障私人地权的同时,赋予村集体一定的土地调整权力,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此推进农村细碎地权的整合、夯实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多年,“三农”发展印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每一个脚印。“三农”经济有了发展;农民有了实惠;农业有了提高;农村有了进步。商业化运动中土地资源凸现的价值使“三农”出现了新问题,即失地农民的利益被最终侵蚀时带来的农民心理变化或扭曲。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着重研究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共中央全会就有四次,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届三中全会是指导农村改革的两个最关键性的会议。对这两次会议加以比较研究,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制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更加自觉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一、两个全会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制定出适合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