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制订专门的法规,调整复杂的经济关系,用法律来领导、管理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的发展,已是人们公认的了。有如在国际法学界的争论一样,在我国,对于经济法这个新法律部门的一些问题,也还有不同的意见。这就是:一、这些调整经济关系的法规,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二,是否应以民法作为基本的经济法,再制订一些单行经济法规,共同构成经济法体系;三、经济法应该包括些什么范围等,现拟就这些问题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本质的具体表现。所谓基本原则,不是指存在于一项或几项经济法规中,在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全过程的某一阶段起作用的原则,而是一种带普遍性的原则。即存在于所有经济法规中,贯穿于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全过程的原则。它是经济立法的基础,是贯彻经济法规、进行经济管理、解决经济纠纷的依据。所以,只在个别经济法规中,在经济法律发展过程的某个阶段体现出来的指导思想,都不能成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本文想分别阐述各国经济法的共同基本原则和中国经济法的特殊基本原则,就教于经济法学界的同行。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上的技术性规范,是一种将假定条件与行为模式中涉及的技术性事项加以数据化,以确保经济法律、法规顺利运行的独立规范类型,具体包括标准、准则、指南与规划4类。在立法层面,特定的技术性规范产生调制效果,辅助单行经济法律、法规成为国家干预市场的依据;在执法层面,为执法主体参照做出决定;在司法层面,为法院参照以补充发挥调制职能。经济法中的技术性规范属于经济法渊源,效力应等同于规章。独立的技术性规范与单行经济法律、法规形成了二元规范结构,其构建应遵循法定、公平与效率3项基本原则。针对现阶段经济法中技术性规范存在的法治问题,应进一步明确技术性规范的经济法律、法规依据,制定主体与制定程序,推动经济技术性规范向经济法律、法规、规章的转化,从而确保技术性规范在经济法治环境下的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规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规是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调整国民经济运行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经济法规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保护和推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稳定发展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经济法规的原则包括经济法规本身内容所要求遵循的原则和制定经济法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经济法规的体系应是一个由《经济立法纲要》统帅的,以《经济法通则》、《民法通则》为骨干的,包括所有经济法律和经济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性经济法规组成的纵横统一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概论”不论在法律专业还是在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是重要的课程。“经济法概论”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它是直接体现经济法学这门重要的法律学科的内容和要求的 ,是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有着密切联系的。  一、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概论”教学中运用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一些重要文件和法律、法规也总结了改革、开放的新经验。我们学习“经济法概论”应该与党和国家的这些重要文件及有关经济法律、法规结合起来。学生在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  相似文献   

6.
关于制定《经济法纲要》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济法纲要》作为基本的经济法规范性文件,调整范围广、稳定性强、法律效力高。目前制定《经济法纲要》是建立完备的经济法律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需要,同时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经济法制度统一和推动经济法学的发展。制定《经济法纲要》已具备了社会条件、法制环境和相应的理论准备。《经济法纲要》的基本内容包括总则、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法主体、市场监管法、宏观调控法和经济法责任。要制定好《经济法纲要》适应加强经济法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和《经济法纲要》拟订、建议与起草工作,并最终提交国家立法机关审议通过与颁布。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其位于经济和社会的边缘,游弋于市场与政府之间,以实现社会正义为己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解决问题时总是围绕着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协调社会和个人等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文章通过经济法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将经济法的这一视角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经济法,是社会主义国家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基本原则,是指经济立法、司法,守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是经济法本质的体现。它贯穿经济法的全部单项法规之中,既体现宪法的基本原则,又区别于属于某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是法律总体系中一个新的领域.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经济法的性质和内容不尽相同.一般地说,所谓经济法就是国家为管理国民经济和调整各种经济关系而制定的法规.一般包括工农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商品的交换与流通、银行、信贷、保险、奖励发明,以及对外经济联系等方面的法律、法令等.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加强了资产阶级法制,制定了一系列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法律和法令.如为了保护和促进产业的发展,1896年制定了造船奖励法,1897年的远洋渔业奖励法和生丝出口奖励法,1911年远洋航线补助法等.此外,为了摆脱明治时期的经济危机,还制定了产业组合法(1900年)和蚕丝业法(1911年)等,这表明作为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的本质属性规定融合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目标中,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符合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实现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经济法的平衡协调;经济法的综合系统调整不仅规范和谐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而且促进和谐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经济法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对立统一与构建和谐社会寻求治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有效途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基本理论构建历程之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是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是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的结果 ,其实质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体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平衡法“。经济法是规范国家干预社会经济 ,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经济法基本概念不适宜借用民法“调整对象“之理论来构建 ,而应以“主体 -行为 -责任“模式来构建经济法理论体系。经济法的内容包括规范国家直接干预社会经济行为的法律和规范国家间接干预社会经济行为的法律两部分。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基本原则包括经济合法原则、经济平衡原则和经济发展原则。经济法治理念强化了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法律基础,科学发展观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实现经济发展权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法益目标,“合作”、“均衡”以及“协调”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律规范中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内涵模糊不清,公共利益的归属主体与代表主体混为一谈。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法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经济法不可能对公共利益给出一个定式的界定。经济法的功能在于维护权利和控制权力滥用。因此,不论社会如何变迁,经济法只要秉承经济宪政的理念,明确经济法维权与控权的目的,将公民的基本权利看作公共利益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并维护和促进其发展与实现,这本身就是公共利益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理念是经济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经济法中的"人"是作为整体概念而存在的"社会人",经济法中的"本",则指向权利、义务。"经济法的人本主义"就是以维护"社会人"的权利为核心,以促进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目标的认知形态。经济法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和价值本位都体现人本化的特征,而这些体征在新颁布的《反垄断法》中有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对外贸易法规并非阙如,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强法制建设,对外贸易法规也逐步完善,经济法规中也有不少是包含着对外贸易法规内容或者适用于对外贸易经济关系的。然而,作为调整对外贸易经济关系的基本法规还没有制定出来,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有人认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尚在进行,对外贸易经济体制的改革又有其特殊性,困难也更多;调整对外贸易经济关系的法律也还须考虑到国际性,而法律具有稳定性,似乎更不宜操之过急。其实,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整体性,自然要包括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不能彼此孤立进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有其特殊性,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都分也有共同性从而也有关联性。经济关系通过法律调整,一方面可以对经济关系起到不同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于信息反馈,促进法律自身的进一步完善,法和经济的相互作用就是这样一种往复的发展过程,法的稳定性因而也是相对的。如果法走在经济发展的前头,可以起到导向和促进的作用。法的这种超前性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对外贸易法规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案头上放着两本新书:《特区经济法教程》和《香港法律概述》。眼前跳动着双镜头:《特区经济法教程》一九八七年六月出版,九月即被众多院校作为本科生课堂使用教材;《香港法律概述》一九八七年十月出版,国内抢购,香港三联书店脱销。头脑里浮现出两个形象:古铜色的特区孺子牛弓着腰,低着头,在奋力向前;一个年近花甲、黑瘦,但精神奕奕的学者,在灯下奋笔耕耘。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要求经济领域的一体化,而且也要求法治的一体化,法治环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软环境建设的基础和首要环节.而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艰难与该区域内缺少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不无关联,主要体现为地方性法规的冲突.要为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可以通过避免地方性法规冲突的立法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有利的法律制度供给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和确立,环渤海区域公共利益原则的法律适用原则以保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一要了解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首先必须考察经济法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经济法是以国家直接干顶经济活动的一种行政性的法律形式出现的。“经济法”的概念最初出现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为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供战时需要,制定了一些有关的经济法规。德国战败后,德国资产阶级为缓和国内矛盾和恢复国民经济,不得不对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的干预,或者扶助或者限制,这样就突破了原先的“私有财产神圣原则”和“契约自由原则”,经济法成为国家对经济实行强制性干预的重要法律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加强了。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要用各种不同的法律形式对整个经济生活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调整,所以作为国家干预和监督企业的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法便得到广泛实施和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规所体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原理,是经济规律与法律科学结合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确立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对健全经济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必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仅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的本质特征,还要体现我国信守对世贸组织的承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也应随之注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本位是指法的基本理念、基本目的。经济法的法律本位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其法益目标,以社会公平为社会公共利益的核心,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维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经济法具有社会本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