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出发点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人”,其自然性质具有从属性。而社会关系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的主体是人,简言之即“经济人”。经济人理论不仅具有哲学的思辨性,同时也是现代经济学的公理之一:人在经济领域中其行为是功利性行为,按最小——最大原则行事。本文结合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从两者内涵的界定、社会关系、主体、动机、需要、行为、效果等方面论述了经济人与社会人的关系,批判了对经济人的无端指贡,认为经济人理论不仅不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相反它可以进一步促进对社会人的具体研究,从而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利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新古典经济人三重特征的局限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是对现实中的人的抽象,是经济学分析的必要逻辑起点。新古典经济学的经典假设认为经济人是完全自利的,具有无限的计算能力,信息是完全的。显然,这分别是对人的行为动机、行为能力和行为环境三重特征的抽象。但是,这种抽象是片面的,建基于其上的经济理论对一些经济现象缺乏解释力,产生了一些"异象"。实际上,行为人具有自利和利他二维正交的双重动机;行为能力受主客观因素制约,从而具有固有的局限性;行为环境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信息也是不可穷尽的。据此,可以重构出一个"现实经济人"假说。这一假说建立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坚实基础上,它没有武断地假定永恒的人性特征;它抽象出了经济研究中人的三重特征的本质属性,并将新古典经济人作为特例纳入其中。以其为假设前提构建经济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经济人假设在经济研究中的合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人假设虽然受到许多批评,但却是经济研究应该坚持的正确方法。经济人假设的自利行为与大量事实基本相苻,同时也是完全正当的。针对经济人假设的形式化表达,西蒙的意见与其说是批评,还不如说是补充;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批评本身包含很大的问题。经济人假设的基本思路是降低对人的行为的要求,而提高对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实验经济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基本的核心假设,是现代经济学产生、发展和研究的起点,经济人假设与稀缺性假设一起,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最重要的两块基石。经济人假设赋予了作为经济主体的人如下基本涵义:第一,经济人是完全自私自利的;第二,经济人只在乎经济利益或者说物质利益,而对其他方面不予考虑;第三,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近年来,随着实验经济学的迅猛发展,实验经济学家对经济人假设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发现这一假设的三个基本方面与人们的真实行为模式存在系统偏差。由于经济人假设对于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意义,本文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分析与…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假设的多维考量: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学的入口处,我们往往面临着许多两难的选择,例如,公平与效率、通货膨胀与就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问题,都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关系。经济人假设是当代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也是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个基石。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系统阐述经济人思想并用它来进行经济分析后,经济人假设就成为经济学理论的入口或出发点。经济人假定既不是对人性的一种断言,也不是对人的一种伦理期望,而是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基本界定。这一假定理论不是教条式的“绝对真理”,而是对人的行为原则性抽象的“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假设的争论:本源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假设"争论的本源在于人类行为动机和行为模式的多样性。"经济人"假设虽然符合了客观现实的唯一性,却否定了客观现实的多样性。它只是代表了个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较为普遍的经济理性,未能代表人的本质,从而不能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解释人的经济行为。"经济人"的"自利""利己"是争论的第一个焦点,核心问题指向经济研究是否应该将个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确定为"利己"。现实中的"利己"与"利他"共存表明将"自利"作为唯一动机进行经济研究忽略了其他动机对人经济行为的影响。"理性"是第二个焦点,核心命题在于将"理性经济人"的"最大化行为"作为经济活动主体普遍行为模式是否合适。事实上,利益的最大化目的与利益最大化行为存在矛盾。由此,超越"经济人假设"需要以人的本质作为经济研究的逻辑出发点。经济研究中的人是在特定经济关系中不断进行"直观自我"的个人,是从他人和客观世界的交互运动中通过"直观自我"而不断发展的人。从人的本质出发,超越"经济人假设",需要从实践中确认"人的动机和人的选择理性"的能动性根源,即确认人的实践行为。行为的选择由社会对象化的结果与个人社会化的相互作用所决定,而非经济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这里主要是针对经济市场上的主体而言的。公共选择学派将“经济人”范式拓展到政治市场,指出政治市场的主体,如政治家等,也是“经济人”。这种对人性前提的有效拓展使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研究更加深入。笔者认为,在知识市场上,知识人也是“经济人”。知识人的谋利性会导致知识与社会的不均衡;知识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会加剧这种不均衡程度。目前,我国知识与社会的不均衡问题已十分严重,对其有效治理已变成一项既艰巨又迫切的系统工程;关键对策是体制创新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分析效率与市场公平以及社会公平的关系 ,进一步认识效率决定公平的原则 ,并试图阐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公平是产生高效率的保证 ,而高效率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经济主体的市场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西部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从经济人范式的角度 ,分析了市场激励的三个制度建设的基本导向 ,对如何增进西部地区经济主体市场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了有益的探讨 :一是承认经济人追逐最大利润是西部市场激励制度建设的出发点 ;二是遵循经济人行为益本分析是西部市场激励制度建设的基本方向 ;三是实现经济人自愿交易与互惠互利是西部市场激励制度建设的基本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经济人假设的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人们具有完全理性能力,但现实中行为人的决策理性程度.经常处于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两种情境的转换之中.从研究范式和最终行为目标两个视角来看,完全理性情境下人们遵循最优化原则追求决策收益的最大化;而有限理性情境下则遵循决策收益和过程的满意原则.基于经济人的行为心理及认知能力来分析,追求主观幸福感最大化才是人类经济行为的最终唯一目标.建立于行为经济人基础上的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孟文静 《理论界》2008,(7):88-89
亚当·斯密最早提出“理性经济人”思想,西方经济学由此出发,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在亚当·斯密之前已有不少哲学家提出关于人的自私本性的观点。本文试从霍布斯、洛克、休谟的思想出发来探讨“经济人”产生的人性观背景。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是指与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相关的活动,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但又可以相对独立地发展,在特定条件下甚至可以超越经济政治的制约,并以文化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进行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首先是要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从经济学角度讲,既要克服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也要克服对西方经济学的教条主义。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宣传所谓“经济人”假说,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从私利出发,所以私有制优越于公有制;宣传新自由主义,主张私有化和经济完全自由化,这种理论宣传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要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这需要拓宽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不否定自利的作用,但必须贯彻市场交易的平等原则。因此,绝不能纵容自私性,甚至放大自私性。现代化生产要求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交易过程的连续性。抑制自私性是为了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在这个意义上,抑制自私性能够带来效率,是效率的需要,而不只是公平的需要,因此抑制自私性具有经济学意义。人们为抑制自私性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没有错,错就错在一些经济学家打着市场经济理论的旗号反对市场经济的平等交易原则,从而搞乱了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抑制自私性的力度应该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大。  相似文献   

14.
应当更深刻地认识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从特定的道德角度且依据生产力标准和社会进化论的观点评价,人的自私观念并不都是丑陋的;同时,人的"利己心"与商品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对人的本质的揭示还称不上足够深刻——因为,他的"经济人假设"以及"道德人假设"没有阐释存在于人们"利己心"、"同情心"背后,决定人们"利己心"、"同情心"的深层致因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人"思想是对"经济人假设"、"道德人假设"理念的升华,是对人的本质属性的最深刻阐释。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利己与利他行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到底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对这一涉及人性及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单靠经济学自身的分析是难以完成的。借助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并将其与经济学结合起来分析“经济人”行为,可以看到,利己是“经济人”行为的根本目的;利他是“经济人”实现目的的有效手段;为己利他是“经济人”的普遍持久行为。  相似文献   

16.
"经济人"和"道德人"是亚当.斯密经济学和道德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二者在现实社会生态中不应是零和博弈的关系,而应是共生、共时与生态互补的关系。经济人与道德人既可以是个体的存在,也可以是整体的存在。企业就是作为整体或实体存在的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体,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扮演着实然经济人与应然道德人的双重角色,企业的双重社会角色决定了其社会责任担当是经济责任和道德责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的廉政制度主要包括治理官员腐败的廉政制度和治理职业腐败的廉政制度两大方面。新加坡的廉政制度建设一方面注重减少产生腐败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强化对贪腐行为的惩罚力度,其治理官员腐败和职业腐败的一些经验为中国腐败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国治理腐败行为,既要加强对贪腐行为的惩治,也要注重对腐败问题的预防,加强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加快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地球是人类的生存家园,而流域是流域人的生存之根。流域是流域人的世界,是流域人所从事的流域社会实践的基地所在。流域人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的发展,延续整个流域人的生存。可长期以来灌输于人们头脑的经济主义,也称“第一经济主义”,使人们认为经济是决定一切的,在整个流域形成了“经济增长惟一的经济主义”。在流域人水关系中产生了割裂流域个别和整体、短期和长期利益关系的经济意识、脱离流域社会和自然的经济意识以及淡化互助意识的“诸侯割据”现象。为了走出流域经济主义,流域人必须坚持理性人与经济人的结合,建立生态经济观,发展水资源的循环经济;兼顾水资源利用中的效率与公平;加大产、科、研的联动,最终促进流域经济整体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政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是经济行为与政治行为相互交融的经济组织,是一个具有多维行为的主体,它与国内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仅要内部化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的不完全,而且这种市场的不完全是跨国界的。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跨国公司行为的政治因素强烈地影响着跨国公司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0.
宋琳  邹泰 《山东社会科学》2007,58(10):122-125
信义义务在英美法系国家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经济领域,在我国,这一概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信义义务与信托责任二者之间的张冠李戴不仅仅是概念上的简单混淆,我国信义义务的缺失,固然与经济法律背景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我国在引进西方经济理论和进行制度建设时,过分地强调经济人假设有关。即过分强调了经济人自私、利益相互对立的一面,忽视了人存在利他且存在合作与信任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