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后马克思主义知识规划的由来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是具有广泛争议的一种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在理论上 ,它延续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重要主题 ,并在形式上把它们发挥到极致。在直接的意义上 ,它的矛盾也是当代西方左派知识分子面对日益复杂的资本主义变化的矛盾。研究这一话语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和逻辑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这是由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和全球化资本主叉发展这一外部条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的建设及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当前遇到的问题所决定的.开展这一研究,我们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不同思想流派兴衰的内在逻辑,时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晚期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等不同理论动态的性质和价值作出准确的评估,从而揭示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在引介国外学术思潮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也被推荐给中国读者。从那时起,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西方学者将西方马克思主义著作家划分为人本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黑格尔主义、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众多类型,但从理论倾向上,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基本否定到基本肯定再到承认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形态这三个阶段.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坚持与发展的结合上提出和回答"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知识准备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知识、西方文化知识以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5.
站在新世纪的入口 ,回望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所走过的历史进程 ,发现马克思主义在某些地方某些时段上明显边缘化 ,甚至“缺场”。如何使马克思主义永葆中心、永远“在场”?作为马克思主义接力者、“接着说”的我们 ,有责任担负起这一神圣使命 ,这就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逻辑进程的深深印痕 ,即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为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新的理论资源和新的动力。这个逻辑进程的起点是什么 ?是实践 ,正是通过实践搭起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平台 ,它一改以前理论的纯思辨式的自言自语的癖性 ,使理论由天国降到人间 ,由“从头脑中发明出来”变…  相似文献   

6.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求我们,在“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以中国问题、中国思想和中国制度进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国化重构。其一,中国同时遭遇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曾遭遇过以及现在正在遭遇的社会问题,因而直面当今中国的现实问题需要以中国问题重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其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具有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这一理论资源的限制,中国哲学则构成一种处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之外的思想传统,以中国思想重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将为促进解决人类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其三,在资本逻辑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大联合面前,国外马克思主义无法给出真正解决资本逻辑问题的现实方案,中国则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以中国制度重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将开显以中国制度规范、引导资本,进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真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方法论思想和原则,对于一种理论学说和理论思潮具有更深层、更为根本的逻辑结构意义。这一识见的重新获得,激发了美学—艺术理论界积压已久的理论热情。“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终于被不同的解释者共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方法论。然而,我们要问: 我们对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有正确的概念吗?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这一方法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阐释精义究竟是什么?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是否已获得应有的展开? 勿庸讳言,这些问题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艺术理论的研究中,在方法论更新的热潮中,仍是一个最不清晰的领域。甚至可说仍是一个理论“黑洞”。解开这个谜团,已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再也不能延误的期待了。  相似文献   

8.
潘锦全  王芳 《江海学刊》2012,(3):222-227
国外学者拘于不同理论立场与思想前见,在关于毛泽东思想理论来源问题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理论景观:在探讨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系问题时,出现了"异端说"与"发展说"两种对立的观点;在探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关系问题时,出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导说"、"衬托说"和"结合说"三种观点;在探讨毛泽东思想与西方社会思潮的相互关系时,出现了"西方思潮影响说"与"西方思潮本质说"的观点。国外学者虽在此问题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回溯国外学者在此问题上的相关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解。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下改革开放深水区和攻坚期的新格局,当代社会思潮层出不穷,各种社会思潮在理论上与马克思主义不断碰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积极回应当前社会思潮,在价值目标上应形成互动逻辑,在实践教学中,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增强大学生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社会思潮的思辨力。  相似文献   

10.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所遇到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如何实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即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这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武装人民的大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个人思想的理论基础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化.当下,在学术研究中,由于西方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存在着去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边缘化问题,这不仅曲解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还动摇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所以,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科学对待当代各种社会思潮,推进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构建我国当代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是一部从文本解释学视角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力作。首先,作者溯源求本:十分认真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精心解读过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同时在对文本进行精耕细作中,洞观底蕴———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思想与方法论上的异质性和一些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和理论构架;其次,甄别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思想理路与文本“症候”,建构全新深度解读研究范式,把握他们思想的理论逻辑、言说者的语境、理论旨趣和面对的“问题式”;再者,超越了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经典文本具有“在手状态”的现成性,进而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蕴涵的多重思维向度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于20世纪西方其他左派思潮的一般理论特征,它是本真马克思的诉求和工业现代性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其哲学逻辑经历了早期建构、人本主义转移和科学主义扭转,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已经终结。这一终结的理论特征表现为在全面批判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否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生产和人的解放逻辑。法国1968年的“红色五月风暴”,则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走向衰落。终结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演化为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晚期马克思主义三种理论形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终结并不意味着其理论效应和研究价值的弱化,对于其理论逻辑的反思与讨论是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深化的表现和机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划分,多数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过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样几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和其理论形态是一致的。有个别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理论形态是有区别的。科学不会自然地满足人,不会自然地生成信仰,只有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科学,才能实现科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并非一个单纯抽象的哲学范畴,它具有生动多样的展开内容和表现形式。国外学者在跟进考察资本主义发展变化进程中,对感性意识形态的内涵与表征等问题,展开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和批判,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梳理国外学者关于感性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进路,剖析其理论的合理与偏颇之处,有助于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内涵,同时对推进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也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界限是解决当代诸多文艺学问题的关键。通过与非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比较 ,可以将这一界限划定为 :以意识形态为理论基础、以实践逻辑为内在逻辑 ,以历史、总体性、物化和批判的观念为基本观念 ,以文艺与人类日常生活的解放为基本问题。由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不是僵死的固化形态 ,而是发展的理论过程 ,所以 ,这一界限也不能完全绝对化。  相似文献   

16.
刘杨 《理论界》2015,(2):9-12
威廉·莱斯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奠基性人物,对于推动这一思潮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热衷于从不同视角解读莱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呈现出论域多元化、研究纵深化的特征。把握当前莱斯思想研究现状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了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7.
“症候阅读法”是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科学主义解读的方法论工具。充分理解这一方法论工具需要澄清三个基本的问题,即它的理论内涵是什么、它是如何被应用的,对它本身及其应用的结果应该做出怎样的评价。“症候阅读法”所反映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的科学主义倾向,展现出了一种在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与强调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与“意识形态”方面不同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统一律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这一规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进程的相互关系,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总体上是与历史发展相一致的,既不能脱离,也不能超越当时的历史条件.明确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党中央多次指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正式向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阶段划分的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理论的新发展,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进一步弄清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中的问题,对我们加深理解这一理论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先开始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完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从学理上讲,在中国确立的马克思主义就是理论被坚定地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是基本理论得到完整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对理论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达到理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确立阶段的逻辑图式是通过其奠基者李大钊、中间环节瞿秋白和完成者毛泽东展开的。确立阶段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实际的土壤,开始了真正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艰难历程,也即由此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