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巍 《理论界》2004,(1):90-92
一、“大义灭亲”规范论“大义灭亲”行为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但自规范法学的角度来看,其也是一种法律现象。而把一种法律现象加以规范的概括则有利于构建法律体系和深化理论研究。我国现行刑法典关于“大义灭亲”尚未付诸规范形式。刑法无明确规定,是否有必要予以研究呢?不同的法学流派有不同的认识。纯粹法学的代表人物凯尔森坚持纯粹的、摆脱所有宗教、自然科学、伦理学、社会和政治特征的法律学说。他认为法学研究的任务和立足点并不在于评价其价值、意义,而只是认识现存的实证法,即以法律规范形式存在的法方有研究的必要。那么,…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代,“法律”性并不明显的革命法理学难堪重任。而建基于“看不见的手”、“知识就是权力”和“摈弃玄虚,追求实在”的规范法学,因其蕴涵着崇尚自由、追求民主、向往科学的内在精神,可成为建构宪政法理学的理论原型。宪政法理学将现行的法律制度作为出发点,着重分析法律渊源、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权利义务、法律效力、法律体系、法律责任等法律自身问题;主要研究事实认定、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法律技术问题。宪政法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源于中国现实,涵纳当今各种重大法学理论问题,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蕴涵着丰富的理论创新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中国现行法学教育的现状,对我国法律英语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使得法律英语教育有一个恰当的目标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国际型法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实社会的矛盾是什么?如何化解现实的社会矛盾?如何评判中国现实社会?我们以什么样的思想指导中国的现实和未来的法律建构?法学家应否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中国法学应对这些问题作出独立自主的回答。一、中国法律思想的现状:不关注现实法学的基本任务何为?法学的基本任务是  相似文献   

5.
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学体系,首要的问题是要统一思想认识,应该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分清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有的同志把法律当作法学,把法制建设当作法学研究。甚至把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混为一谈。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转型社会的法理面向——纯粹法理学导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转型期,以司法为中心重新构建法律成为必然。法制建设以司法为中心构建法律,就要求从理论上关注法律规范内部的学术和技巧问题,而这即法理学的纯粹法学取向。文章在对比普通法学与纯粹法学的基础上,分别界定了纯粹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其中纯粹法学的研究对象,即国家实在法及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这种实在法;纯粹法学的研究范围则包括法律的内涵、外延及法律的分类和效力等几个方面;而纯粹法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所谓的规范实证方法;最后,纯粹法学的研究意义在于其能够为法律职业者提供一种法律思维技巧及相应的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秦汉以来形成并发展了"律学",而"律学"从其研究对象、方法及成果看,实际上是诠释法律的一门学问。中国古代的法律注释与当代法律解释之间存在差异,法律解释是依托哲学范畴内的解释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阐释法的内涵及法律文本之外的法的因素为目标的一种认知法律的方法,这种方法自20世纪中叶以来已然成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并日益为法学研究者所重视,成为当代法学研究的核心。尽管中国古代法律注释未能学科化,但其为当代法律解释学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论证材料,其本身的成就也直接丰富了我们对法律解释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高校法学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理论界》2009,(7):182-183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实践教学环节作为高校法学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检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提高法律职业技能等具有极其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对于优秀法律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教师如何完善法学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更加实用的法律人才,成为高校法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对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实质性的、全方位的改革,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完善.本文针对现行法学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弊端,探讨高校法学教学实践环节的相关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法律职业化与法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职业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法学教育的现代化、规范化对法律职业化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是实现法律职业化的基础和条件;法律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对法学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明确法学教育的目标,对法学教育进行科学分类,合理设置法学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信息法学的理论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法学是以信息法的现象为研究对象,从法学角度研究有关信息和法律的关系的学科。信息法学体系的形成,受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法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信息法学的立法环境,是信息法学体系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确定信息法学的逻辑起点,关系到信息法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同时,它还关系到信息法学的学术导向和理论功能。  相似文献   

11.
陆文前 《江汉论坛》2003,4(8):110-112
本文从清末法制改革对中国传统法律在法律结构、法学语词以及法学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的冲击来讨论清末法制改革的历史地位,认为清末法制改革加速了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解体,促使了中国法律近代化运动的开端,带来了法学研究方法的革新。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界定及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现已取得共识,但是在当前的思维框架下,以法律的手段、特别是知识产权法的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调控,以何种方式保护、如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保护却成为摆在法学工作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法学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其他学科门类研究形成的多种在先定义和研究对象的自身属性,使得研究对象名称和定义混乱。在法学研究者的面前,诸如世界遗产、文化遗产、文物、传统文化表达,民间文艺表达,民俗文化等互相交叉衔接的概念是和法学的严谨治学精神相矛盾的。因此,厘清研究对象的内涵,确立严谨的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的外延,从法学研究的角度进行探讨、比较,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提出建议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他的法律观以"仁"为纲,探求法理,兼容中西,融会贯通。他建立了近代式的中国法学和法学教育,指导了晚清的修律改制活动,开启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在法学领域,沈家本是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沈家本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又接收了西方法律观念,其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沈家本的法律思想,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对于繁荣现代法学研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论。法学方法论的形成和不断完善促进了法学的发展和法律实践的进行。在德国、日本等法制发达国家 ,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 ,中国法学一向疏于方法论的研究 ,法律系教师、学生和法院的法官大多欠缺法学方法论的训练 ,使中国法学和法律的发展颇受限制。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社会和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程度的日益加深 ,比较法作为一种法学方法论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我国立法机关和法律学者也越来越频繁地就中外法律、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法律进行比较研究。但是 ,我国法…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网络文化安全规范存在权威性、系统性、协调性不足,单一传统的部门法学研究范式难以满足网络文化安全综合治理的需求等问题。从网络文化安全领域立法的政策基础、规范目标、调整对象及司法实践等方面综合考量,领域法学均可有效弥补传统部门法学的局限性,有利于实现网络文化安全法律规范体系的形式协调与价值融贯。构建网络文化安全法律规范体系,首先需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基础性法律地位,其次需注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及网络文化安全微观领域法的衔接,最终构建起一个中心明确、层次严密、差序有别的网络文化安全领域法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的法学教育经过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现行法学教育的理念、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严重脱节.应按照社会需求来培养法律人才,着眼于学生的就业来确定办学目标,科学规划招生院校、招生专业、招生规模,合理设定法学教育课程内容.对法学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应以职业化教育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务工作能力.应改革高校法学教学、科研考核的评价机制,重视法学教学实务工作.  相似文献   

17.
宪政中国及其当下法学任务——基于历史考察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法律和法学建立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民族法制发展的实践基础之上,同时呼应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主题.事实上,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儒家传统中不仅具有民主的种子和胚芽,而且宪政民主是中国文化中道德精神内在发展的本质要求;而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当下中国法的历史曾一度在理念与制度建构上谱写了宪政民主的新篇章.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中国法的上述传统及其当下历史在中国法学主体性重建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全球化大背景中深入探究"中国"的真正意涵,从而准确把握当下中国法学研究的历史任务和中国法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8.
试论法律人才的培养与法学教学方法的革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加入世贸组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统一司法考试机制的建立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背景下,检讨并反思我国现行法学教育理念、目标、法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法学教育应定位为法律职业教育,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与法律职业伦理;为培养职业法律人才,法学教学方法的采用应认真对待“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Method)、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本土化”、推广“诊所式法学教育”(ClinicalLegalEducation)。  相似文献   

19.
研究诊所法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又要把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与现行相关的法学教学模式相区别,并从诊所课堂、诊所课程、诊所教学主体、诊所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20.
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对近代以来的法学研究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在法律理论上,法律实证主义和法学实证主义都主张法学研究对象具有独立性,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然而,他们也存在缺陷,如果我们认识到法学作为人文科学的特质,就会自觉地对该主张进行合理的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