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当前,在全球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下和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压力下,我国实施节能减排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得到了金融业的重要支持。绿色金融就是以金融手段调控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的最有力方式之一。本文阐释了绿色金融的含义及作用,对我国的绿色金融实践给予概括,总结出绿色金融的发展受到融资管理瓶颈、金融制度瓶颈的阻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创造绿色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设立环保基金、构建绿色信贷体系、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强绿色金融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经营管理者》2022,(8):28-29
<正>绿色金融指利用绿色信贷、债券、保险、股票产品、基金、碳金融等金融工具,支持应对气候变化、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环境改善的经济活动,即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提供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3.
浅谈“绿色信贷”与环境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信贷是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我国环境整体状况形势严峻,一些地区建设项目和企业的环境违法现象较为突出,因污染企业关停给银行带来的信贷风险加大;另一方面,推行绿色信贷有助于商业银行管理环境风险。所以,绿色信贷已是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本文着重解释了绿色信贷的内容,面对环保挑战,金融活动提供者(PFSs)的应对措施。阐述了绿色信贷的风险管理理论,进行环境及社会评估。通过对以上理论的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领导文萃》2016,(6):140
正记者今天从中国工商银行2016年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工商银行将加快创新金融支持和服务方式,努力以新金融、新服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注入正能量和新动力。据介绍,今年工商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将着力突出五个方面的举措。一是突出统筹运用信贷增量与存量、信贷与非信贷融资服务,及时有效地支持企业融资需求和多元化金融服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日益为人们所关注,餐饮业作为大众消费场所,属于高碳排放源。为了积极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发展战略,低碳餐饮必将成为餐饮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探讨内蒙古低碳餐饮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导致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自然环境的承载力逐渐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节能减排作为企业节能降耗的主要渠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火力发电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环保和绿色生产。文章从火力发电企业节能减排发展现状出发,全面分析低碳经济下火力发电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解决火电企业节能减排问题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出路是产业结构升级。除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节能减排未来也应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着力点。比如,对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大税收优惠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借助典型案例并利用SWOT方法,对比分析了节能减排收益权融资模式与传统绿色信贷模式各自具有的特点及机遇,得出该创新模式能够建立起国家、企业与银行共赢机制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更好地创新发展绿色信贷模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地市创新率     
深圳绿色出行办揭牌继8月开通首个个人自愿碳减排平台"我爱绿色"网后,深圳市绿色出行项目办公室日前揭牌,并将2012年确定为"绿色出行年",停用少用、自愿停驶车主可获"碳减排奖励"。首条太阳能地下通道长沙亮灯11月6日,全国首条由太阳能供电、LED照明的地下通道在长沙正式供电亮灯。作为首批8个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经理人》2010,(11):125-125
全球市场和消费者对环保、低碳、节能减排等绿色问题的日益重视给了“中国制造”新的信号。  相似文献   

11.
7月3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上透露,近期国务院审议批准了多项绿色低碳相关产业政策,包括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具体方案、通过惠民工程推行领跑者计划等。据测算,"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方面,我国投资将达到2.3万亿元,可再生能源方面投资将达到1.8万亿元,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市场的占有率由目前的5%将提高到30%,绿色低碳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李萍 《管理科学文摘》2011,(34):204-205
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气候条件、绿色环保、节约能源、可持续利用资源,全面实现和谐统一、节能减排的建筑设计理念。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提出了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原则及对策,为可持续性的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绿色信贷是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银行信贷政策,其目的主要是政府为抑制高污染企业,鼓励节能环保企业发展。根据银行属性不同分为三类,以2015—2020年的14家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数据为基础,基于数据包络法,分析不同类型银行效率存在的差异,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索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从银行整体上看,短期内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率起抑制作用,但长期内绿色信贷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银行应大力支持绿色信贷业务,提高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审核机制与风险控制机制、加强社会主体监督意识;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也有利于银行长期经营。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之年。4月上旬,中办国办牵头组成6个环保督察组先后赴12个省市区进行督察;4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随后,各地也相继召开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今年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同时,各地依法关停取缔了一部分污染严重的项目,公开处理了一批政府干部,节能减排开始真正"亮剑"。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中,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逐步弱化,绿色贸易壁垒正在迅速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中国的绿色贸易发展趋势已经朝着节能减排方向发展,而CDM的开展与实施恰巧迎合了这种趋势,加强环保,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就中国利用CDM促进绿色贸易发展必要性进行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3,(18):15-15
5月初,江苏省设立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江苏省确定的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节能环保、低碳减排、循环利用等被列入重点支持领域。4月25日至26日,江西省镇村联动建设发展现场推进会召开。会议提出,着力形成"乡镇主导、农民主体、土地运作"的镇村建设自我发展良性机制。以镇村联动开创全省城乡协调、共同繁荣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局面,打造江西经济"升级版"。  相似文献   

17.
当前,环境与气候变化和资源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问题。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低碳经济与工程建筑业及其建材工业紧密结合起来,绿色建筑成为其中一个有效的突破口。面对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我国加速了构建绿色环保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进程。本文运用全寿命周期评价方法,结合绿色建筑,就其如何科学管理提出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18.
经济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帅  张可  豆建民 《管理世界》2019,35(1):36-60
经济集聚和节能减排分别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两类政策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绿色转型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就中国城市群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经济集聚现象对节能和减排两个维度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考察。本文将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分别作为投入要素和非期望产出纳入传统的产出密度模型,就经济集聚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影响机制进行规范阐释,进而利用由1995~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数据所构成的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均存在典型的"倒N"型曲线关系,而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经济集聚水平达到一定阈值后,其可能同时表现出节能和减排的"双重"效应;能源强度可以成为经济集聚影响碳排放的中介变量,即经济集聚可以通过其各种正外部性对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通过能源强度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碳排放和能源强度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的"滚雪球"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则具有明显的策略性竞争效应。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在大力发展城市群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发挥经济集聚对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集聚与节能减排政策的相互协调,同时还要推动地区间形成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是我国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以钢铁、汽车制造、石油化工为支柱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武汉市节能减排工作遭遇了极大地阻力。通过构建节能减排综合管理体系统筹武汉市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建立完善政府有效监管,企业自觉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推动武汉市节能减排工作,建设和谐武汉、"两型"武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总结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的形势,从我国所处的特殊的经济发展阶段、特殊的政绩考核机制、非均衡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严重滞后的激励配套政策以及节能减排指标量化的困难等角度分析了节能减排的难点。文章最后就全面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