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成渝经济区被视为"西部天眼",这一假说对进一步理解该区域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借助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对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新的探索,分析了成渝经济区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所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包括要素整合力(含资源、文化、交通、市场、产业等五大要素)、区域带动力、资源转化力、产业凝聚力、战略聚合力等五大基本力.并在"西部天眼"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四角"经济区构想和中国经济"蝶形模式"理论.论述了堞形模式的五大战略价值,即有利于: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的融合,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中国向西部、南部、东部、北部等全方位的开放与发展,灾后重建和拉动内需等.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战略规划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理论")生动形象地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以"两山理论"为理论指导,分析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以下简称"两化")的内涵及其逻辑关系,并梳理其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两化"协同发展的实践模式.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依据新发展理念,提出"两化"协同发展策略:以产业改革与创新为动力,以协调发展为整体发展方式,以绿色发展为基本要求,以开放发展为必由之路,以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项目建设跨入快速发展时期对产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广西高校应抓住机遇,对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确立双导师、双课堂,培养"双技"人才的培养理念与模式,以期让广西南校培养出与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适切的经济应用写作人才,提升服务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建设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源于废弃物循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全面实行"3R"实践.循环经济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与行动方略,实践模式呈现多样化,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本文阐释了哲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经济学中的循环思想,并对其进行继承与发展,提出促进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的几个重点是:明确循环经济要解决的问题与目标定位,拓展现代经济学的循环思想,并运用经济学理论阐释经济系统的规模限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人类文明演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政治合法性以及现代化模式转型四个角度进行透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理论.文章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生态文明的经济基础--生态经济不同于传统工业经济"理性经济人"的活动方式,而是"生态理性经济人"的活动方式,是遵循生态复杂性规律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循环运行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目标的提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关乎到社会主义的政治合法性,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本文选择的乌江流域是具有一定特色、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较为紧密的地区.定量测算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状况以及两者的耦合关系,旨在为促使乌江流域生态产业发展和建立全流域的"生态产业一生态环境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研究——以陕西宝鸡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在农业产业化基础上,把"农民(基地)-高附加值的加工企业(龙头企业)-大市场"三者紧密、有机结合而建立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其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选择应依据不同地区的生态农产品和生态农业产业的特点,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体系.陕西宝鸡在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形成了龙头企业牵动型、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引导型、主导产业带动型和农村专业协会自助型模式.依托地域资源优势,采用积极有效的经营机制,对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具有市场属性、地域性、民族文化以及生态与可持续的特性。在生态视角下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就是把特色资源、地理区位、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等优势转化为经济、市场优势,是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有以"产业生态化"模式发展资源型特色产业、以边境口岸优势发展低碳型口岸经济、以特色自然与人文资源发展休闲养生和旅游度假等第三产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以及以民族传承和特色资源和环境优势发展民族医药、健康产业、绿色产业等。  相似文献   

9.
耗散结构理论在湿地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耗散结构性。尽管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仍面临着较大的威胁,但我国湿地生态恢复和湿地替代产业的开发,取得了一定成就。根据耗散结构理论恢复湿地生态、发展替代产业,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物种优化原则、循环经济原则、高质高效原则、典型模式原则、安全引进原则。  相似文献   

10.
渔业是鄱阳湖区传统产业。20世纪下半叶湖区出现了明显的"农进渔退"。这对鄱阳湖区经济、生态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组织形式之一。余干县瑞洪西岗村是鄱阳湖区渔业大村,以其为中心考察湖区宗族变迁有其典型性。鄱阳湖区域宗族的滥觞与发展同其渔业关系密切。1949年,国家的刚性介入使宗族迅速走向衰落,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农进渔退使宗族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宗族得以"复兴",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种植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简称“湖区”)种植业的发展在“湖区”乃至江西全省农业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简述“湖区”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种植业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湖区”种植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湖区”种植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对促进“湖区”农业及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产业群理论与重庆城市主导产业布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城市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是区域产业现代化的航标。针对重庆市资源禀赋、现有产业格局、世界经济形式以及国家赋予重庆的历史重任等,基于产业群理论,厘定了四种重庆主导产业布局的新模式,重心极核、技术置换、生产销售结合和研发结合.这样企业间将会通过既竞争又彼此合作的相互依赖关系.置于一个完善的网络中,提高其综合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株潭地区纳入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实行经济一体化以来,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经济迅猛发展,其中体育产业也有很好的贡献.在对长株潭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学和社会学等理论提出了开拓长株潭地区体育产业市场、培养体育消费群体的途径与方法,以及提升长株潭地区体育产业竞争力,创建体育产业集群团队,以促进湖南省体育产业整体的发展,为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交通改善是旅游产业集聚产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传统经济地理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及其整合,为研究区域交通发展与旅游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范式。武陵山片区交通网络节点上发育出6个显著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张家界旅游集聚区、怀化旅游集聚区、凤凰-吉首-永顺旅游集聚区、恩施旅游集聚区、黔江-武隆旅游集聚区、铜仁旅游集聚区。从机理和路径解释:首先,区域交通发展对传统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中作为源区域因子的区位和资源禀赋产生影响,导致了初始的旅游产业集聚;然后,时空距离和感知距离被进一步压缩,影响到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中的金钱外部性、技术外部性以及空间成本,深层次改善了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未来,要依托交通集散枢纽,建设立体化、层次化的交通网络,以及统一的无障碍交通导向政策,以实现旅游产业集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交通改善是旅游产业集聚产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传统经济地理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及其整合,为研究区域交通发展与旅游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范式。武陵山片区交通网络节点上发育出6个显著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张家界旅游集聚区、怀化旅游集聚区、凤凰-吉首-永顺旅游集聚区、恩施旅游集聚区、黔江-武隆旅游集聚区、铜仁旅游集聚区。从机理和路径解释:首先,区域交通发展对传统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中作为源区域因子的区位和资源禀赋产生影响,导致了初始的旅游产业集聚;然后,时空距离和感知距离被进一步压缩,影响到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中的金钱外部性、技术外部性以及空间成本,深层次改善了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未来,要依托交通集散枢纽,建设立体化、层次化的交通网络,以及统一的无障碍交通导向政策,以实现旅游产业集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最重要的农产品产区,分析区域农业产业优势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区位法(LQ)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及内部各行业(种植业、牧业、林业和渔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种植业、牧业、渔业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除南昌、九江、鹰潭3个市区外,大部分县(市、区)的农业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背景区域,通过区位商比较阐明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个县(市、区)农业优势所在。根据农业区位商的结果,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农业产业基础和发展态势,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优势产业布局,即:种植业优势布局(包括优质粮食、油料、棉花素菜等生产基地)、林业优势产业布局(包括果业和茶叶种植基地)、牧业优势产业布局(包括生猪养殖、肉牛和水禽养殖基地)和渔业优势产业,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体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 ,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日益增强 ,已成为社会投资热点 ,呈现出兴旺发达的前景。体育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必须加强产业发展指导理论研究 ,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加强体育产业立法  相似文献   

18.
对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区的南漪湖的水产捕捞业、养殖业、水产品流通和渔业管理等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提出了南漪湖渔业经济开发中存在的诸如生产要素投入过度,水产养殖技术贡献率偏低;湖泊环境污染,制约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种植业农民大量兼营渔业带来的渔业管理等问题.作者认为,为实现南漪湖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建立生态环境互惠型渔业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一定共性和代表性的定西市,由于地处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目前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现代农业之路,显然要受诸多物质条件的限制,但由于特殊的气候土壤条件造就了马铃薯、中药材、富草等特色农业产业,这些产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具备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基础与条件,若能按照产业集群的理论进一步加强政府调控,完善投融资体制,通过制度化、市场化运作把种植、加工、科研、营销等相关产业有效组合,必将大大促进该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从而加快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区域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的系统性研究越来越重要,而县域特色产业的选择和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界定特色产业与县域特色产业的内涵,并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特点深入探究县域特色产业选择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能够综合反映县域特色产业特征的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更具实用性和适用性的县域特色产业选择模型,并结合例证分析对某县域的特色产业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择,为县域主体进行特色产业选择提供更广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