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环节。生产和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两个环节,生产是基础,是全部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它决定消费,为消费提供对象和方式。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消费并不是完全被动、消极地由生产决定,消费对生产也有积极的反作用。消费的增长和发展为生产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消费为生产提供了  相似文献   

2.
生产与消费     
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生产和消费,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消费也反作用于生产,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生产也就无法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从生产与消费的内在关系之中探索和揭示了其中蕴涵的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内在利益的相关性 ,进而使我们对生产—消费伦理本质的理解有了一个全新的视域 :生产直接也是消费 ,其中既有主体的方面 ,又有客体的方面 ;消费直接也是生产 ,因为人需要通过吃喝这一种消费形式生产自己的身体。生产与消费的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 ,因而 ,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媒介运动。  相似文献   

4.
长时期以来,我们未能辩证地处理好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片面强调生产决定消费,强调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忽略甚至忘却了消费促进生产,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命题,在近几年出现的消费膨胀中,又把消费促进生产片面地理解为消费越多,生产越快,从而导致我国消费领域严重的结构偏离。今天,党的十三大已把人均国  相似文献   

5.
信息消费的创新性特质体现在:信息消费本质上是符号信息的社会流动,它适应了今天社会复杂的“互动”要求,赋予了社会控制新的意义;信息消费是一个信息认知、选择、重组的过程,当它成为一种社会主要的消费形式时,就会将社会带入一个持续学习、创新的发展时期;信息消费还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机器对人的异化、生产对消费的异化,信息消费中的符号互动的特质,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着原有生产和营销的运作模式,也创造了市场中生产与消费良性循环的生态。  相似文献   

6.
消费可分解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个人消费又可分解为劳动者消费和非劳动者消费。本文重点是讨论劳动者消费,既包括劳动者以一家一户为消费单位所获得的那种狭隘的消费,也包括劳动者从其他渠道所实现的那种广义的消费。“四人帮”敌视劳动者的消费,使其成为经济学的特级禁区。但正是这个劳动者消费问题,对社会主义经济运动具有本质的意义。我们这样认识问题,并非说生产消费就不重要了。实际上劳动者在生产中所付出的体力和脑力,也是一种生产消费,不过这种生产消费与作为生产客体的那种生产消费不同,它必须通过劳动者个人消费才能得到补偿,以此再创造生产的主体。讲生产消费是不能忽视这方面内容的。同时,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大国,但还不是消费大国。理论研究表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传导机制有五个:第一,生产扩大导致居民收入上升从而促进消费;第二,生产扩大通过降低消费品价格促进消费;第三,生产扩大导致市场主体预期乐观从而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第四,生产扩大促进信贷发展进而促进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第五,生产扩大增加居民闲暇时间从而增加消费。美国经验表明,增加收入、降低消费品价格、提高消费者预期、增加新产品供给和增加居民闲暇时间是促进消费的主要因素,维持高消费率的主要因素是财富效应、消费者预期乐观和消费信贷的发展。需要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费品价格、稳定居民预期以及完善金融服务,积极促进中国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从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是一种基础性秩序变迁,意味着社会运行结构性条件的重构。面对新的社会转型,注重生产的传统社会学理论已经无法对当代社会的巨大消费差异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为我们诠释消费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符号消费、异化消费、拟像消费作为鲍德里亚分析消费社会的概念工具,为我们揭示了基于象征性权力的当代消费社会的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不存在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其原因是马克思没有对消费理论作专门的介绍,事实上马克思消费观点在马克思经济学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尽管没有系统研究、没有作专门的论述,但是马克思消费理论已体现在《资本论》及《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它们从不同侧面形成了马克思消费理论。关于消费理论,马克思主要结合生产交换分配一起来说明,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初期发生的经济现象而提出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这两个深刻的背景下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消费。对马克思消费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马克思消费理有更深刻的了解,这不但有丰富经济学理论的意义,而且对为我们当前现实消费问题也有一定借鉴作用。一、马克思消费理论思想尽管马克思对消费理论没有系统研究,实际上马克思消费理论非常丰富,不仅包涵了对消费的分类、消费的影响因素、消费观等论述,还涵盖了消费在生产环节的作用,最为重要的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收入分配制度角度出发,揭示了消费的本质。(一)消费的内涵马克思把消费分为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又把生产消费分为“生产资料消费”与“劳动力消费”。马克思认为生产中要消费原材料、燃料、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也消费劳动者的体力和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总是受到某些资源的稀缺性限制。因此,如何安排好生产、消费与投资,在经济生活中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建立了一个动态经济增长模型,试图说明社会应当怎样安排其生产、消费和投资,以达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的,并给出了生产、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的方向。同时,也说明了消费增长过度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