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页岩气开发产生的环境影响已经受到开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加强开发中的环境监管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在总结国内学者对中国页岩气开发环境保护政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页岩气开发环境监管要求,分析美国页岩气开发环境监管框架安排及特点,分析中国现行环境监管框架及针对页岩气开发环境监管的不足。在借鉴美国页岩气开发环境监管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开发区域的环境情况和政府环境监管现状,中国应建立涉及环境监管机构、监管法律及制度、标准、监管监督制度等的"统一监管,层级监督"的页岩气开发环境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2.
作为美国能源独立之路上的阶段性成果 页岩气革命,在改变美国的能源供需结构的同时,也对国际能源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能源开发工作也深受其影响。本文阐述了美国页岩气发展现状,从经济安全管理的视角,就美国页岩气革命对全球能源秩序、国际能源消费格局等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加快建立健全领导协调体制机制,制定和优化支持页岩气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紧跟国际原油市场变化,加大力度发挥自身优势,设置多元化油价计价体系、提高页岩气开发的科学技术支撑力度,打造高端服务体系,提升制造业核心能力等建议,以促进我国页岩气发展的同时保障我国经济政治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湖南贫煤、缺油、无常规气,但页岩气资源丰富,其勘探开发有利于湖南两型社会的建设。为加速湖南页岩气的勘探开发,页岩气定价影响因素与定价机制问题急需解决。系统研究了影响湖南页岩气定价的主要因素,并基于层次分析法探讨了这些影响因素的相对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湖南页岩气定价的因素包括页岩气开采成本、页岩气运输成本、可替代能源的价格、环境可承受能力、页岩气自身的环境效益、季节的变动、国家政策等。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气开采成本对湖南页岩气定价影响最大,其次是运输成本和可替代能源价格。  相似文献   

4.
随着能源安全和二氧化碳减排指标的日益控制,加大天然气资源开发力度、大规模清洁能源替代将是推动中国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最现实途径之一。以页岩气、煤层气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凭借其资源量大和碳排放量低的优势,必将伴随着低碳发展的大潮迎来新一轮开发利用高潮。从分析页岩气资源储存特点入手,归纳总结了美国促进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技术发展模式,并对制约中国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面临的配套政策、勘探开发理论、关键技术等3 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中国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应建立配套政策和加快技术创新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而页岩气开发是能源革命语境下的一个重要事件,其带来的利益和变革十分重大。在技术、商业模式以及政策法律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美国页岩气资源开发取得了革命性进展。页岩气资源开发充满风险,美国在监管上有一系列措施:在监管的指导原则上,贯穿着风险预防、综合调控、公众参与和聚焦区块四个原则;在监管的体制安排上,由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实施,地方各州发挥着主导作用;在监管聚焦的问题上,关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效率、地方社区权益保障等方面,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复杂的制度设计。美国经验对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监管的启示在于:一是明确页岩气资源开发监管的目的指南;二是制定监管的指导原则;三是作好监管的顶层设计;四是监管要走制度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结合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构建中国天然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1996—2016年中国天然气安全指数。在此基础上,结合页岩气发展规划以及学习曲线理论,设置了两种学习率情景的中国页岩气开发规模,运用PSO-ELM模型预测了到2035年不同情景下中国天然气安全指数。研究发现: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对天然气安全有积极的作用;只有在实现技术突破的情况下,页岩气开发对能源安全才具有一定的正向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在页岩气开发的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大量的法律空白,往往只能参照环境保护法和矿产资源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规制,无法有效解决页岩气开发暴露出来的环境问题。页岩气开发环境风险的法律规制,核心目的就是解决当前页岩气开发中的环境风险,促进页岩气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能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在页岩气开发环境风险的法律规制方面,英美两国已经探索出一些经验和制度。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努力改进和完善我国应对页岩气开发环境风险的法律规制,对实现我国页岩气开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能源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中国常规油气资源基本上都已经进入了产量递减期,开发页岩气是一条势在必行之路。在页岩气开发中压裂又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了气井的产能、采收率和经济效益。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页岩气的压裂增产机理和施工技术,对中国的页岩气开发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从地质入手分析了页岩的地质概况,建议加强对脆性和天然裂缝的评价;并详细阐述了改造体积增产理论,简要分析了影响页岩气井产能的因素;结合改造体积增产机理,对页岩气压裂中需要应用到的各项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以及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9.
页岩气开发中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一个初步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页岩气开发是我国2012年开始的新能源战略重点突破口,但开发过程可能引致多种类型且难以逆转的环境风险。通过逻辑演绎和扩大解释,我国既有的环境法律体系可以用于规制页岩气开发的部分环境风险,但存在专门立法空白、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与措施的间接性、零散性等弊病。美国已率先实现了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其应对环境风险的立法经验可资借鉴:提供多种社会群体利益表达的制度通道,规制立法的统一化与分散化的结合,为规范页岩气开发及其环境风险规制进行专门立法。我国构建页岩气开发环境问题规制制度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体系化厘清页岩气开发中的权属制度、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进行针对性扩展、构建页岩气开发环境风险规制的区块防治制度体系和进行专门立法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出台系列政策推动页岩气勘探开发,但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伴随着环境风险、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信息公开成为了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内在需求。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中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存在疏漏与缺位,企业也以保护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公开核心技术中的化学物质成分。完善页岩气勘探开发信息公开的制度路径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应当在资源储量、地质资料和配套服务等方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其次,应当完善现行制度以强制要求油气企业公开其使用的压裂液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1.
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取得的突破对我国页岩气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但页岩气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研究涪陵页岩气田开发情况和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现涪陵页岩气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耕地及植被的破坏、水污染、噪声影响、空气污染、钻屑固化填埋影响等。为了将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针对涪陵页岩气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影响,需要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耕地及植被破坏、水污染、噪声影响、空气污染、钻屑固化填埋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而为其他区块的页岩气绿色高效开发提供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受我国能源需求巨大压力的影响及页岩气开发可预期前景的诱惑,页岩气开发持续扩张。开发过程中,技术风险受到普遍关注,环境风险也逐渐得到重视,但是社会风险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以重庆涪陵页岩气开发为基础,研究页岩气开发带来的非技术风险特别是社会风险,结果发现:在页岩气开发中,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低和前后不一致可能带来社会稳定风险,同时不能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各级政府和央企的合作能够保证项目开发顺利实施,但基层和受影响最大的当地社区居民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项目开发带来地方经济发展机会不平衡,一般是集镇社区受益较多、气井所在的农村社区受益较少。页岩气开发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风险依然存在,在未来的开发中应该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通过出台政策、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探矿权招标出让和加强对外合作等综合措施推动页岩气勘探开发。但是,现实进展却与理想目标存在较大鸿沟,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举步维艰。当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从资源约束、技术瓶颈、环境风险和政策疏漏等角度反思此现实困境,对现有权属制度的约束鲜有涉及。实际上,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页岩气探矿权的制度设计难以为矿权人提供足够的动力机制和行为激励。页岩气探矿权效力保障不足的弊端投射于现实的一个侧面体现为其与诸多权利之间的冲突,包括页岩气探矿权与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及用益物权、重叠矿业权之间的权利冲突,直面与应对这些权利冲突是推动页岩气开发的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供给,缓解传统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冲击,推动页岩气产业发展成为波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波兰不断健全矿业权法律制度,在页岩气开发管理、矿业权市场准入、矿业权利衔接和矿业权用地等方面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规定。本文旨在分析波兰页岩气矿业权法律制度特点,寻求其中的有益经验,为我国页岩气矿业权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德班气候大会的主要进展,深入分析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总体形势的变化,指出在欧债危机、页岩气大规模开采、新能源投资波动以及技术减排效果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下,主要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虽有所弱化,但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投入不足。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我国应适时调整气候谈判策略,进一步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资源与市场"两个维度对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发展成功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四种发展模式:广汉模式、宝鸡模式、大庆模式、渤海模式。根据页岩气装备产业发展特点及重庆现实条件,对重庆可能采取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借鉴国内油气装备产业发展模式并结合重庆自身优势特点,提出了适宜于重庆页岩气装备产业发展的渐进发展模式,即"政府主导招商,实施以工程服务为先导,带动装备产业发展"的思路。最后,探讨了重庆采取该模式的发展路径及其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页岩气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沉积了多套烃源岩层,其中,侏罗系是盆地最重要的气源岩, 蕴含巨大的页岩气资源。通过钻井、录井、露头、岩芯资料及样品分析结果,从泥页岩的展布及埋藏条件、有机地球化 学特征、储层条件和含气特征几方面,研究下侏罗统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并对页岩气有利的勘探层位和区带进行了预 测。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泥页岩广泛发育,以盆地西北缘及南缘沉积厚度最大;埋藏深度1 000~9 000 m,整体上具有 自北向南逐渐增加趋势;泥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以III 和II2 为主,具有倾气特征,有机质演化处于未成 熟高成熟阶段。泥页岩储层具有孔隙度低、黏土含量高的特点,储集空间以微裂缝为主。实验测得下侏罗统泥页岩 平均吸附含气量为1.42 m3/t。泥页岩段气测显示活跃,通过现场解吸试验证实了泥页岩中有天然气赋存。综合对比研 究认为,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页岩气最有利的勘探层位,达巴松中拐地区为页岩气勘探最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页岩气钻采井口平板阀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特性.基于API 6A规范设计和平板阀的设计计算公式,该阀采用单阀板浮动阀座结构,使用液压作为阀门开关驱动力,并在阀板和阀座密封副上热喷涂硬质合金涂层,使其具有耐高压、耐磨损、密封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对非常规能源尤其是页岩气藏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目前对页岩气藏动用情况的预测还有待 提高。波前快速推进法是一种可以快速高效地预测波前运移情况的方法,在考虑页岩基质吸附解吸特性,及基质孔隙 中气体的滑脱作用影响的前提下,利用Van Kruysdijk 提出的多段压裂水平井的复合线性流模型,将储层划分不同的流 动区域,并分别建立基质与裂缝的程函方程,基于波前快速推进法求解程函方程,从而达到对多段压裂水平井页岩气 储层的动用进行预测的目的。绘制了储层动用情况与时间的关系图,对比了考虑解吸和滑脱与不考虑解吸和滑脱的 储层动用情况。结果表明,滑脱效应加快了储层的动用速度对储层动用影响较大,而解吸作用降低了储层的动用速度 对储层动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辽河坳陷东部凸起已钻探井的录井、测井及岩芯资料的系统分析,结合目的层段样品的有机地化及实验测试结果分析,认为东部凸起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暗色泥岩单层厚度较大,空间分布广泛稳定,有机质类型以III型干酪根为主,丰度指标高(TOC>2.0%),热演化程度高(Ro=1.5%2.6%),具备形成页岩气藏的源岩条件;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高为吸附态页岩气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微裂缝的发育为游离态页岩气提供了良好储集空间;同时泥岩石英矿物含量高(平均SiO2>40%),岩性较脆易形成裂缝,符合工程压裂条件要求,部分已钻探井在石炭系—二叠系暗色泥岩段普遍存在气测全烃异常,预示东部凸起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具有较大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