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历来研究者统称为"问题小说"的1919-1921年小说创作中,蕴涵了小说创作思维模式从近代转向现代的发展过程.在廓清"问题小说"概念的同时,也触摸到了小说创作中思维模式转变的脉络.联想思维在小说结构中的普遍运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是这种转变实现的标志.除却社会、历史因素,<随感录>等白话报刊散文的盛极一时对这种转变实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篇传奇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创举和破例.中篇传奇小说叙事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为明清以降白话中、长篇小说的繁盛,储存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实践和机会.以<钟情丽集>为考察中心,可总结出明代中篇传奇小说在叙事时空、诗词插附和意象叙事以及叙事制度等方面的基本叙事技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杭育"葛川江系列"小说的整个写作过程,就是寻找葛川江之魂的过程.葛川江是流动的,流浪是它的魂.象征和神话这两种叙事手法的灵活运用,使李杭育的小说超越了特定的地域,深入到精神与灵魂的领域.李杭育的整个葛川江情结和他的叙事艺术在<流浪的土地>中得到了集中的展现.  相似文献   

4.
在短篇小说<熊>中,美国文学巨匠威廉·福克纳通过叙事过程中的视点转换来摆脱单重叙事视角的局限性,并运用语域变异的手段充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重视,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表现出独特的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5.
目前评论界较为一致地认为以池莉<烦恼人生>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在叙事结构上呈现出较为散漫的"生活流"状态.笔者对此观点质疑,提出<烦恼人生>在叙事结构上呈现为中和平衡的张力结构.而池莉近期创作的小说结构则表现出较鲜明的反讽特征.本文由探讨池莉小说在叙事结构上的演变轨迹,进一步指出池莉小说叙事结构与中国文化精神及"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他的<命运交叉的城堡>中采用小说的形式探讨了叙事文学的理论,他把整部小说写成一篇关于叙事文学的寓言,同时又以这样一种实践拓宽了小说创作的领域.文章着重分析了这部小说对叙事文学中种种问题的暗示和解决,如叙事情境、叙述和阅读行为、意义的产生、叙事传统、叙事前景等.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是部"世代累积型"的小说,史学家、民间艺人、小说家先后参与了创作,故其思想内涵是多义的.但小说中基本的文化立场则只有两个,即史家之言和民间文化.与之相适应,小说中也出现了两种基本的叙事模式,类似于史传文本的叙事与类似于话本文本的叙事.这两种叙事模式是不同的,它们从外在的题材处理形式到内在的价值体系,都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8.
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国小说产生的主要源头之一.<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复杂的成书过程难免传说与追忆成分;其中部分传闻失实的作品以及分篇命题、分类记事的笔记体叙事体例;生动形象的叙事写人以及在语言、诗歌穿插、写意性叙事方面的诗化特征等等,都具有某些小说文体的性质和因素,都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小说具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的民族特色,<论语>对这一特色形成的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9.
美国经典成长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名叛逆而又执着的少年形象,但小说并不像许多读者和批评家认为的那样是作者对读者的直接叙事。相反,小说在叙事上呈现出一种后现代的“不确定性”:不成熟的霍尔顿是个“不可靠的叙事者”;受叙者“你”的身份有着令人生疑的两种诠释;而二层叙事结构更是进一步增强了整个文本的“不确定性”。不确定叙述是叙事修辞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它让读者开始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参与到与作者的互动当中。  相似文献   

10.
虚实相映、虚实相生是<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两部小说共同的审美特质.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重点比较两部作品叙事虚实相映的特质,比较两部作品在叙事角度、叙事时空、叙事语言等层面的相似性,从而探讨人类审美活动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