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小说” ,具有与西方小说大异其趣的民族特色。从形式方面看 ,宋元之前的小说 ,其基本特色是小而杂 ,宋元以来的小说 ,又呈现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大系统并存、共进、互润的特色。从内容方面看 ,则体现出明确、自觉的劝善惩恶意识和志怪炫博的美学趣味。小说作者的劝惩意识主要源于儒家教化思想对社会的渗透 ;志怪炫博小说大量产生的原因 ,除了人们共有的好奇求异心理之外 ,还与我国古代小说概念外延之宽泛密切相关 ;其次则是巫官文化和佛、道宗教文化的影响 ,以及先秦志怪小说之祖《山海经》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莫言笔下的高密世界既具有浓烈的色彩,又充满奇幻的声音。莫言主要从现实与想象两个不同维度建构高密世界的色彩与声音。以红色为主体,以绿、白、黑、紫、黄等为辅的色彩谱系组成了莫言笔下的色彩高密。虚实结合、主客交融是莫言色彩修辞的主要方式。莫言小说中的声音主要来自自然物象、民间音乐和人为声响。色彩与声音在制造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具有建构文本的叙事功能。莫言小说中的色彩常常超越其本身的视觉效应,具有深化主题、塑造人物、渲染环境的叙事功能。莫言早期小说中的声音多用来表现人物心理、渲染环境氛围、增强语言表现力,后期则已明显超越外在表情达意的符号功能而具有内在结构文本的叙事功能。从初期对声音与色彩的并重,到后来更多关注声音,体现了莫言对声音叙事功能的自觉。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是小说作为独立文体自觉发展的关键阶段。志怪小说突出体现的就是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谐趣、勇敢、爱情是魏晋志怪小说表现生命意识的三大主题。  相似文献   

4.
莫言的作品大多是以乡土为背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的,应该说莫言小说是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因此,将莫言的作品置于中国乡土小说背景中将有利于突显出其在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之处.与写实主义和写意主义乡土作家不同,莫言的乡土小说更多的是以一种平民姿态表达着对于乡土中国苦难的体验乃至认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实践中一直存在着追求趣味美的倾向,趣味美可视为小说的一种自觉的审美方式,趣味叙事亦为一种聪明的叙事选择。《红楼梦》中的趣味美追求有着深厚的哲学意蕴,在对《红楼梦》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借以透视中国古代小说趣味美这一小说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于莫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代表性小说文本的细读分析,文章认为,莫言的小说创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与他在写作过程中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和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自觉传承存在着内在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民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文学及美学范畴的民间具有底层性、驳杂性、包容性,在莫言小说艺术价值生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莫言小说中的民间社会呈现出浓厚的狂欢化以及魔幻色彩,民间大众在野性思维的指引下消解了主流文化形态的规约,原始自由的生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张扬。民间之所以能够成为莫言小说艺术的内核,与莫言的乡村生活经验、乡愁乌托邦召唤以及新时期以来的社会文化思潮密不可分。莫言对民间的重视带给读者独特的艺术节奏感,促进了继承与发展走向民间传统、反抗西方文化霸权,以及从文化现象上对"边缘境域"进行"中心化凸显"。  相似文献   

8.
莫言的创作基于乡土又超越乡土,具有人类学的超越性、包容性、宏观性,体现了乡土叙事的历史——文化大视野。莫言在20余年不断创新的变化轨迹中始终如一的因素是民间立场和自由精神。莫言民间立场的内涵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也可以划分为民间立场和民间叙述两个方面):首先,站在弱小生命和自由人性的立场上描写民间的苦难与抗争,摆脱国家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思想启蒙的双重制约,张扬个性自我;其次,自觉运用民间艺术资源,在小说的语言、故事、结构等方面全面复活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的活力,追求文学的民族化、本土化。莫言创作的自由精神则体现为独创性、想象力和反叛精神三个层面。90年代以后,莫言最重要的乡土小说是《丰乳肥臀》和《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的成就在于超越意识形态规范性的民间立场,写实与象征完美结合的史诗风格和故事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节奏感。《生死疲劳》运用创新性的轮回视角,塑造了蓝脸和蓝解放两位逆潮流而动的本色英雄。莫言使乡土小说插上了来自民间的自由想象的翅膀,这是他对乡土小说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自觉的文体意识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莫言的创作充满变数。30余年来,他小说的叙事艺术经历了从“玩小把戏”到“玩大结构”的转向。莫言曾经热衷于形式实验,他用令人眼花缭乱的“小把戏”宣告了自己创作的先锋性和现代性,但随着对形式实验的反思,莫言之后的创作自觉地向民间回归,向古典小说致敬,他以“玩大结构”的决然态度宣告了自己创作的本土性和传统性。但在从“小把戏”向“大结构”的转向中,人们不难发现他小说中的“大结构”包含很多“小把戏”,可以说,莫言在向传统回归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作品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莫言的小说可谓是独树一帜,他对于生活敏锐而深邃的洞察力及超常的语言表达能力常常使得他的小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其中色彩词的运用又可以说是莫言小说创作的一大亮点,他着语言之色,绘五彩之世界,以色彩透视出其对生命、生活、世间万物的奇特感悟。因此,他的小说与其说是在用文字叙述故事,倒不如说是在用语言描绘色彩。本文试以《红蝗》‘翠为例,探讨莫言小说中色彩词使用的修辞效果及其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