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非遗传承人包括"传授者"和"承袭者"两类行为体,传承是传与承的合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是人的"活态化"。本文从非遗传承人的角度,对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要保护传与承的主体,又要为两者互动循环提供足够的空间,最终目标是形成本土非物质文化个人和群体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非遗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2.
杜尔伯特蒙古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区域非遗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存在形式,无论其产生,亦或是其发展,皆充满了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叙述与延续.本文以黑龙江流域大庆市杜尔伯特自治区蒙古族音乐类非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音乐类非遗"再研究"的研究法,以可参考的杜尔伯特蒙古族音乐类非遗叙述为起始点,结合游走于杜尔伯特蒙古族民间的代表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探讨杜尔伯特蒙古族音乐类非遗的变迁与保留,进而对杜尔伯特蒙古族音乐类非遗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传承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载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在人。但仅重视个体传承人认定而忽视团体权益的保护,将严重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的法律保护是重视非遗传承主体保护与认定的政策要求,是促进非遗传承队伍的多元化现实需要,也是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与延续的发展需求,更有团体人格理论及文化权利理论做支撑。当前,我国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的保护还存在性质与内涵认识不一、认定机制不完善、相关权益不明确、有效管理体制未建立等问题。建议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保护的相关立法,合理明晰代表性传承团体的概念,统一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的认定条件和程序,加强对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的权益保障,建立健全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的扶持、考评、退出等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保护和传播方式也日益多元.其中,文化创意产品以其特有的艺术呈现形式,使"非遗"在传承、传播上更加生动和直观.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非遗"保护的一种新的方式,其核心就是在传统的文化精髓中再注入创意理念,让各自价值充分展现并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在文化经济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本。河南作为非遗资源大省,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需要对非遗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省转变。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着力点在于集聚化、创意化、传媒化、品牌化。  相似文献   

6.
肖曾艳 《学术论坛》2012,35(1):70-7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随着文化产业化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列入了文化产业化的范畴。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中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载体的特殊性问题、产业链建设问题、产权与经营权问题等等。以建立"非遗"产业化选择标准评价体系为突破点,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从社区参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两者契合的角度对非遗进行开发的专门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应树立以社区为中心的非遗旅游发展理念、构建涵盖各利益相关者的非遗旅游协调机制、建设信息对称的非遗旅游信息共享平台、丰富社区参与非遗旅游的方式、保持社区参与非遗旅游的动态性的社区参与非遗旅游开发的一般模型,以期更好地实现非遗旅游开发与社区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度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现象普遍存在,出现了利益博弈、内耗加剧、产权整合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因此,应采取产权制度化厘定、多元主体联席管理与开发、流转市场建设等制度与措施,有效突破"非遗"开发中的"公地困局",使我国"非遗"传承与开发取得良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张小军  徐琨 《河北学刊》2014,(2):216-218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不断增加,音乐类"非遗"项目也随之增加。因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音乐类"非遗"的传承保护,深入探究河北省音乐类"非遗"特色品牌文化的构建,以期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贵川 《中文信息》2022,(1):296-298
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不可或缺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而群众文化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可发挥很重要的作用,需要从事文化建设者调动社会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投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之中,齐心协力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非物质遗产文化(以下简称非遗文化)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本文首先阐述了非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