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清代达斡尔族使用的一种借源文字是在满文字母基础上形成的"达呼尔文".通过这种文字形式记录了大量的达斡尔民间文学作品,同时用这种文字形式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开创了达斡尔族书面文学的历史,拉开了达斡尔族教育的帷幕,并在此基础上传承发展了达斡尔族母语文化,"达呼尔文"在达斡尔族文化进程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也论达斡尔族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论达斡尔族源流刘金明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世居土著民族之一,以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农业文化而著称。达斡尔族早年居住在黑龙江中、上游地区,特别是聚居于精奇里江流域。17世纪中叶,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它才举族迁徙到嫩江流域,既今天的主要分布地。达斡尔族源流问题目...  相似文献   

3.
浅谈达斡尔族饮食文化中的荞麦食俗王咏曦,崔橹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地区,少数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城地区。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达族人口共有121,357人。达斡尔族以农业经济为主,牧、渔、猎业经济...  相似文献   

4.
达斡尔族是在我国最北方从事农业的民族,有着很久远的农业历史。达斡尔族在农业的大田耕作、园田耕作、农产品加工、节气、测农事、禳灾祭祀等民俗中,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达斡尔族农业民俗中承传着古老农业民俗中物质及精神的成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凝结了世代达斡尔人在生产实践中的探索与创造,是对人类文化的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5.
基于莫旗达斡尔族语言调查样本数据分析基础之上,对该旗达斡尔族的达汉双语现象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认为,莫旗达斡尔族的语言兼用现象由来已久,清代的满达兼用现象为达斡尔族兼用汉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清末以来,达斡尔族接受汉语教育及由此形成的对汉语及汉文化高度的认同,则为达汉双语现象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俄国学者对达斡尔族早期物质文化的研究郝庆云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有人口121357人,①主要居住在黑龙江省及内蒙古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达斡尔族没有创造自己的文字,没有用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7.
达斡尔族教育史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斡尔族教育史述略吴依桑本文综合利用解放前后有关达斡尔族文化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及近年来关于达斡尔族研究的有关成果。对有文字记载以来的达斡尔族教育作了简要的叙述,并对在达斡尔族教育史上有影响的三位教育家的事迹做了介绍。作者吴依桑(女),1956年生,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新疆达斡尔族传统文化观念的几个侧面,即母语观、制度观、寻根意识等,论述了其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并认为这种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达斡尔人的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向上的品格,应予以尊重和珍惜  相似文献   

9.
达斡尔族在北方从事以农业为主,兼有牧、猎、林、渔各业的多种经营经济,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岁月。由于地域和生产生活的独特性,相应地决定了达斡尔族独特的民族心理、审美价值观念和文化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达斡尔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本文分别就达斡尔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婚姻家庭、文化艺术以及政治道德中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概述。这些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既是达斡尔族文化和人民精神生活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在该民族的传统文化及社会生活习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弘扬民族文化的今天,对达斡尔族伦理思想的研究无疑是一个薄弱环节。为充实、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的伦理思想宝库,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达斡尔族伦理思想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因为它对于加强达斡尔族地区的道德建设、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达斡尔族狩猎业考述谷文双马国利在达斡尔族传统的经济体系中,狩猎业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狩猎经济的长期存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牧业生产之不足,而且对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族语言等均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达斡尔族狩猎...  相似文献   

12.
达斡尔族女性人口特点及其就业现状萨茹拉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1990年全国第4次人口普查统计,共有12.15万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7.15万人,占达斡尔族总人口的58.85%)和黑龙江省(4.23万人,占达斡尔族总人口...  相似文献   

13.
沙皇俄国是欧洲国家,原本不与我国接壤。16世纪末,沙俄越过乌拉尔山脉,逐步东侵,占据了辽阔的西伯利亚。逼近我国。17世纪上半叶,我国东北战乱。沙俄伺机侵入,强占了雅克萨(今俄罗斯的斯科沃罗丁诺)和尼布楚(今俄罗斯的湟尔琴斯克)。他们在此修筑城堡,作为侵略据点,对我国东北各族人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达斡尔族人民用弓箭击退过沙俄头目哈巴罗夫率领的远征队。以后哈巴罗夫强迫达斡尔族向沙皇进贡,达斡尔族人回答:“我们向中国顺治皇帝进贡,哪有给你们的贡品?”达斡尔族人民与敌人血战到底,坚守城寨,誓死不向沙俄…  相似文献   

14.
绚丽多彩的达斡尔族的民间文学是达斡尔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逐渐完善的。达斡尔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地区,总人口121357人(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主要从事农业,辅以牧、猎业经济。达斡尔族有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在一些满、汉文的历史记载中,曾被称为达呼尔、达古尔、达瑚里等  相似文献   

15.
达斡尔族的曲棍球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斡尔族的曲棍球运动五咏曦曲棍球,达斡尔语称“贝阔”,是达斡尔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民间传统体育运动。据考证,曲棍球由初源于西方国家,后来经西藏传入我国内地。到了汉代,才有了正式记载。那时的曲棍球分马球、步球两种,汉代称马球为“击鞠”,唐代称步球为“步...  相似文献   

16.
研究达斡尔族的历史起源,是民族历史研究中比较困难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深入了解、认识达斡尔族的历史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于达斡尔族族源问题的研究,一百多年来,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关注,吸引了许多学者.清道光三年(1823年),达斡尔族学者花灵阿撰写了《达呼尔索伦源流志》,开创了达斡尔族历史起源问题研究的先例.尔后,清朝统治者为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也对达斡尔族来源问题产生了兴趣,清朝统治者曾先后两次派专人到达斡尔族聚居地区调查达斡尔族的来源.第一次在清同治十年(1871年),调查结果说达斡尔族是女真的后  相似文献   

17.
达斡尔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北方少数民族,繁衍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以民族文化传承为视角,深度剖析达斡尔族传统节日产生的历史渊源、文化表征以及助推作用,对新形势下创新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达斡尔族传统文化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达斡尔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三个省(区)2010年达斡尔族人口占全国达斡尔族人口的92.48%,中国大陆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分布有达斡尔族人口;达斡尔族人口分布特点是,较大规模的聚居,分布较广的散居,由聚居地向外扩散,城镇人口增长较快;达斡尔族人口分布状况及其特点,与达斡尔族聚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教育水平提高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杨琤 《中国民族》2007,(5):37-37
4月21日。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达斡尔族馆重建落成仪式暨第三届北京达斡尔支持教育奖励大会在中华民族园达斡尔馆前拉开帷幕。中华民族博物院、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北京市民族联谊会、慈善协会的领导,在京的达斡尔族大学生、研究生等100多人参加了活动。北京达斡尔联谊会会长安平平、支教会主任杜兴华向中华民族博物院赠送了锦旗及达斡尔族青年著名书画家吴晓光先生创作的双骏图。会长安平平、中华民族园总经理王平女士等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相似文献   

20.
中国音乐学院举办"四方言区达斡尔族传统歌舞展演暨达斡尔族传统歌舞艺术研讨会",目的是将生活在四个不同地区的达斡尔族民间艺术家们汇集到一起,集中展示达斡尔族传统歌舞的艺术魅力,并同时邀请来自各地的达斡尔族专家学者,围绕相关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此次研讨会,讨论的重点即是达斡尔族传统歌舞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问题。达斡尔族音乐文化是达斡尔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历漫长历史演变而发展来的,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造就出了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