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子的"齐物论"包含有"齐物"、"齐言"和"齐论"三方面的内容.人们往往只把"齐"理解为没有差别的绝对的"齐一"、"等同",其实不然."齐"与"不齐"正好构成了对事物差异性与同一性的完整认识,不可偏执.在庄子的"齐物论"中,"齐"并没有否定"不齐",而正是以之为中介,"齐"的内涵才得到充分的展开.  相似文献   

2.
以唐宋茶诗词为研究材料,深刻地阐述了唐宋茶诗词中的三种品茶意境:一是"有我有茶"之境,是"我"寄情于茶的和美意境,二是"茶我同一"之境,是"我"与茶融合为一整体的和美意境;三是"无我无茶"之境,"我"与茶都已融入了天地之间,世界一片空灵,"万物与我同一",亦即"天人合一"的最高和美意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梳理<庄子·齐物论>从"吾丧我"到"物化"的行文结构出发,把握庄子在文中要表达的真意;并进一步总结出此文从"齐是非"到"道通为一"的思辨逻辑,齐物论首先在于"齐是非","齐万物"是"齐是非"的深入,"道通为一"是齐物论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以茶代酒"历来被人们广为应用,并且称得上是一件文雅大方之事,也流传着不少"以茶代酒"的诗话。  相似文献   

5.
"彼是方生之说"是《齐物论》特意点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对理解庄子思想极为关键。然而,历代注《庄》者对这个命题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数人往往把"彼是方生"等同于"彼此方生",把"彼是"等同于"彼此",从而为把庄子归为一种知识论意义的相对主义铺垫了道路。这种解说模式不仅不符合庄子原文的语境逻辑,也不符合庄子思想的根本精神。事实上,"彼是方生"是庄子探讨心物关系的哲学命题,它与《齐物论》开篇提出的"吾丧我"及篇末通过庄周梦蝶而点出的"物化"一线贯穿,是理解《齐物论》进而理解庄子整体思想的重要线索。无视这一条线索,庄子注定会沦为各种知识论解说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庄子·天下篇》中名家所持的"辩者二十一事"中,"白狗黑"这一著名命题由于与人们的常识尖锐对立,自然也就成了后人指责名家为诡辩士的主要证据之一。通观历代注家对"白狗黑"的注释,都以西晋司马彪《庄子注》中"白狗黑目亦可谓之为黑狗"这一说法为圭臬,致使"白狗黑"这一"琦辞"背后的真知灼见长期隐而不彰,造成了我国科技史上一桩罕见的冤案。在驱散历史的迷雾、再现事情的真相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白狗黑"是先秦时期名家对物体颜色特性认识的一次重大突破,是我国古代先贤超越常识、认识真理的优秀范例。  相似文献   

7.
我们今天论及齐文化精神,往往从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意识文化等不同角度高谈阔论,单元性研究有余,综合性升华不足,执其一隅而略视全局,其结论往往也就大有盲人摸象之感,言及齐文化精神便数言难尽了."和"是齐文化精神的基本脊柱,这在齐国800多年的发展历史链条中可谓清晰可见.儒学中的"和"与齐文化中的"和"是一致的,儒学中的"和"是齐文化中"和"的继承和发展.这也是齐文化汇入儒学的一个明证.  相似文献   

8.
"黑犬"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小说《黑犬》的主题意象,它是西方现代社会中忏悔精神匮乏、恃强凌弱以及爱的缺失的表现符号,是西方传统文化逐步走向没落的体现。西方传统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式微,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患上了典型的"抑郁症"。麦克尤恩为西方现代社会把脉,指出了其病因在于传统文化的抑郁,并尝试着为其探索拯救的药方。  相似文献   

9.
齐物·齐论·齐语言——论庄子"齐物论"的三层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思想具有很强的解构性,这具体表现在他的"齐物论"思想中.理解庄子的"齐物论"思想是真正把握庄子思想的前提,但大多庄学研究者对"齐物论"的内涵却理解不够.前人对"齐物论"的理解主要从"物"、"论"着眼,而忽视了庄子的语言思想.事实上,"齐物论"具有三个层面的涵义:齐物、齐论及齐语言.整个庄子哲学思想以"物"、"论"和"言"为目标进行解构,以打破儒墨言论、解构儒墨是非,为世人心灵找到一个通向逍遥的出口.  相似文献   

10.
"齐"生死与"化"生死分别是道家庄子与道教葛洪对待生死问题的重要分歧之一,"齐"生死遵循"道法自然","化"生死引导人走向长生,它们不同却又相承."齐"与"化"二字,在生死观念不同的背后,还引出了它们审美立场的差异与审美意蕴的不同.从这差异之中,可以看出道教美学作为一门宗教美学的一些特点来.  相似文献   

11.
居住在湖北鄂西深山的土家人,素来讲究礼仪。譬如为死人丧葬,憨厚、朴实的土家人就有一套独特的礼仪,它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土家长者临终前,孝家男女老少都要伺候于床前,为其"送终",直到其停止呼吸。在长者安然离开人世的一刹那,众孝子便跪在床前,用"钱凿"(土家人打纸钱的一种工具,其印签恰似明清时的铜板或元宝)打好的纸钱,为死者烧"落气纸"。"落气纸"烧毕,便由家中长子带领家人为死者穿衣,装入棺材;有的地方是让其子女先穿一会儿,"暖衣"之后再穿在死者身上。旧社会,由于大部分土家人穷困潦倒,死者仍只能穿生前的补丁衣服。鄂西山区解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提倡以"和"的方式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在中国价值哲学视野中,"敬天"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前提,"齐天"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基础,"爱天"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动力,而"用天"则是实现"天人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底,藏胞次仁顿典沿着万里川藏茶马古道沿途考察来到雅安,在川藏茶马古道源头、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下安营扎寨,投资800万元建起了四川名山西藏朗赛茶厂。2001年11月27日,一个新的纪录诞生了——第一个走出西藏到内地建厂的藏胞,成为生产边销茶的第一人,他结束了藏族同胞只喝茶不做茶的上千年历史。从2001年建厂到现在,朗赛茶厂的"金叶巴扎"成为西藏著名商标,创造了边销茶著名商标的"NO.1";成为全国边销茶定点厂和全国民族用品定点厂;"金叶巴扎"牌康砖藏茶获全国名优边销茶金奖;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单位":2008年3月27日,在全国茶馆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第四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上,"金叶巴扎"版雅安藏茶(黑魁)在强手林立中脱颖而出,摘取金牌……  相似文献   

14.
汉代"亡人"的存在背离"编户齐民"理想社会组织秩序。作为行政管理者难以控制而实际上长期存在的社会人群,"亡人"的活动往往促成了生产技术和文化礼俗的自然传播。"亡人"的数量和流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若形成规模,也可能导致"流民"运动。分析汉代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进步的原因,不应当忽视"亡人"和"流民"的积极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夷齐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廉"是夷齐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先秦典籍中关于夷齐"廉"的有关论述主要在《孟子》、《战国策》和《吕氏春秋》中,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伯夷之廉既指其特立独行的个性气质,也指其谦让不取的高风亮节和笃道守节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铸剑》中,"红"与"黑"作为两种能被明显感知到的色调,始终贯穿于小说中,它们不仅构成了小说奇诡而瑰丽的美学风格,也包含了鲁迅深邃的复仇思想;而从叙述语调来看,"红"与"黑"又正好构成了小说亦喜亦悲、庄谐杂糅的艺术风格,两者的有机融合给作品的复仇主题蒙上了一层悲哀的基调。  相似文献   

17.
周一海 《社区》2012,(2):41
"给肠子洗洗澡吧"、"喝肠清茶,便秘不再困扰"……现在有不少人喜欢购买一些宣称能够治疗便秘或者能排毒的清肠茶饮用。而最近,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消化科主任郑亮的提醒却又让许多人不安:"最近接诊了一名用减肥茶、通肠茶通便的结肠癌患者,其服用的茶中就含有番泻叶大黄成分。番泻叶大黄中含有一种蒽醌衍化物,持续服用易患上一种名为结肠黑病变的大肠疾病,进而诱发结肠癌。"为此,笔者针对市面上一些清肠排毒保健茶的配方成分进行了调查,到底  相似文献   

18.
第41个     
在阿尔卑斯山麓,有个著名修道院,院长凡蒂斯驯养了一只身高力大的救生犬。这只救生犬浑身像炭一般黑,名字叫黑蒙。大雪封山的季节,常有人在山里遇险。凡蒂斯院长一接到求救讯息,就在黑蒙脖子上套上救生  相似文献   

19.
浅谈唐诗中的颜色词“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中颜色词"青"有三个义项"黑""绿""蓝"。客观事物自身的模糊性造成了人们认知的模糊。在人们思维清晰化的过程中,"青"的"黑"义项逐渐弱化甚至可能消失,"青"主要用在褒义和典雅的语境里,"黑"出现在贬义和普通的语境里。"青"与"绿"都很活跃,出现了大量混用现象,包括实指与虚指。但在部分习惯用语里仍不能互换。而"蓝"作颜色词出现最晚、频率最低,意义比较实在。虚实的意义仍主要由"青"承担。  相似文献   

20.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颜色词"黑"和"白"的概念隐喻。研究结果表明,"黑"的概念隐喻在英、汉语中的分布大同小异,相比之下,汉语中"黑"的隐喻更丰富,投射范围更广;英、汉语中"白"的隐喻投射相差甚远,英语中"白"的隐喻多是正面、积极的,但在汉语中其隐喻义多是消极的。反映了英、汉两族人民使用"黑"与"白"认识世界的同一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