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荆沙方言中的两种特殊语音现象王群生一、中古全浊声母读送气音在今普通话中,古浊塞音、塞擦音平声字多读为送气清音,古浊声母仄声字,则一般读为不送气清音。这一规律也是今北方方言带普遍性的特点之一。普通话(以及北方方言)的这个特点,如果归纳一下,即为表一所示...  相似文献   

2.
陕北晋语古塞音塞擦音声母的读音及演变层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古全清塞音塞擦音声母今读在陕北晋语有部分字读送气清音.文章认为,陕北晋语曾经有部分全清混入全浊,然后是全浊变为次清即送气清音的浪潮,于是混入全浊的那部分全清字也跟着读为送气清音了.无论陕北晋语的哪个方言点,中古全浊声母仄声今读塞音、塞擦音的总有一部分字读为送气清音声母.文章认为,陕北晋语北、西、中大部分方言点,全浊声母仄声字原来读送气音,但随着权威方言平仄分音力量的影响,使得一部分曾读为送气音的全浊声母仄声字变读为不送气音;由于山川阻隔,陕北晋语东部沿黄河西岸地区方言点受到的影响较小,仍保留了比较多的送气音.  相似文献   

3.
晋语并州片平声不分阴阳方言与古全浊声母平声白读不送气方言在地理上高度吻合,与周边平分阴阳方言在调型调值对应整齐。可见方言语音特征的空间差异与演变的时间序列有相当整齐的对应和深刻关系。随着中古全浊声母的清化,并州片平声字原清浊声母间的对立,变成了全浊声母今白读不送气清音与送气清音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平声未分阴阳时原有的对立关系,加之浊平调的浊音性,清平调的清音性,以及浊平与清平各自的显赫特征,使并州片在中古浊音清化后,延续了浊平调或清平调的调值,造成今方言一个平声的结果。在清浊声母对立时代,清声母和浊声母分别影响平声调而产生不同的羡余调值,这样的羡余调值又会在当时的字组中产生变调。由于变调与单字调相对独立,这种变调一旦产生,就可能随着某些词汇一直沿用到现在,导致并州片单字调不分阴阳,但在连调等形式存在零散的、不系统的分阴阳现象。  相似文献   

4.
湘方言一大分支的永州方言浊音和日语浊音进行比较,发现永州方言和日语浊音特点相近:两者都存在浊声母,而且永州方言中的古全浊音在日语中都发浊音;两者都存在鼻浊音和半浊音现象;两者都有同时发两个浊音或既发浊音又发清音的现象等。  相似文献   

5.
从音韵发展的历史看,今读为h声母的字主要来源于中古声母的见晓组的洪音。本文分析了佛山(市区)话h声母的来源,认为佛山(市区)话中溪母、晓母和匣母的变化与广州话及广府片的其他粤方言点的语音发展相一致,符合历史音变的规律。透母、定母的演变却与四邑方言的变化一样,都是送气的塞音与浊音清化了的塞音丢失了塞音成分,成为了今读的擦音h。这一现象,反映了佛山话处在广府片与四邑片的过渡地带,同时受到广州话和四邑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湘西汉语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共有9种类型。古全浊声母舒声字今读不送气音,入声字大多今读送气清音是湘语古全浊声母自身的演变。古全浊声母舒声字今读送气清音是江西移民带来的赣语影响的结果。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今读不送气清音是在与官话方言长期接触下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运用现代音系学优选论的研究方法,对汉语浊塞音声母清化的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汉语中古声母塞音分清浊,且不论是平声还是仄声,清塞音声母既有送气音,也有不送气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浊塞音声母均已清化,其规律是:平声字今读送气音,仄声字今读不送气音.对于这种变化,优选论的经典理论无法作出恰当的解释.比较标记理论是优选论的最新进展之一,运用这一新的方法,可以为汉语浊塞音声母的清化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汉语声母系统在由中古向近代的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简化。这种简化主要是由于全浊声母的清化造成的。全浊声母的清化,虽然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却并没有影响同样具有浊音特征的次浊声母。通过标记理论和区别特征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全浊音清化只涉及阻塞音中的f+浊音】特征,而不涉及响音中的【+浊音】特征,即全浊声母清化的实质是由有标记项向无标记项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v]非全浊音声母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话合口零声母字的第一个音素[u] ,在山西方言中全部或部分地读作[v] ,有的同志认为,山西方言中的这个[v] 是全浊音声母。笔者经过较为仔细的考察,发现山西方言中含有[v] 头的字与北京话中的合口零声母字,无论历史来源还是从中古到现代的声调变化,都基本是一致的。因此认为,山西方言[v] 头字的[v] ,与北京话合口零声母字的第一个音素[U] ,其音值及在音节中的地位基本相同,应当看成韵母的一部分,而不应当看作声母,更谈不上是全浊音声母  相似文献   

10.
常州话里中古匣母的今读音类型主要有四种。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常州方言中零星存在的读[犂]的匣母字,应是上古音的保留;匣母读[]为中古音的南方变体;今读[w]、[j]、[]的现象,应是受后面韵母中的韵头(或韵腹)或主要元音的影响,属于同化现象;今读为[h]是浊音清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彝语北部方言中各次方言和土语的发展演变进度不同,为研究彝语北部方言语音的发展演变趋势提供了很好的对比分析材料。复辅音声母和复元音韵母仅存于所地次方言中,且正逐渐在消失;还保留有舒唇元音的次方言已经缩小到只有义诺次方言,仍然处在消失过程中;鼻冠浊音在田坝土语和圣乍次方言的越西语音中已经弱化和消失。  相似文献   

12.
文章考察了晋方言并州片古全浊声母塞音、塞擦音的读音类型和层次,指出并州片古全浊声母塞音、塞擦音无论平仄读不送气音是晚唐五代时期的读音层次,读不送气音是并州片的固有层次.并州片内部在反映该读音时,其核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读音有较大差异.并州片既受南部汾河片方言古全浊声母塞音、塞擦音仄声读送气音的影响,同时,其古全浊声母塞音、塞擦音平声读不送气音和仄声读送气音又对北部、西部方言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全面考察中古四声次浊声母字在五华话中的声调演变。分四个部分:一、五华话的声韵调系统和考察声调演变所依据的统计分析原则;二、三部分,对中古约1200个次浊声母字在五华话中的声调演变进行统计分析,展现考察的结果;四、结论  相似文献   

14.
湖南汨罗大荆方言的语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荆方言属于湘方言的长益片,它在语音上的特点主要有:古代全浊入声字一般读送气清音,果摄有元音高化现象,古去声演变为阴去、次阴去、阳去三个调类。由于声母送气,次清去从清去中分化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调类:次阴去。  相似文献   

15.
商洛客家方言古入声今读的情况是塞音韵尾已全部丢失,入声韵尾脱落后,古入声韵或以主要元音相近为原则,归入相应的阴声韵,或独立成韵,相对比较复杂。入声调的今读情况各地也存在差异,罗湾保留阴入、阳入,安乐只有阴入,其他地方没有入声调,清入字或归上声或归阳入,全浊字都归去声,次浊入字部分随清入字走,部分随全浊入字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变迁、普通话的推广,合肥话发生了不少变化。通过对合肥方音中特有声母为语音变项的调查分析表明:其方音色彩较浓的浊擦音正朝着普通话的方向快速演变。受所处方言区与周围的方言区双重影响的[l]声母变化的进程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古咸山摄舒声字今读韵母中主要元音的读音差异,将宿迁方言分为三种类型:宿城区型、双沟型和沭城型。宿城区型的特点是今读韵母的主要元音相同,双沟型和沭城型今读韵母的主要元音不同,前者分两类,后者分三类。宿迁方言古咸山摄舒声字今读归纳为四个特点:沭城型为主、"等"是主要元音分化的重要条件、分化条件不完全一致、主要元音表现出高化的特点。根据古山摄合口一二等主要元音是否相同将宿迁方言划分为东、西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