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史上对于<老子>成书年代历来多有各异之论.随着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日益精细化,今天已经完全能够对<老子>一书的创作年代做出较为明确的回答.<老子>主体内容的编定问世的年代在<孟子>之后,<管子>之前,具体年份为公元前3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2.
从金圣叹评点其他才子诗文时间接提及<庄子>的散论中,不难见出其对<庄子>哲理和文学技法的基本阐释:<庄子>是文采英华的;<庄子>是"怨"的产物;发展化蝶论,使之走得更远,并最后流于佛家的空幻.金圣叹将<庄子>作为文学批评的理论依据之一:以传统的古文笔法见出<庄子>更为宏大的整部结构之法;所评点篇目多集中在<庄子>那些文采斐然或者对生命忧戚感喟的段落和篇目上,表现出对文采手段的特别看重;常用<<庄子>的事典解释诗文含义,欲以此提升文学作品的哲学意义.金圣叹将<庄子>置于看似毫不相通的<水浒传>、<西游记>当中,实欲打通它们之间的写作手法和内在精神.金圣叹对<庄子>的解读,反映了其别具一格的文学史观念和才子观念.他的努力,对<庄子>解说的通俗化走向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道"是人类无数次生命体验和感性认识之后的理性发现.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庄子哲学的本根.在<庄子>的哲学世界里,"道"大体有三个基本象征:一是宇宙存在的象征,二是事物自身规律的象征,三是人的最高认识境界的象征.<庄子>的全篇都在言说"道".庄子对于"道"采取了一种诗意的象征表达,使得作为宇宙存在、一切事物的基本规律和人认识世界最高境界的抽象的"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示与确证.  相似文献   

4.
韩非思想的独特之处,就是对<老子>哲学的吸收和运用.本文以<老子>中的道论、对规律的认识、无为、愚民思想为出发点,浅谈韩非政治思想对<老子>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田照军  刘莹 《理论界》2009,(10):142-143
<老子>提出了一系列用兵治军的原则,形成了其独特的道家军事哲学,并对后世的军事理论、军事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养生主>是直接建立在<齐物论>哲学框架之上的.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养生主>所体现的庄子的生命观做了更加细致而深入的解读.对"缘督以为经"中的"督"、"帝之悬解"中的"悬解"等核心概念,以及对寓言"右师一足",作者都有与前人不尽相同的理解和阐释,对"庖丁解牛"、"秦失吊老聃"两则寓言,作者也进行了不同于前人的细读式分析.  相似文献   

7.
<老子>贵"道",尚"无为",崇尚水的品质,认为水是最接近道的物质实体,也是德的载体."老子"崇水的论述是深刻的,也是初步的,这就为后世对"水"之思想的深入探讨开了先河.后来的<管子·水地>篇主要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论述"水";郭店楚简中的<太一生水>则在宇宙论的意义上,构建了一个"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论图式;受道家的影响,<荀子>则把"水"当做一切德目的象征.中国崇水思想哲理深刻,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方解构主义与《庄子》哲学之比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体现的叛逆精神与西方解构主义遥相呼应,二者有着本质的相似.<庄子>的解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拒绝权威和崇高,反叛主流和传统;二、解构二元对立结构,消解自我中心主义;三、瓦解语言的可靠性,突破语言的樊篱.在解构主义视野下重读<庄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思想内涵,更可以发现<庄子>对人类和社会的人文关怀,为解读<庄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具文学价值的作品,而寓言是最能体现<庄子>文学特性的一种样式.<庄子>寓言既包含主角、细节描写、情节等文学因素,也涵客逍遥、物化、无为等哲理玄思,两者难分彼此,圆融统一.深入剖析<庄子>寓言中这种文学非文学的现象,并试图以"文学他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庄子>的历史语境,也是为了更好地解读<庄子>寓言的完整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周国瑞 《殷都学刊》2009,30(1):137-138
意动用法就是主语认为宾语在完成动作行为.于几十年的古代汉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动词同样存在意动用法,特别是在<老子>和<庄子>等典籍当中.对此我们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1.
从宇宙演化论或生成论的角度来理解<老子>的"道统有无"说及"道论",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但实际上,<老子>的"道统有无"说及"道论"主要是一种存在论而不是宇宙论,<老子>的"道"也主要是由人的思维对存在作出本原性思考而得到的一种认识,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最终根据;而这种本原和根据又体现为多层次的"有"与"无"相互依存的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庄子》哲学具有强烈的超越精神和锐利的批判锋芒。晚唐的《无能子》受到了《庄子》思想的深刻影响;《庄子》的名相观、丧我论、圣人之过论作为其中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对《无能子》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中的神巫角色考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中的神巫季成和巫成都是以上古传说中的神巫巫成为原型,从他们的称谓及相关文献中可以找到依据.<天运>中的巫成借用了神巫的原名,作为传道者得到肯定;<应帝王>中的季威作为得道者壶子的陪衬而被否定,他的称谓是对巫成之名的改造.<庄子>对出于同一原型的两个角色态度迥异,是论道的需要.描写两位巫师的词语,或突出其神异性,或借助词语歧义隐晦表达观点.由于<庄子>出自多人之手,对巫师所持的态度时有矛盾,但先秦巫术的发展状况和庄子学派的哲学理念,则是这一现象深层的社会原因.<庄子>对巫师角色的艺术塑造,体现出先秦哲人超越巫术的理性精神及其文章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4.
论庄子的自由观——庄子《逍遥游》的哲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角度对庄子<逍遥游>的价值和意叉进行新的阐释可知,老子之"道"与庄子之"道"具有根本的差别,老子之"道"是一个处于"无"、"有"之间的混沌整体,而庄子之"道"则是一个在想象中万物并呈的现象整体.庄子以其之"道"提出了人的精神自由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区分了精神世界的心灵自由和物质世界的行为自由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绝对自由及相对自由,提出了人的四种不同的精神境界.与此同时,庄子在<逍遥游>中还广泛地涉及了自由的人生价值观念与政治功利性的人生价值观念、精神世界的真实性与物质世界的真实性、事物的精神价值与实用价值等一系列哲学命题,构筑起内涵丰富的精神自由的观念,并成为其整个人生哲学体系的思想基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以庄解庄"的方式,回到<庄子·天下>篇原文来解析"内圣外王"的原始意涵,认为:从前后文的具体语境和内容来看,在<庄子·天下>篇中,"内圣外王"谈的主要是"内"与"外"的问题,而不是平常所理解的"圣"与"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亨<老子正诂>一书在对<老子>二章的解读中留下了一桩疑案,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高亨认为,"是以"二字"疑后人所加";陈鼓应认为,"是以"后面文句"疑为错简",高亨和陈鼓应都是因持守二章"文意截然不相联"的判断而怀疑<老子>文本有误.在"错简说"不能成立时,倘仍坚持二章"文意截然不相联"的判断,此疑案就从<老子>版本是否有误转化成老子思想是否严密的问题了.因此有必要对其重新展开讨论,以使这桩疑案有个明确的了结.  相似文献   

17.
<庄子>之"野"与形上道体相联结,它或隐喻万物的自由之性,或隐喻道乡、道域的自由之境,而归根结底落脚于"自由".先秦儒家或"以礼论野",或"以仁义论野",其"野"归根结底落脚于"规范".庄子之"野"与先秦儒家之"野"的差异实际上揭示了儒、道哲学的整体差异.因此,庄子之"野"不仅是理解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且在客观上成为透视儒、道哲学分途、互补的一个重要视角.就后者而言,它所揭示的自由与规范之间的矛盾还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庄子>一书的部分篇目之间存在经传结构,一般认为:内篇为经,外篇、杂篇为传.<齐物论>和<秋水>就是经传结构的代表,<秋水>是为阐释<齐物论>而作.由<齐物论>到<秋水>,在文本上呈现出由怪诞走向崇高、由描绘转向分析、由概说走向精论、由理念转向实践的演变,说明<庄子>由经到传的生成过程,不仅深化了其哲理内涵,还产生了积极的文学效应,对文本形态和艺术风格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易>包括两个部分,即<易经>和<易传>.<周易>是一部哲学书,又是一部卜筮书,是中国最早的学术专著.<周易>其神妙可以预知未来,其智慧可以隐藏过去.<周易>告诉人们要趋吉避凶:<周易·系辞>曰:"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陷,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1](P301)"正,终吉";"不正,终凶"[1](P266).  相似文献   

20.
哲学、生活方式与理想国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哲学追求理想国,有着理想国的具体设定,并为理想国的实现提供天道预设.<老子>文本中有关于理想国的具体设定,而且在为理想国寻找普遍有效性的同时,它预设了天道秩序,把天道秩序作为理想国实现的根据和动力.此外,<老子>本身也是理想国,在这一层面上,可以说,哲人以身行道,生活于自己的理想国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