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魂信仰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世人对灵魂的见解却从来没有统一过,更没有出现一个以"灵魂信仰"为教义之核心的经典之作,但这并不影响人们继续对"灵魂"的探讨,更没有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相反,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各自不同的灵魂观却极大程度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也使"灵魂"——这世界上神秘的一员,成为了在卷帙浩繁的文学著作里的常驻之客。由此,我们便不由得要谈一谈灵魂观以及由其而导向的灵魂的精神文化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吕型伟曾说过:"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德育应该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同样,朱小蔓教授也说过:"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德."众所周知,一个民族有自己的灵魂,那么,笔者认为,一个班级也应该有自己的灵魂,特别是中职学校的班级,更需要有一个"班魂"所在.但是,应该如何去塑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灵魂呢?笔者在此就根据两位教育家的意图,即用"德育"的途径去实现班级灵魂的塑造.具体来说,可以从下述三方面来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婚家微信,关注让你更幸福!欢迎大家多多与我们互动,我们愿意做您心中的树洞,帮您分担解忧。小婚家说:在男男女女的感情世界里,比"一见钟情"还恐怖的字眼,恐怕就是要找个"灵魂伴侣"了。可是,这世上真的有"灵魂伴侣"吗?小婚家认为那些对"灵魂伴侣"深信且执著的人,实际上是对身边伴侣不满意以及对现有关系的逃避,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真正的灵魂伴侣。没有学会好好爱自己的人,没有看清楚自己灵魂的人,不可能被伴侣圆满。所以,真正的灵魂伴侣正是我们自己,上天入地,与自己的心同在,灵魂在何处都可以安然。各位亲,你认同小婚家的观点吗?你有过"灵魂伴侣"吗?你觉得在婚姻生活以外是否应该寻觅"灵魂伴侣"?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思想对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价值。毛泽东思想三大活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国形式,同属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在经历时代的冲刷和洗礼下,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丰富和发展自己,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备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我们解决问题开辟了新"窗口",是指导我们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墓葬,起源于灵魂观念的产生.灵魂观念的产生,大约在原始社会中期就已经开始了.古人认为,人是肉体与灵魂的统一体,人死了以后,虽然肉体死了,但灵魂还会存在着,由此而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由著名的"三喻说"构筑了他的理念世界,"理念论"是其哲学体系之要义。其中,"洞喻说"以严谨的逻辑、生动的手法阐明了一个灵魂自暗黑转投光明、自无知攀向有知阶梯的上升路径。在昔时的古希腊城邦,为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柏拉图极力主张奴隶主贵族主导政权,提出"哲学王统治城邦才是正义的"这一著名论断。经此隐喻,不仅鼓励世人通过理性主义教育促使灵魂转向,而且诠释了其理念世界和哲学王统治城邦的必然性考察,为后世哲学关于教育在个人与国家正义的有机统一及方法论研究提供了一份经世致用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7.
胡杨之地     
人用灵魂这个词把自己跟动物拉开了距离。因有灵魂,人才有喜悦和悲伤,有良知与禁忌。人在灵魂的引导下,会哭泣和欢笑。人并没有把“灵魂”这个词送给动物,更不觉得植物有灵魂。一株草,由青到黄,从春到秋,怎么会有灵魂呢?但如果你见到胡杨林,这种看法也许会发生转变。我在四子王旗的速亥看到的,与其说是胡杨林,不如说是一个又一个悲泣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能力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是可以培养的.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高中语文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语文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研究教学策略与方法,寻找创新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结合点,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灵魂,以其创造性的"教"来诱发学生创造性的"学",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等重要品质.那么,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呢?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相似文献   

10.
情人节那天,朋友拉我去看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戏剧演出。主办者是"Foolish People",据说是从塔罗牌中的0号牌"愚者"得来的灵感。愚者牌象征开始,灵魂自由,无拘无束,充满冒险精神。他们的作品也是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富强、团结的多民族国家,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计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应该更加积极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而说到文化建设,就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我们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所犯下的错误,由一个文化冲突,演变为一场轰动世界的政治变革,可见我们对文化建设应给予更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正从"北漂"到"杭漂",从办公室准白领到自由职业者,从医学院毕业生到自主创业者,从传统书店老板到电商"花草茶公主",安徽小女子杨柳的人生离不开一个"变"字。在这些不断的"变"中,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在蜕变中一步步成长、强大。唯一不变的,是她年轻灵魂里躁动的激情、不服输的秉性。  相似文献   

13.
薛立永 《伴侣(A版)》2011,(12):46-47
正"别以为我这张旧船票真想登上你的破船!我希望的是咱们彼此只出租暧昧,但不预约爱情。"我虽这样说,但我清楚,在这个庸碌的世界里,因为有他合租,我的心绪是如此丰满,他的眼神是一些光洁的石子,一次次敲开我灵魂的家园之门,像柔软的手,触摸了灵魂的骨头。这是灵魂的快感……  相似文献   

14.
汪丽红 《职业》2008,(32):31-32
<正>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源泉,正如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的那样:"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身为学校主要领导的我们,肩负着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塑造创新人才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接受新事物、新的办学理念,创新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职业》2006,(Z1)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曾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是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社会人,让其在社会发展中贡献自己的社会价值;通过将自身所积累的人类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给下一代,使得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按照社会的发展要求塑造人的灵魂,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格,实现其全面的发展和进步.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承担着责任重大的育人任务.本文分析提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三方面职业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8.
卢迎辉 《职业》2008,(15):34-35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19.
灵魂的重量     
刘洋 《老年世界》2008,(9):41-41
王老头很早就相信灵魂的说法。前不久,他又听说外国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精确的秤称了一个人生前死后的重量,发现在生前死后的那一瞬间,体重普遍轻了十多克,这十多克就是灵魂的重量。一个人死后,灵魂离开了肉体,体重自然就减轻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皇陵选址的风水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墓葬,起源于灵魂观念的产生。灵魂观念的产生,大约在原始社会中期就已经开始了。古人认为,人是肉体与灵魂的统一体,人死了以后,虽然肉体死了,但灵魂还会存在着,由此而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人死后,灵魂何去何从是一个抽象的问题,但对死者的埋葬问题,却是一个具体而实际的问题。遗体如何处理,怎样人葬,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和因民族信仰不同而异的。在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