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汝涛先生主编的《太平广记选》由齐鲁书社出版后,己有几位学者对书中的词语注释提出商榷意见,现在看来,该书词语注释存在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然而,由于《本平广记》“为俗语词的渊薮”,[1]其中容易误解的词语一时似难完全辨清.笔者曾撰《<太平广记选>词语注释商榷》一文,[2]举出十七条可商之处,今一依前文体例,续举十六条于后,就教于编者和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 《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一语。其中“方千里”三字,古人注释不明,而今人的解释又存有严重的分歧,这就给教学文史的人造成了思想混乱而无所适从。为此,很有辨证的必要。首先,有人认为“战国时代,人们思想浑沌,地理观念不明确,计算术落后”。因此  相似文献   

3.
王汝涛主编的《太平广记选》从《太平广记》中编选了汉魏至宋初的文言短篇小说540篇,较全面地反映了《太平广记》的全貌.该书由齐鲁书社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然而书中有关语言方面的注释有很多可商之处,郭在贻、刘凯鸣、董志翘等先生曾撰文指出.①1987年,作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只对少数注释作了改动,词语注释存在的问题仍较多.今举十七条于后,就教于读者,并供作者再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谈先秦至东汉汉语语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汉代注释书,即所谓随文释义训诂著作,西汉毛亨《诗经诂训传》,东汉郑玄《诗经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发现原文和释文在语法上有不少差异。笔者看来,这些差异反映了先秦到东汉这个历史阶段的汉语语法的差异。这是因为,几部原著除《淮南子》外,均为先秦著作,代表先秦语言;而注释作者除毛亨为西汉人外,皆在东汉(中后期);现代训诂学研究已证明,汉人注释书是用的当代活的语言。这样从原文和释文对比中可研究先秦到东汉时期汉语的发展变化并可从中探索发展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注释文献,既需要文字训诂,也需要历史解读。作为研究个案,《左传》中"族大宠多"的误读,根本原因在于未将词语训诂置身于当时的历史场景,没有正确解读当时的历史。历史解读不仅有助于厘清文献的语词含义,更有助于揭示文献的深层内涵。全面深入的历史解读具有很重要的注释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读邓魁英、聂石樵同志选注的《杜甫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3年11月第一版,下简称《选集》),感到这本《选集》总的来说在词语注释方面,有兼取众家优长、细致确当,善于选引出处的特点,和已经出版的几个选注本相比,是较好的一个选注本,对于杜诗研究,是颇有参考价值的。但是,该书在注释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地名方面,有误释几处,特提出来与选注者商榷。《铁堂峡》一诗注释中,注者引《大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者泷川资言综合历代《史记》研究成果,汇集日本及中国学者对《史记》的一百多种注释,对版本、史实、人物、文字、词语等进行了全面考证,对前人未解释或者解释不详的部分加以重新阐释,《史记会注考证》成为《史记》研究史上的经典性著作,前人对其研究多注意所收张守节《史记正义》佚文的真伪问题,而对其校勘考证之功研究不够,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乐章集校注》辨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瑞生撰的《乐章集校注》一书《笺注》及《附考》部分错误较多,兹分全词考释错误、句意解释错误、词语解释错误及注释欠准确者等,逐条辨正  相似文献   

9.
朝鲜《吏文》一书反映了明代初期语言的面貌,其中的词汇呈现出浓厚的公文体裁特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明代初期公文词语的来源、构造模式等方面的特征。同时,还纠正了朝鲜汉学家崔世珍给《吏文》一书中繁难词语所做的错误注释。  相似文献   

10.
一太平天国文书、史料难值的原因我们阅读太平天国文书以及有关史料,常常觉得它们比两千年前的《史记》、《汉书》等著作还要难懂。因为“史”、“汉”中的词语意义不明之处,还可以从工具书中查出来;而太平天国文书与有关史料中的词语意义不明之处,却无处可查。简又文在《太平军广西首义史》一书序言中说:“太平军中隐语术语甚多,加以方言俗语与文言掺杂,由是多有词句不明,意义难于索解者。”因此,“梁岵庐先生尝有研究太平天  相似文献   

11.
12.
英汉语中“色彩词”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汉两种语言里 ,都有很多表示色彩的有趣词汇 ,它们在文学作品里以及人们的生活中都起着很大作用。本文试图对英语中几个最常见的表示色彩的词 :red ,black ,white ,blue,yellow ,green加以探讨 ,指出它们在不同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环境下所包含的不同含义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它们。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印度河科希斯坦地区,以及流经该地的印度河及其主要支流的地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法显自陀历国至乌苌国的旅行,以及宋云、玄奘关于这一段路线的记载作了探讨。本文还介绍了奥雷尔·斯坦因1941年对这一地区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番荔枝科囊瓣木族植物叶表皮形态的观察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荔枝科囊瓣木族Saccopetaleae Hook,f.et Thomson植物,中国有5属10种,其中囊瓣木属Saccopetalum Benn.,属独活属Miliusa Lesch,ex A.DC.,蚁花属Mezzettiopsis Ridl.,澄广花属Orophea BL.等属的分类位置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有争议的四个属的植物,进行了叶表皮形态的观察与比较,为正确划分它们的分类位置提供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15.
Horizon是现象学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胡塞尔的Ho-rizon是狭隘的、“平面”的。胡塞尔之后的现象学运动进展的一个维度,就是这种Horizon不断被扩展:伽达默尔将历史的因素补充进去,提出了“视域交融”理论;海德格尔则对Horizon作了一种立体的扩展,Horizon成了人们存在的境域;梅洛·庞蒂在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基础上,指出厚度、身体、他者等不可见者都是我们存在的Horizon,丰富了存在的理论;德里达则批判了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在场的形而上学,将不在场纳入Horizon之中。Horizon的扩展,极大地改变了现象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正义是什么:效用、公平、权利还是美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类思想史上,正义或公正这个范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功利主义者认为正义是效用,罗尔斯认为正义是公平,诺齐克认为正义是个人权利,麦金太尔认为正义是美德。其实正义是属人的,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不断生成、变化和更新的。在现代,必须从哲学层面升华正义理论,超越单纯的效用、公平、权利以及传统美德的视野,把人与人的生活意义、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完善作为正义理论的主题,并把关注弱者生存权利与约束强者权力意志的正义原则贯注于现实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史语境看 ,康德将道德置于绝对先验基础上 ,力图建立伦理学的最高理论理念。尽管这是为道德合理性作论证的一次最卓越的努力 ,但从现代性问题语境看 ,这却是一次失败的努力。康德以后的伦理学越来越远离康德的理想而接近生活现实。这一思想史趋势可从舍勒和麦金太尔对康德伦理学的批判窥其大端。虽然舍勒和麦金太尔立足于保守主义立场 ,但他们所作的历史分析却又与马克思对资产阶级道德的批判有某种暗合之处。  相似文献   

18.
在思想与语言的关系中,语言本身的有限总是令言说陷入窘境.然而从存在、语言与人的本质关联发现,言与意这一对矛盾表象却有着内在的深层关联:存在本身自行显现(澄明)并自行隐匿(遮蔽)的特性,使它在现象上永远呈现出有(在场)与无(不在场)的动态运动,而这种运动本身恰恰又构成了言与意之间的永恒动能和张力.文学话语的特殊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永远不满足于陈述已"有"的东西,而能够依托于一种"先于逻辑的概念和表达方式",从"有"入于"无"之际不断创造出新的意义来.同时,文学话语又总是能够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亦即不断地打破自身的逻辑规定性中,从"无"中生"有".语言本身所构成的牢房,语言逻辑所设定的界限,恰恰只有这种"前逻辑"的诗的语言才能够打破,这就体现为文学话语在"有"(有限之言)与"无"(无限之意)之间的成功转换.  相似文献   

19.
王魁星 《兰州学刊》2011,(3):125-132
至正二十年(1360)后,宋濂逐步完成了由隐逸之士向皇帝侍臣的角色转变。这一变化,使他的诗文观念及创作均呈现出了异于以往的风貌。笼统地以"台阁"代称宋濂后期的诗文风格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宋濂虽有一些颇具台阁气息的诗作,但这些作品与稍后出现的台阁体却有本质的区别,它们与渴望归隐的恋乡之作共同构成宋濂后期诗歌的两大题材。颂圣应制之文在宋濂文集中也仅为少数,远非他后期散文的主流,墓志铭、塔铭等类应酬之作才是他后期文章的主流。而宋濂后期的传记文在题材方面多有开拓,在技巧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与此同时,游记散文同样不乏佳篇。  相似文献   

20.
在朝鲜半岛,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比较而言,儒学与佛教的影响是明显而强大的,而道家文化的影响是隐蔽的,但是,我们可以从朝鲜半岛的文学、文化中感受到老庄思想影响的深刻性。研究这一问题,对揭示老庄思想在朝鲜半岛哲学和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及变化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