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梁漱溟早期文化观的折中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通过对西方、中国、印度三方文化的比较研究,提出三路向文化观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并进而指出世界未来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梁漱溟这一早期文化观的实质就是折中主义,主要表现在文化起源和演变、文化类型、中国文化出路、终极关怀与现实选择关系等问题上.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学术界已从哲学、文化、政治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较多较深地研究,但却没有从中国教育思想发展的角度进行过讨论。事实上,梁漱溟正是通过此书,第一次较系统地表述了自己对教育根本问题的看法,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进行了重建,本文对梁漱溟通过《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重建及其得失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 梁漱溟在人生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是《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人心与人生》。这两本书代表了他的人生哲学在思想发展上的个两阶段。通观梁漱溟一生在人生哲学方面的著述可以看出,他在人生哲学上的基本思路和观点并没有实质性改变,以《人心与人生》为代表的后一阶段思想仅仅是对《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观点加以“修正”而已。研究他的人生哲学,实以反映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的早期思想最为重要。在“五·四”时期推翻传统和倡导西化的浪潮中,《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以提出系统的文化比较理论  相似文献   

4.
1984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人心与人生》一书在内容上已有许多解放后的思想掺入其中,但其大旨则与当年相去不远。总的说来,梁漱溟此后对柏格森哲学的理解受到了中国哲学的背景影响,并且他又反过来用柏格森的一些学说企图对儒家的道德人性论作出新的解释。我们姑且把这以后的哲学称为后期哲学。梁漱溟前期的哲学基本以佛教唯识学为主体,后期则可视为以儒家心性学说为主体的道德人性论。在前期,梁漱溟并未将柏格森哲学和佛学揉为一体。在后期,他则企图将柏格森哲学和儒学揉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在认同儒家价值体系的同时,不断地进行着理论创新。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到《中国文化要义》,再到《人心与人生》,清晰地展现出梁漱溟儒学思想的演进轨迹,彰显出现代儒者的开阔心态和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性。《人心与人生》一书标志着梁漱溟思想体系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6.
1922年3月李石岑发表《评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文,对梁漱溟书中的主要观点尤其是"三个路向说"和"三个态度说"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批评,同时就书中有关"文化""文明""东西文化"的观点或提法进行了讨论。李石岑的观点,与新文化运动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观基本一致,其论证手法则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对李、梁思想分歧的考察,可以透视李石岑当时的文化思想,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丰富对五四时期文化论争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西文化问题与梁漱溟的文化观曹跃明中国现代思想家李石岑曾说,梁漱演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出版一年,销售十余万册,有近百篇论文和几十个小册子同他辩论,大打笔墨官司。翻成了十二国文字,把东西两半球的学者闹个无宁日。”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此书受到众多...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比冯友兰年长二岁,却是冯的老师辈,二人均堪称卓然儒学大师,人生哲学是他们各自哲学的中心。如果说梁的学问主要地靠自学勤思、自家体验得来,冯的造诣则与他受过严格的现代学校教育和哲学的基本训练密不可分。同为现代新儒家,梁、冯代表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思维类型和理论进路。 总的说来,梁对冯的哲学无多好感,也较少批评。而冯对梁的哲学却“关心备致”,常拿自己与梁相比较。早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就在哥伦比亚大学第19期《哲学杂志》上以英文发表书评《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向美国学术界介绍梁漱溟的哲学思想。他在早期代表作《人生哲学》中声称,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梁氏《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的影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先生在其成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从人生态度的角度对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三大文化路向说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认为中国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而成为世界文化,使他成为五四时代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和新儒家的开山祖师。这就给人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被称为20世纪新儒学运动的开山鼻祖。他的东西文化比较理论的出台,在当时社会曾引发大规模的东西文化论战。其独特的文化视角一直影响着后人,尤其是他反理智的直觉主义,还被人尊称为中国的泰戈尔。 梁漱滨的文化哲学和人生哲学经历了两大转折,正如其后来的《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所说,“我常常说我一生思想转变大致可分三期,其第一期便是近代西洋这一路。以西洋功利派的人生思想后来折反到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是第二期。从印度出世思想车又转归到中国儒家思想,便是第三期”①。在梁漱溟思想的两度转折中,对他的人生观、文化理…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认为,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伦理本位,职业分立"。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梁漱溟提出了"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包含东西文化观、中国社会结构理论和乡村建设理论三个密切相关的部分,其中,东西文化观是基础;中国社会结构理论既是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分析,同时也蕴涵着梁漱溟对中国未来社会的构想;乡村建设理论则是这一构想的体现。梁漱溟以伦理的手段和方法解决中国社会问题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对中国社会所作的独特分析拓宽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认知视野,他的乡村建设实践为后来者提供了一种从文化角度入手改良社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于1913年经《东方杂志》的介绍而传入中国,1919年至20年代初在中国哲学界广为传播,成为影响中国哲学界的“显学”之一。20世纪中国新儒家的儒化的生命哲学就是在柏格森思想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作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梁漱溟热烈地推崇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不仅在西方哲学史上是“迈越古人”,而且是替儒家学说的复兴“开了先路”。帕格森的生命哲学启迪他用这一新传入的西方哲学思想来重新诠释儒学,从而也用儒学来改造西方哲学而使之“中国化”(实为儒学化)。他在1921年发表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就是儒化的生命哲学的一部代表作。 目前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史的论著至多只是简略地提到柏格森生命哲学对梁漱溟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对此作专题研究,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以推动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略论梁漱溟的中西印文化比较观周德丰20世纪的中国文化界,风云变幻,哲思如潮。但是能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在哲学史上留下一笔的却未必多多;然梁漱溟以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名著,为20世纪中国文化史镌刻下深深的印痕,特别是他提出的中西印文化比较观,至今仍...  相似文献   

14.
著名学者梁漱溟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享誉现代思想论坛。这部书在当时使日趋式微的中西文化之争再度掀起巨大的波澜。在其“发行之后不到一年,已经得了近百篇的论文,十几册的小册子,和他大打其笔墨官司。这样一闹,他这部书,居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中华文明遭到西方文明猛烈冲击后,在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影响下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亦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此次启蒙的辩证法以启蒙悖论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革除了对中华文明传统全盘肯定的旧迷信,却在一定程度上又制造出对西方文明盲目崇拜的新迷信。此次启蒙固然有其不容低估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但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华文明传统的延展以及中国民众的文化自信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1921年梁漱溟在其新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公开表明了自己不同于"西化派"的文化观和启蒙意识。  相似文献   

16.
刘华 《江汉论坛》2015,(2):96-101
通过对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若干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辨析,认为梁漱溟的"人生三路向"的说法体现的是他对人与物质和精神之关系的理解和态度,亦是对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的一种处理方式;而梁对人之发展路向的理解并非仅仅是一个混合型的"佛教徒"及"儒教徒"对人的理解,亦综合了很多包括学科认识局限在内的时代因素。论文还从佛家的角度对梁漱溟所提出的文化改造方案进行了一些澄清,认为这一方案并非如人所论是自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时期,随着欧美种种思想文化的输入,中国思想界掀起了一场“东西方文化问题”的争论。瞿秋白在这个论争中,阐述了他的无产阶级文化观。我们认为,瞿秋白的文化观思想是颇为深刻的。一瞿秋白的论述是从“文化”的内涵开始。梁漱溟认为,所谓文化,“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文化的不同,“就是生活中解决问题方法之不同。”就是说,文化是生活的模式、方法。瞿秋白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所谓‘文化’是人类之一切‘所作’”。(《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瞿秋白选集》第15页)这就是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具体的说,瞿秋白认为它包括四方面因素:“一、生产力之状态,二,根据于此状而成就的经济关系,三、就此经济关系而形成的社会政治组织,四、依此经济及社会政治组织而定的社会心理,反映此种社会心理,的各种思想系统”。(同上书,第15—16页)显然,这个“文化”定义完全与梁漱溟的对立。因为,梁漱溟的定义本质是唯心主义。他把文化作为人类生活的“样法”,虽然,其中也充塞一些“物质”的东西,认为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东西,但是,在他那里,物质的东西是由“生命之流”产生,因而,“文化”还是精神性的文化。所谓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实质上就是说,精神决定人类的生活过程。而瞿秋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思想和柏格森哲学的关系,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批判梁漱溟”运动中多有人论述。其时,人多以为梁漱溟属柏格森一派的唯意志论。三十年过去了,这种印象仍未消除。吕希晨所著《中国现代哲学史》一书亦从此种角度出发分析梁漱溟的哲学。虽然这些论述都有偏颇之处,但梁漱溟思想和柏格森哲学有关系已为学术界许多人认定的结论。连梁漱溟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在《朝话》一书的《中西学术之不同》一文中他说过:“中国儒家、西洋生命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不乏真知灼见 ,但其唯心主义的逻辑起点使其论说不为世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不乏真知灼见 ,但其唯心主义的逻辑起点使其论说不为世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