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张謇(1853—1926年)是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重要历史人物。甲午战争以后,获得状元称号的张謇投身于近代民族工业,实现了他人生道路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他的转化既反映了19世纪末期封建官僚向民族资产阶级转化的历史趋势,又是这个转化趋势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一件值得书写的大事。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以求教于方家。一、张謇“实业救国”思想的形成 1853年,张謇出生在江苏南通一个普通农民兼商人的家庭。青少年时代的张謇主要是接受参加科举考试的基本训练,提高“制艺”水平。但他也受到父亲务实作风的影响,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 1874年,22岁的张謇离开家乡到江宁府充当在发审局做事的孙云锦的幕僚。两年以后,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中,张謇是一位引领潮流、颇有作为的开拓者。他倡导“棉铁主义”、力主“开放主义”、注重培育人才,其“实业兴国”的主张及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他的创新精神是一笔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张謇的创新精神,加快南通工业发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原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张謇研究近期的学术目标是建立“张謇学”。“张謇学”是张謇研究到一定阶段的标志。一、问题的提出张謇研究,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从上世纪的6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在全国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的学术讨论中,涉及到对张謇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此报刊上有了评价张謇的文章。这引起时任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长曹从坡的重视,开始组织力量从事研究和搜集有关资料等学术活动。1962年,曹从坡发表了《张謇的悲剧》一文。同年,有不少外地学者来通访问,章开沅、祁龙威等都是在这一时期来通查阅资料、进行研究的。研究张謇开始热了起来。但好景不长。是年…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曾说:中国的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一百多年前,清末状元、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改革家张謇先生在南通开工厂、办教育,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许多个“第一”,使南通成为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和闻名遐迩的全国模范县。  相似文献   

5.
张謇在“教育救国”的艰苦探索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他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出发,从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高度提出了“首重道德,次则学术”,“爱国爱群,爱亲爱己”,“忠实不欺,力求精进”等一系列重要的德育思想。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注重艰苦创业教育,强化竞争精神教育是张謇德育思想的三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张謇的德育思想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謇在长期的政治、社会活动和从事实业经营的过程中,形成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经济思想。本文将张謇经济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主要论述了他在各个不同时期为发展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提出的主张、建议、规划、措施等,并对张 謇经济思想的基本特点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试论张謇“振兴实业”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謇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在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他大声疾呼:“救贫之法惟实业,致富之法亦惟实业。”他提出“振兴实业”的主张并付诸实践,表达了他发展民族经济的强烈愿望和设想,本文试对张謇“振兴实业”的思想与实践活动作一初步探索。一、抵御外敌、富国强兵是“振兴实业”的目的张謇“振兴实业”的思想,既不同于打着“自强”、“求富”的幌子,投靠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具有很大买办性的洋务派;也不同于只是依靠无权的皇帝,高喊“实业”而又拿不出具体行动的早期改良派。张謇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把“振兴实业”作为抵御外敌、富国强兵的手段。中日甲午战争以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帝国主义在中国沿海港口兴办工厂,在中国内地开垦矿山和修筑铁路,一方面使中国旧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另一方面,严重地摧残了中国刚刚萌芽起来的民族工业。外国商品充斥中国市场,必然  相似文献   

8.
一、张謇和陶行知生平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他大力办实业,兴教育,对中国工业、农业、教育近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毛泽东说中国近代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其实,张謇办实业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他提出了“父实业、母教育”,以“实业养教育,以教育促实业”以及“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他在清末民国初期创建了一批新式工业企业,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章详细论述了张謇以“棉铁主义”为中心振兴实业的思想和办企业的实践,同时也论证了国家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就不可能建立强大的民族工业。  相似文献   

10.
张謇一生的坎坷经历,证明他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所表现出来的“傲骨热肠”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从三个方面择例来探索,张謇是如何爱国家、爱家乡、爱百姓的。张謇兴办第一个中国的“托拉斯”张謇的“实业救国”是从1895年筹建大生纱厂开始,1901年筹办通海垦牧公司,1907年成立大生实业总公司,在国际大都市上海设大生纱厂“驻沪事务所”,开展进出口业务,成为大生企业集团的神经中枢。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为了扩大生产,合理使用资源。张謇又建广生油厂、办大生通沪轮船公司、建天生港大达外江轮公司、大达内河小轮公司;创设翰墨林…  相似文献   

11.
清代末年,国家财政收支竭蹶,财政制度败坏,提议清理、整顿、改革之说纷然而起,国外近代财政学说也开始介绍到国内。这期间,张謇作为一名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和最初一代民族资本家的领袖,也提出了关于财政问题的一系列见解和主张。正因为张謇跻身于封建官僚集团而又主张改良,致力于创办资本主义企业而又不舍弃传统的儒学文化,再加上其丰富而复杂的社会活动经历,因而他的财政思想具有独特的思路和独到的认识深度。(一) 对于财政原理,张謇并没有什么系统的论述。他之所以被同时代人目为“熟知中国理财法”,是因为他在提出有关经济计划、措施时,常常重视论证资金筹措、收益考成等具体的可行性。然而,透过这些具体论析,还是能够看出张謇关于财政问题的若干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主席谈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时,曾说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不能忘记卢作孚。”事过半个世纪,这些人物都早已淡出众人记忆了。我从小听毛主席话,因此很早就记住了张謇。张謇是光绪二十年(1894)的状元。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中华大地,包括文武,总共也只出了七百多个状元。可见考上状元实不容易,但张謇留芳后世,并不仅以状元之名。说张謇是文人,不如说他是商人。在他的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79年南通市图书馆开辟张謇研究资料室、开展张謇学术研讨活动以来,3次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多次国内张謇学术研讨会上,关于“张謇与‘五四’运动”内容的专题的论文,一篇也没有,有的人是回避这个专题。我们决定开一个头,以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对这个专题进行探讨,即使最后的结论仍是《辞海》(1979年版)的结论:张謇“在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中反对革命”,这样,我们也是重新研究过了。有位领导指示:“应该还历史一个完整的张謇。”我们认为一个真正的学者,应当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无私无畏。我们对于张謇先生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张謇研究高潮的到来 ,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健康发展 ,应该对张謇的评价达成一定的共识。文章通过对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回顾 ,肯定了张謇研究已取得了巨大成绩 ,并对“儒商”的提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还重点论析了几个关系张謇评价的如“辛亥革命期间支持过袁世凯”、“五四后反对学潮”等问题 ,说明了进一步肃清极左思潮对史学研究的干扰的重要性。文章最后提出了对张謇应定位在张謇是我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 ,是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坚强战士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一生走过了一条蹒跚、曲折的发展道路,他提出的“实业救国”思想,尽管在当时不可能实现,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本文试图从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原因,企业活动的历史及作用,探索张謇“实业救国”思想的进步性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晚清状元张謇早年经历的持续数年的“冒籍案”几乎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也持续影响着他的未来。张謇“冒籍案”虽然最终以张家付出巨额经济代价收尾,但无论是从眼前看,还是为未来计,张謇从中所获得的回报都远超其经济付出。通过对张謇自己所谓的冷籍难考,以及后人以讹传讹形成的所谓冷籍不能考而不得不进行冒籍的说法进行辨析,可以发现,张謇冒籍实际上是一种不合理学额分配制度所导致的个体趋利行为。重新探讨张謇冒籍这段历史公案,对于我国当下教育如何尽可能实现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平衡,亦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家和实业家。1894年状元,1895年“退屏江海”,回南通“营实业”,“兴教育”。本文探索张謇的教育管理思想,作为引玉之砖,以利今人借鉴;希望得到同志们批评指正。一、尊师重教,重视师资管理,构建敬业的激励机制。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侵略势力打开了清朝闭关自守的国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国家危亡到了严重关头。张謇清醒地认识到“一国之强,基于教育”。[1]他认为“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  相似文献   

18.
张謇水利著说颇多,以《张謇全集》(2012年版)为数字化资源,对张謇涉水利的时序变化、地域变化、人物共现、情感倾向、教育主张等方面进行数字人文分析,勾勒出张謇家国情怀的水利人生画像,开辟了文献利用新用途和名人研究新路径。在时序变化方面,可以将张謇水利人生分为黄河治理、治淮导淮、水利教育和回乡保坍4个时期;在地域变化方面,梳理出张謇在南通时期思考治水和实践治水、郑州开封时期疏塞并举治黄,南京北京时期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在人物共现方面,发现张謇善借名人力量实现水利抱负,但收效甚微;在水利情感倾向方面,刻画出张謇先后经历了“满腔热情、忧郁南归”“忧国忧民、务实理性”“雄心勃勃、锐意改革”“辞归故里、热忱家乡”4个情感变化过程;在水利教育方面,概括出张謇“以德为先、重视实践、严谨治学”的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19.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活动程绍珍张謇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著名的实业家,又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大声疾呼:“忧国者以为救国之策,莫急于教育”。并且把他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为开创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教育救国...  相似文献   

20.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曾经对江苏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过影响。这在两个民族资本家张謇和荣德生的著述中均有记载。张謇,南通大生纱厂的创办人,所著《张季子九录》等书,多次提到1899年秋,大生纱厂是“笈笈可危,华元食尽,不容为讳”,“至新花上市而资本已竭,危机万状”,“自庚子至辛丑(即1900-1901),为渐转复”,“厂事复转,销纱大畅。”荣德生,中国最大的民族工业——荣氏企业的创始人之一。义和团运动前,荣德生与其兄荣宗敬开广生钱庄,曾在《先兄宗敬纪事略述》中写道:“广生庄初年营业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