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八亿多公民在农村,村民选举关系着我国的政治发展进程。村民选举是村民享有的一项政治权利,但实践中村民选举存在很多问题,有许多现实案例,不仅侵犯了我国村民这项基本的民主政治权利,而且大大阻碍了我国政治发展的进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有关村民选举的条款过于原则和抽象。为此,必须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制定《村委会选举法》,保障村民选举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村委会选举中村民政治冷漠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民众在选举中越来越表现出“冷漠化”,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通过重点分析引起村民政治冷漠的原因,指出了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当前村民的冷漠是乡村民主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随着民主制度的完善、村民民主意识的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必然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村民选举是国家权力从外部输入的,村民选举呈现出明显的"运动式推动"的特色。这种权力嫁接式的民主与乡土社会还有一个磨合期,所以村民选举在乡村政治文化领域还造成了很多的碰撞和不适,产生出一些负面效果。村民选举过程中的传播失效或传播负效果,正在伤害农民的政治价值观,耗散乡村社会的凝聚力。要想让村民选举不再伤害乡村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在乡村社会结构上进行必要的纠偏与调整。  相似文献   

4.
管理民主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村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选举参与是村民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制度化渠道,是实现管理民主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但在基层民主建设的过程中,村民选举参与仍然面临着选举制度安排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随意性、村民组织化程度低与参与诉求高、村民利益期待高与参与效能低之间的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选举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并将限制和弱化村民利益表达的发展空间和动力,势必会影响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摘要]我国村干部直接由村民选举,在我国的政治参与和政治民主化的推进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我国政治民主发展和现代化的一大标志,但是,在取得可喜的成就之时,也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村霸势力通过贿选、使用暴力、恐吓、威胁等手段影响、干扰、控制村民的选举意愿和行为,影响我国农村的选举秩序和民主化推进,进而影响我国农村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就村民自治选举和村委会运行过程中村霸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展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6.
农村政治选举作为我国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主化水平。如何认识和解决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一个大课题。以中国西部山区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M村选举中的高票通过现象为切入点,从理性经济人的视角对选举中的主要参与者——候选人、选民进行分析,试图发现除了候选人个人才能使得村民投出选票以外的其他因素,从而对该村的高票通过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村委会选举已经进行了二十几年,实践中问题颇多,一直没有找到一个较完善的选举规则。通过运用社会选择理论比较多种选择规则,得出一个高效、公正的选举方法,可以为未来我国的《村民委员会选举法》的完善,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丁起清 《金陵瞭望》2009,(14):63-63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要求坚决查处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贿选等违法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知的力度和决心是空前的。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关键在制度。  相似文献   

9.
各地《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基础上,对村民委员会选举选民资格争议的救济途径作了变通,由此出现各省救济方式不同的局面。现有村民委员会选举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在实践运行中出现三重矛盾,即立法差异与法制统一之矛盾、司法需求、司法能动与法律规范之矛盾、村民自治能力与纠纷解决之矛盾。为此,村民委员会选举选民资格争议的救济机制应在统一立法、贯彻村民自治的基础上,融合内部自决与外部司法力量。简言之,通过提升村选举委员会公信力、将争议纳入《民事诉讼法》选民资格争议并限缩适格当事人主体、设置换届选举选民临时巡回法庭的方式,向当事人提供合理、高效、公正的纠纷解决资源。  相似文献   

10.
农村女性村民选举参与是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基于江西等省份部分农村女性的数据,探索女性村民的家庭关系、政治效能感与村级选举参与态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村民的家庭关系显著正向影响其政治效能感和选举参与积极性;且政治效能感对选举参与积极性有显著正向作用。村民女性的内在效能感与外在效能感在对选举参与的影响中互为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关系在政治效能感与选举参与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实行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建设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村民选举权利是宪法规定的村民自治权的一种.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我国于1998年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该法对村级选举做出了规定,从法律上保证了村民自治机制的实现.但是,该法本身在贯彻实施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实现.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农村村民自治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村委会选举是我国实现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村民对农村资源的关注、农村社会动员的扩大、内部差距的拉大和宗族以及黑社会势力的干扰。这些变化导致了村委会选举暴力事件的急剧增加,使之成为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威胁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发展农村经济和建立村民权利司法救济系统等,保障农村地区稳定,促进农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选举在中国只是一个晚近的“泊来品”。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大选 ,作为美国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政治活动 ,无疑为一种政治文化对另一种政治文化的观察 ,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时机。本文通过介绍美国总统大选来比较中美选举制度的异同 ,从中借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一些选举技术 ,进一步完善中国的选举制度 ,推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由流转土地利益的分配引发的争执是当前农村最主要的冲突之一,且多发生在村民自治选举的过程中。对土地流转与基层选举博弈的关联性分析表明:村干部的品德对流转土地价格与村民的收益具有较大的影响;选举过程中候选人的行为受预期土地流转规模和竞选人能力差距的影响较大;村干部的个人能力对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在村庄治理中,应注重村干部能力和品德的考核,鼓励村庄精英参加村治选举,适时推广组合式选举,建立村民与承包人之间的直接谈判机制,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基层人大选举制度的改革是推进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对十七大"发展民主政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精神的贯彻落实.目前,我国基层人大选举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宪法赋予的权威地位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层人大选举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建议.但应当明确,改革应当稳中求进,从基层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与人们参与政治的积极性相适应,不能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6.
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的选举制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现实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候选人提出、确定与介绍中存在的问题;选民的盲目与无知性问题;强权干预选举问题;贿选问题等。因此应进一步规范候选人的提出、确定与介绍程序;发展经济,提高选民的民主意识;引入竞争机制;加大监督力度以及完善违法制裁与纠正制度,加大对贿选等违法选举行为的制裁力度。  相似文献   

17.
现代选举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是实现民主政治不可替代的形式。选举一词,从政治学角度而言,称为选举制度;从宪法学公民权利角度而言,称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举制度充分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宪法理念,而在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中,我国公民的参选权的法律保护,尚有欠缺之处。笔者从选举、选举制度与参选权的涵义入手,初步阐述了选举制度在现代国家民主政治中的重要地位,进而从法律层面指出了我国在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上的保护不足,以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日渐完善。  相似文献   

18.
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在中国农村社会的推行,引起我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变化,也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村民自治实践的深入发展,许多限制和制约着村民委员会选举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因此,依法全面实现“乡政村治”的有机衔接,理顺农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完善现有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是解决目前村委会选举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民主政治日益完善的社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选举就是一场舆论和传播大战。政治传播搭建起中国农村政治精英阶层参与政治活动的平台。通过政治传播,村民们的民主热情得以激发,民主技能得以训练,民主精神得到培养,大大促进了中国基层民主政治进程,加快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马光选  郑武良 《中南论坛》2009,4(4):44-48,55
两办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选举工作的通知》,表明了当前村民自治所面临的问题之棘手,学界对中央处理这一问题的做法褒贬不一,有的认为这是对村民自治的过度干预行为,有的则提出相反的意见,认为之所以造成当前这么严重的问题是政府指导不力所致,各方也都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多为泛泛之论,不可能对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个案实证的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