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孔子仁学思想以"仁""礼"为导向,在发展和谐个人人格,建立安定有序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都包含了丰富的和谐意蕴.  相似文献   

2.
孔子作为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据孔子的言论,认为"仁学"是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游于艺"是"仁学"的最高境界.提出这一基本观点,目的在于准确把握孔子美学思想的根本特征和重要的艺术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3.
仁是儒学思想的核心,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仍然具有当代价值功能。高校正面临大学生信仰缺失、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自我意识膨胀和心理脆弱等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以"仁"为本,培养爱心意识,约束自我,建立正当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目标,这正是孔子仁学思想的现代伦理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4.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孔子的仁学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仁者爱人是仁的根本,克己复礼为仁是实现仁的具体举措,孝悌为仁之本讲的是仁的情感基础,杀身以成仁则是孔子仁学社会伦理责任的具体体现。孔子仁学思想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孔子首创平民教育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作为时代的“产儿”、“弃儿”和“弄潮儿”这种复杂的“三位一体”的人格出发,阐明了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的内在和外在根据。孔子从小受鲁文化的熏陶,奠定了其坚实的文化基础;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孔子开创平民教育提供了物质和社会基础;私学的兴起为孔子开创平民教育找到了恰当的办学形式;而孔子的仁学思想,则是孔子开创平民教育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6.
论司马迁仁学思想的来源与帝王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道德思想律的基础是孔子的仁学思想。汉代的价值判断体系主要取法于孔子的仁学思想,司马迁通过历史研究,看到了孔子仁学思想对于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从而把思想立场移到了孔子仁学思想的方面。仁学是司马迁进行帝王批判时的思想武器。在审视历史的过程中,司马迁将帝王批判盛载于社会批判之中,以道德自律为纲绳,为帝王批判树立起新的标尺。  相似文献   

7.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根本原则和最高道德规范。对孔子《论语》中仁学思想的剖析主要是探索孔子仁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仁学思想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孔子从"孝悌"的自然亲情出发,以推己及人为方法,进而把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突出强调了仁的爱人精神。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自孔子以后分为两支,分别以孟子和荀子为代表。孟子注重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主张推行仁政;荀子则在发展儒家思想的同时,融法家思想于儒家思想中,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思想是以仁为核心。孔子的教育思想作为孔子思想的一部分,其自然是以仁为核心。孔子教育思想分孔子的教育理想、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孔子教育理想的哲学基础是仁;孔子教育对象的哲学基础是人性论;孔子教育内容的哲学基础是仁和礼的关系;孔子教育方法的哲学基础是仁心。孔子实践教育理想、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也可以说是一个"正是"、"求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教育基本框架的形成与确立,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其中儒家的"仁学"思想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从孔子到董仲舒,"仁学"一以贯之,可以说儒家的"仁学"思想开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以"仁学"为正统的先河,确立了我国封建社会中封建政权和伦常秩序,从而也就完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结构的构筑.本文从教育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其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现状和教育研究的现状令人担忧 :教育哲学工作者用一些早已没有生命力的所谓哲学概念“指导”教育实践而不是以哲学的气质介入“教育” ,使教育哲学走失了方向 ;教育学家所探讨的教育本质和现实教育的其它出路不容易由教育工作者付诸实施。同时 ,代际和同辈之间的教育中科学因素少之又少 ,因而用“教育科学”来指称当前的教育研究 ,实在是一种尊称 ;人们对教育自身的改变缺少一种技术的眼光 ,没有将教育的积累看成是一门技术的发展历程 ,甚至将教育的工具和环境误以为是“教育技术” ,使真正的教育技术的改善处于“遗忘”和“误以为”的历史境遇。由此看来 ,将真正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的眼光、思想方法引进教育生活中是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诠释学校教育应推进“生命教育”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针对我国青少年存在高自杀率的现状(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在学校乃至全社会推进生命教育已势在必行.文章就生命教育的概念、意义、内涵作用和实施途径进行系统阐述,并提出全社会必须营造"生命教育"之氛围,学校教育应积极推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教育"的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疏理古今中外教育理论中教育本质理论 ,重新审视当今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或称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无目的、无课程、教学不教的“三无论”,认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教学改革 ,在立论上有可取之处 ,然若把它当作“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将“授予式”教学当作对立面 ,加以批判 ,否定 ,就值得再商榷 ,文章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对其提出几点质疑。  相似文献   

14.
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对惩罚教育的过度敏感,造成部分教师为了明哲保身而放弃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抛弃了自己的教育立场和应尽的责任.正确认识教育中的"惩罚",对矫正今天片面强调教育中的赏识教育,将正面教育与严格要求相对立的倾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深刻认识“三个面向”的重要意义,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在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过于重视技术、忽视教育内容,重视硬件投入、忽视资源开发和应用等注重外在形式、背离教育本质的倾向。教育信息化要摈弃单纯的技术理性,回归教育的本体价值,回归师生的生命交往,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的"教师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加坡的社会经济在三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惊人的奇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它充满活力的教育则是经济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其中的"教师教育"又是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了解和研究新加坡的教育经验无疑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生教育"是一个新兴教育理念,它以生命教育为根本,以生存教育为基础,以生活教育为方向,体现了体育教育的本质内容."三生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观念认识是根本,两者内容的结合是关键,评价体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双语教育”在国际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这种旨在提高本国外语教学质量的做法被国际外语教学界公认为是一项成功的外语教学策略。我国的双语教育才起步 ,还在探讨摸索阶段。就目前阶段来说 ,我国还不具备普遍推行“双语教育”的条件。由于师资、教材、理论支持等的缺乏 ,使得现有的“成功”的例子充其量只能算是生动的外语课。不成功的双语教育还会对学生的成长乃至民族教育造成一些危害。  相似文献   

20.
课程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一。政教专业的“课程建设”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为: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发展学生能力相结合;课程建设与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课程建设与学生的本体知识、程序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加强课程建设和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