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江泽民"八项主张"是实现祖国统一的纲领性文件。近年来,"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日益猖獗,两岸关系趋于紧张。为了加大反"台独"力度祖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反"台独"的分裂活动提高到国家核心利益的高度,制定并审议《反分裂国家法》等等。  相似文献   

2.
张艳梅  王姝 《学术交流》2007,(12):186-189
谈及"孤岛"话剧,一般都在左翼文化语境中表述,凸现其意识形态属性。但不可忽视的是,"孤岛"话剧是发生在上海这一特定空间中的文化现象,而当时的上海已经进入大众文化语境,因而其生存形态便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一文化语境的影响。一方面,"孤岛"剧坛坚持宣传抗战、关注民众生存,积极表述民族、国家这些宏大的话语,于激进的现实批判中呈现出鲜明的左翼文化特色;另一方面,现世娱乐的诉求、名人效应等商业运作策略也令"孤岛"话剧的大众化趣味得以彰显,恰是在政治讽喻与大众欢歌的张力间,显现出"孤岛"话剧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 "族群"(ethnic group)一词初用于民族学界对原住民的研究。随着台湾政治格局的变化和民进党的建立,"族群"一词进入政治生活领域,并在后现代"差异政治"和"认同政治"的交互作用下,成为"台独"势力依托"省籍矛盾"、构建"政治族群"的"文化"工具,在"国家认同"层面和"统独争议"之中发挥着"族群政治"的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软力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力量"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后,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理论界、政治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探讨.对"软力量"的概念从国际政治学、文化战略和媒体的角度具有不同的认识,尤其是存在着中西差异.对"软力量"的核心问题有三种认识,即文化力、政治力、文化软实力渗透于硬实力之中.尽管有学者认为这一概念自相矛盾,甚至提出质疑,但绝大部分学者认为,"软力量"的作用在于:能提高一国的国际地位;能消除国外的抵抗意志,使对方认同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和政策目标,达到不战而胜;能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其发展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加快我国"软力量"建设应采取的举措为: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到重要战略地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5.
澳门特区在"一国两制"背景下仍然面临培养澳门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的任务,这不仅是基于殖民地历史对澳门人国家、民族认同感消极影响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也是"一国两制"背景下"两制"共处带来的新问题,同时还与澳门国民教育在时代变迁、经济发展、文化多元、赌权开放背景下面临的困难有关.澳门特区进行国家、民族认同建设既是适应自身政治地位变化的需要,也是妥善处理澳门和内地经济一体化与两地政治制度差别之间矛盾的需要.当前加强澳门特区国家、民族认同建设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发展好经济,妥善处理与内地在经济融合中的矛盾;二是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调动澳门人时"一国两制"政治实践的积极参与;三是要大力发展公民教育,塑造和培养澳门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美国"爱国主义"与宗教信仰密切结合在一起,强调忠于美国的政治价值观,相信美国是承担着上帝赋予使命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自从建国起,美国就一直根据外部某个"邪恶堕落"的对手界定自已的"使命",凝聚国内的"爱国主义".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使美国的"爱国主义"一度失去了明确的目标,多元文化主义抬头,美国国家认同面临挑战,"爱国主义"的基础随之发生动摇."9·11"事件激发了美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命感、"例外论"和非白即黑的宗教善恶观为美国反恐战争中的单边主义外交提供了国内动力.  相似文献   

7.
"族群"本是基于生理特质和文化传袭而形成的"原生性"社会群体,但台湾当今的"四大族群"却有着强烈的政治学和人为建构性色彩。这种政治性和建构性导源于台湾特殊的历史以及因此而形成的二元政治、社会结构,并集中体现在台湾大小选举政党对族群的刻意操纵中。族群问题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影响台湾岛内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它使台湾社会逐步撕裂为"两分"社会,并使台湾的所谓"民主政治"蒙羞;同时,因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有着密切关系,族群问题也成为"台独"势力着力利用以达其分裂祖国目的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北京社会各界开办了公众补习学校、半日学校和露天学校,以"教育救济"的方式,向失学民众提供文化教育。这些教育救济活动为失学民众开辟了一条接受知识的新途径,在提高民众素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谭劲松 《浙江学刊》2001,(6):179-181
在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双思"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深化"双思"教育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同宣传贯彻"十五"计划结合起来,同实施中央"两个大局"战略与西部开发战略结合起来,同坚持和完善"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结合起来,同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祝成生 《社科纵横》2007,22(3):34-36
传统社会虽不乏"公"观念,但大多带有描述性和规范性的抽象伦理意味,其政治层面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而社会伦理的公共性明显缺乏,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公德意识的阙如.当代和谐社会治理目标的提出,在理论上确立了公德的伦理基础地位.但在实践层面,要扭转公德不彰现状,惟有通过励行德治、重整教育双管齐下,才能实现公德意识的当代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